网校上线了!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注:
交流群加入:全国各省区高考招生信息交流QQ群
2015全国各大院校招生信息本网站陆续更新中,请广大网友点击查看。
若省份中没有看到您想查询的学校可以通过“站内搜索”学校名字查询信息。
若有疑问可咨询本网站,或者自行登录学校官网查看相关招生信息。
各位考生:
现将我院2015年高职升本科拟招生专业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公示如下,请各位考生提前做好准备,具体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请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为准。
2015年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高职升本科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 考试科目范围 | 参考书目 | 版本 | 出版社 | 作者 | 出版时间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 | 第三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三多 | 2010.2 |
物流管理 | 现代物流管理学 | 第二版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黄中鼎 | 2010.8 | |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方向) | 管理学 | 管理学 | 第三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三多 | 2010.2 |
会计学原理 | 会计学原理 | 第一版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万楚军、裴潇主编 | 2013.9 | |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向) | 管理学 | 管理学 | 第三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三多 | 2010.2 |
建筑材料 | 建筑材料 | 第一版 | 中国计量出版社 | 刘东 | 2010.6 |
《管理学》考试科目简介
《管理学》是我院2015年高职升本科学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参考教材为:《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参考教材共19章,分为总论篇、决策与计划职能篇、组织职能篇、领导职能篇、控制职能篇、创新职能篇,总论篇中的重点考核内容为管理学的基本内涵、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以及企业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的实际运用;职能编的重点考核内容为决策与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要求掌握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内容、原则和过程。
考试形式主要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形式,主要参考题型为: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管理学》考试大纲
教 材:《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陈传明副主编,2010年2月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管理学》考试是为我院招收经济与管理系相关专业高职升本科考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求考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能系统地了解管理学中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对管理的基本工作能进行综合归纳;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几大职能中的常用方法。
二、考试大纲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 管理活动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观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略)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略)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决策与决策理论
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
二、决策过程
决策的六个过程
三、决策的影响因素
决策的四大影响因素
四、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性质
二、计划编制过程
计划编制的基本过程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一、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
二、战略性计划选择
企业可选择的各种战略类型
三、计划的组织实施
目标管理
第八章 组织设计
一、组织与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二、组织的部门化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
三、组织的层级化
管理幅度;层级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权与分权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略)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一、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组织变革的内容、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二、管理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一、领导的内涵
领导和管理的关系、领导的作用、领导权力的来源
二、领导理论
领导特性论、领导行为论、领导情景论
第十二章 激励
一、激励原理
激励的概念与对象、激励与行为、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二、激励的需要理论
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论、X 理论和Y理论
三、激励的过程理论
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
第十三章 沟通
一、沟通的原理
沟通及其作用、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类别
二、组织沟通
个体间沟通、团队沟通、组织间沟通
三、沟通管理
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
四、组织冲突与谈判
组织内冲突的原因、冲突的管理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控制活动
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类型
二、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略)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略)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略)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略)
《现代物流管理学》考试科目简介
《现代物流管理学》作为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升本科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主要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考试形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参考教材共13章,其中1-9、11-12章为作为入学考试考核的内容。现代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系统、物流类型、货物包装、装卸搬运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章节侧重对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功能的考查,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企业物流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等章节作为本次入学考试的重点内容。通过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主要考查考生对物流中运输、仓储保管、配送合理化、生产物流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现代物流管理学》考试大纲
教 材:《现代物流管理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黄中鼎,2010年8月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考试对象为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主要考查对物流概念、特点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考生对现代物流发展的了解情况;检验考生对物流系统的构成以及各子系统的内容、特点以及合理化的掌握和了解情况;检验考生对物流中运输与仓储保管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对物流领域的研究热点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大纲
第一章 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1.掌握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2.了解现代物流的功能;
3.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
4.了解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理解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因素;
学习难点:理解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
重点内容:
1.物流: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2.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
(1)物流是商业的一个主要支出,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影响。
(2)物流服务于许多经济交易活动,它实质上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交易中的一个重要活动。物流创造价值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创造效用。
3.物流的职能
主体职能:运输、储存、配送
辅助职能: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
信息管理职能:市场信息收集与需求分析、订单处理、物流动态信息传递
4.按照物流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来看,物流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
第二章 物流系统
1.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要素;
3.熟悉物流系统的模式和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物流系统的内涵以及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
第三章 物流类型
1.理解现代物流的不同分类方式;
2.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其特征;
3.理解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来源;
4.掌握国际物流的概念及其系统的组成;
5.理解逆向物流的概念及其原则。
学习重点:理解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概念;正确理解国际物流合理化的措施;逆向物流产生的动因。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重点内容:
1、第三方物流: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理服务的业务模式。
2、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第三方物流主要通过4个方面创造价值:1、运作效率;2、客户运作的整合;3、横向或者纵向的整合;4、发展客户的运作。
第四章 货物包装
1.掌握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和功能;
2.掌握包装的概念;
3.掌握包装材料和容器;
4.掌握包装的技术;
5.了解包装标志;
6.了解包装的现代化。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各种物流包装材料、容器以及技术;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集合包装的做法。
重点内容:
1.包装容器的种类有哪些?
包装容器的种类主要有5种:1、包装袋,包括集装袋、一般运输包装袋、小型包装袋(或称普通包装袋)。2、包装盒。3、包装箱,包括瓦楞纸箱、木箱、塑料箱、集装箱。4、包装瓶。5、包装罐(筒),主要有小型包装罐、中型包装罐和集装罐。
2.包装合理化的发展趋势。
包装合理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包装的轻薄化。2、包装的单纯化。3、符合集装单元和标准化的要求。4、包装的机械化与自动化。5、注意与其他环节的配合。
3. 包装的作用主要有 保护产品 、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 、便于使用 。
木质包装材料,一般用于外包装 ,因为木材具有抗压 、抗震 、抗挤和抗冲撞能力。
包装技术装备是指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过程的一类机器 ,包装过程包括冲天、包裹和 封口 等主要包装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
第五章 装卸搬运
1.掌握装卸搬运的概念及组成;
2.掌握装卸搬运活动的主要目的;
3.掌握装卸搬运的分类;
4.掌握装卸搬运的原则;
5.了解装卸搬运的新发展;
6.掌握装卸搬运的设备;
7.了解物料搬运系统。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装卸搬运的概念;装卸搬运的目的;改善装卸搬运的途径;
学习难点:装卸搬运的新发展情况。
重点内容:
1. 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
装卸搬运的概念:装卸: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装卸搬运的特点:1、均衡性与被动性。2、稳定性与多变性。3、局部性与社会性。4、单纯性和复杂性。
2.重点介绍装卸搬运灵活指数的5个等级。
装卸搬运活性是指把货物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提高装卸搬运活性是卸搬运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货物所处的状态不同,装卸搬运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则活性也就不同。如果很容易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要做过多装卸搬运前的准备工作,则活性就高;反之,则活性低。为了区别活性的不同程度,可用“活性指数”来表示。“活性指数”从0-4共分五个等级,分别表示活性程度从低到高。
3. 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通常是指在某一个物流节点,如仓库、车站或码头等),对物品进行以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4. 装卸搬运活性是指把货物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装卸搬运活性指数共分5个等级,货物的活性指数越大,则搬运难度越小(越容易) 。
5. 装卸搬运技术很多,目前的装卸搬运技术主要表现在集装化技术上。
第六章 运输管理(重点)
1.掌握有关运输的概念、各种运输方式的分类和作用;
2.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设施与设备;
3.理解运输的相关优化技术;
4.了解货物运输合同的性质。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VSP的概念;理解运输的两大原理、五种运输方式的构成;
学习难点:理解运输合理化的措施、降低运输成本的主要方式等。
重点内容:
1.运输的作用?
运输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2)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4)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有哪些方式?
运输的方式主要有5种:(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
3.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 以内。
4.铁路线路由路基 、桥隧 和轨道三部分组成。
第七章 仓储管理(重点)
1.明确仓储的概念及仓储管理的任务;
2.了解仓储合理化的标志;
3.掌握商品仓储管理中的入库、保管保养与出库三个环节的要求,在储存中保养和维护的基本知识,以及对商品质量的保养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4.掌握商品验收标准、商品保管保养的影响因素与内容、商品的出库原则等。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仓储管理技术作业流程的三个环节及内容;库存ABC管理法;
学习难点:理解仓库总平面规划内容与要求。
重点内容:
1.货物在仓储期间应怎样进行保管养护
货物在仓储期间应从下列7方面进行保管养护:(1)防止老化。(2)防止金属制品的锈蚀。(3)预防和灭杀仓库害虫。(4)预防和灭杀仓库鼠类。(5)防止仓库物品发霉。(6)预防货物燃烧及爆炸。(7)预防仓储货物的生理生化变化。
2. 库存的含义及分类
库存的含义:库存,即处于储存状态的货物。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货物。
库存的分类:(1)从经营过程分类:经常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库存、促销库存、增值库存、储存库存或积压库存。(2)从生产过程:原材料库存、零部件及半成品库存、成品库存。(3)从库存货物所处状态: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
3. 库存ABC分类管理
对库存进行ABC分类管理,可分为三类:(1)A类库存:这种库存货物数量较小,但其耗用的金额较大,对企业最为重要,是最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的库存。一般采用连续库存管理控制系统。(2)B类库存:这类库存货物属于一般重要的货物,对它的管理强度介于A类和C类之间。通常做法是将若干货物合并一起订购,一般需要进行正常的例行管理和控制。(3)C类库存:这类库存货物量最大,但其耗用的金额较小,对企业的重要性最低,对其管理也最不严格。一般只需进行简单的管理和控制。
4.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1)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不是最终产品,而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产品,它具有商品的属性。
(2)生产加工是复杂加工,而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的生产加工的一种辅助及补充,它绝不能取消或代替生产加工。
(3)生产加工是创造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是完善产品的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4)生产加工是由生产企业来完成,而流通加工是由商品或物资流通企业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组织加工来完成。
(5)生产加工是以交换、消费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而流通加工是除了以消费为目的所进行的加工,有时候也以自身流通为目的所进行加工,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
5. 流通加工的作用
流通加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能改变功能,促进销售,提高收益。
(2)能提高原材料和加工设备的利用率。
(3)能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能促进物流合理化。
6. 根据仓库的营运形态分类可分为营业仓库、 自备仓库 和公用仓库。
7. 流通加工既属于加工范畴,也属于物流活动范畴。
8.流通加工地点设置是关系到整个物流加工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应设置在 需求地区 。
9.设置流通加工点,从事流通加工业务前,需要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分析内容包括设置流通加工环节的必要性、设置流通加工环节的经济性、投资决策和经济效果评价 。
10.进行加工量预测是流通加工点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流通加工项目的投资决策和经济效果评价,主要使用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
第八章 配送管理(重点)
1.了解配送的概念和配送的类型;
2.掌握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3.了解配送的模式及特点;
4.比较分析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区别;
5.掌握合理化配送标志及方法;
6.掌握配送的作业流程。
学习重点:掌握合理化配送标志及方法和配送的作业流程。
学习难点:理解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差异。
重点内容:
1. 配送合理化
配送合理化需做的工作主要有10个:(1)实现共同配送。(2)实现区域配送。(3)推行准时配送系统。(4)推行即时配送。(5)实行产地直送配送。(6)实现配送的信息化。(7)实现配送的自动化。(8)实现配送的条码化、数字化以及组合化。(9)提倡多种实现配送的最优组合。(10)实行送取结合。
2.配送与物流,物流与配送有明显的不同。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 的产物。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体。
3. 定时配送就是按事先双方约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 可预先计划 ,也可以临时 根据客户的需求 进行调整。
第九章 企业物流(重点)
1.熟悉企业物流的基本内容;
2.掌握企业物流及其相关的概念;
3.熟悉与企业物流有关的决策问题;
4.了解企业中各种物流的形势、过程,熟悉常用管理方法;
5.了解企业物流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理解企业物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企业管理的决策三角形与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关系;
重点内容:
1.企业物流的五个阶段——五个环节
采购阶段的物流——供应物流
生产阶段的物流——生产物流
销售阶段的物流——销售物流
回收阶段的物流——回收物流
再生产阶段的物流——废弃物物流
2. 生产物流的概念
企业生产过程发生中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从购进原材料入库时起,到产品进入成品库为止的期间内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都属于生产物流的范畴;
3. 销售物流的概念
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
是指企业通过再循环、再使用以及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率地达成环境保护的物流过程。
4.供应物流的概念
所谓供应物流,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指供应商)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5.销售物流合理化的形式
大量化、计划输送、商物分流、差别化、共同化
第十一章 供应链管理
1.掌握供应链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供应链的分类;
3.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4.了解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5.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和运营机制;
6.了解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和内容;
7.掌握QR和ECR;
8.了解联合库存管理的含义;
9.掌握供应链管理库存的特征;
10.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供应链的结构模型;正确理解供应链的基本特征;正确理解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含义;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QR和ECR的区别。
重点内容:
1.供应链 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 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
3.传统多层的供应链将转变为 基于Internet 的开放式的全球网络供应链。
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 在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最大化 。
5.什么是供应链?它有哪些特征和类型?
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1)协调性和整合性。(2)选择性和动态性。(3)复杂性。(4)虚拟性。(5)交叉性。(6)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类型可分为6种:(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4)以客户要求为核心构筑的供应链、以销售为核心构筑的供应链和以产品为核心构筑的供应链。(5)企业内部供应链、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全球网络供应链。(6)不同主体的供应链形态结构。
第十二章 物流成本管理(重点)
1.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构成;
2.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正确理解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
重点内容:
作业成本的特点及其计算程序
特点:是相对于以产量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而言的。以作业成本计算为指导,将物流间接成本更为准确地分配到物流作业、运作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计算程序:
1)分析和确定物流作业构成,建立物流作业成本库
2)分析和确定物流资源
3)确认物流成本动因
4)分配计算物流成本至成本对象
5)计算各成本对象的物理总成本
2. 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就是在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物流活动过程进行规划、指导、限制和监督,使之符合有关成本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目标、计划和定额,及时发现偏差,采取措施校正偏差,将各项消耗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3. 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1)经济原则(2)全面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4)目标控制原则(5)重点控制原则
物流成本控制的工作程序:(1)制定物流成本标准(2)监督物流成本的形成(3)及时纠正偏差。
《会计学原理》考试科目简介
本科目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掌握《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要求考生理解会计的职能和对象,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并掌握三种形式的会计恒等式;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包括各账户基本结构和登记方向、记账规则的应用,特别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资金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掌握常见会计分录的编写;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编制、登记要求,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本内容。
《会计学原理》考试大纲
教 材:《会计学原理》(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万楚军、裴潇主编,2013年9月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会计学原理》考试是为我院招收财务管理(信用管理方向)专业高职升本科考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求考生能准确地了解会计的定义、会计的职能和对象、七大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相关概念;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六大会计要素、三大会计等式、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和错账更正的方法;能基本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要点、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以及财产清查一般程序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能系统地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规则、账户的结构和登记方向;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借贷记账法中的基本规则和账户的登记规则,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二、考试大纲
一、会计导论
1.会计的定义
2.会计的职能和对象
3.会计方法和会计循环
4.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
二、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1.六大会计要素
2.三种形式的会计恒等式
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三、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2.账户的基本结构和登记方向、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3.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要点
四、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
1.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2.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3.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4.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5.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五、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的分类
2.记账凭证按用途分类,专用记账凭证的种类
3.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六、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的种类
2.登记账簿的规则
3.错账的更正方法
4.对账的主要内容
七、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种类
2.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3.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银行存款的清查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4.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八、财务会计报告及其分析
1.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
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
3.利润表建立的理论依据、多步式利润表编制的步骤和方法
九、账务处理程序
1.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建筑材料》考试科目简介
《建筑材料》作为2015级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向)高职升本科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主要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考试形式,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参考教材共10章,绪论、1-9章为入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常用材料如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防水材料、木材、墙体与屋面材料等材料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基本特点。其中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墙体材料是本课程考试的重点。
《建筑材料》考试大纲
教 材:《建筑材料》,中国计量出版社,刘东主编,周莉主审,2010年6月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建筑材料》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向)专业高职升本科考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地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石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及砂浆、墙体与屋面材料、建筑钢材及铝材、木材、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等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能、技术要求和应用范围,以及建筑材料试验和有关材料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考试大纲
绪论
一、 建筑材料的重要性
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及使用功能分类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四、绿色建材简介
绿色建材的定义、主要特征、分类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孔隙率、填充率等与质量有关的性质的定义及计算;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等与水有关的性质;
二、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强度及强度等级,材料的弹性与塑性,材料的脆性与韧性,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
三、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破坏形式
第二章 无机胶凝材料
一、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石灰的生产及分类、硬化、特性和应用,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性质特征和应用,水玻璃的生产、硬化、性质和用途
二、水硬性胶凝材料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矿物组成与特性、水化与凝结硬化、技术要求,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的主要类型和作用,矿渣水泥、火山水泥及粉煤灰水泥的水化特点、特性及区别,特种硅酸盐水泥的种类,水泥的应用与存储
第三章 混凝土
一、概述
混凝土的概念、分类、优缺点
二、普通混凝土
混凝土的组成、组成成分的技术要求(水泥品种的选择、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的概念及分类、有害杂质的定义及危害、砂的颗粒级配与粗细程度;石子的概念及分类、技术要求),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性质(和易性的概念及性能、测定与选择、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强度的措施;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及包括的性能、提高耐久性的措施),混凝土配合比的表示方法、基本要求、参数的确定及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分类和常用外加剂的种类
三、其他混凝土
其他混凝土的种类、各自的概念及特点
第四章 建筑砂浆
一、概述
建筑砂浆的应用
二、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的材料组成,砌筑砂浆的和易性的概念及其综合评定的两方面(流动性和保水性)、砌筑砂浆的强度影响因素,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三、其它品种砂浆
其它品种砂浆的种类
第五章 建筑钢材
一、钢的分类
土木工程用钢材定义、钢材的优缺点、钢的分类
二、钢材的主要性能
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低碳钢受拉的四个阶段、钢材的冷弯性能、钢材的冷加工性能及时效处理
三、建筑钢材的品种与选用
碳素结构钢牌号及其表示方法、解释符号含义、低合金结构钢牌号及其表示方法及用途
四、土木工程常用钢材
钢筋的类型、钢筋牌号及其用途、型钢的类型及其用途
五、钢材的锈蚀与防护
钢材锈蚀的含义及其分类、钢材锈蚀的防止措施
六、钢材的保管
钢材保管的措施
第六章 防水材料
一、概述
防水材料的含义
二、沥青
沥青的分类、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石油沥青的标准和选用、沥青的保管措施、沥青的掺配
三、沥青防水制品
沥青防水卷材、油毡的保管措施、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特点、沥青胶的分类及用途、沥青混凝土的分类、冷底子油的作用、乳化沥青的保管措施
四、高分子防水材料
高分子防水材料的类型及优点
第七章 木材
一、概述
木材的分类及优点、
二、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质
木材的强度、影响木材强度的主要因素、木材湿涨干缩原理
三、木材的主要产品
人造板的种类、木材干燥的方法、木材防腐处理方法、木材防虫处理方法、木材防火处理方法
第八章 墙体与屋面材料
一、概述
墙体材料的含义及作用
二、墙体材料的分类
砌墙转的含义、砖的种类及技术要求、混凝土砌块的优点、墙用板材的优点及分类
三、屋面材料
屋面材料的作用及种类
第九章 节能、生态环保型材料
一、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的概念
二、墙体节能材料
常用有机节能墙体材料及其特点、常用无机节能墙体材料及其特点、
三、门窗节能材料
窗框材料、镶嵌材料、密封材料
四、屋面节能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的标准、绝热材料的标准
第十章 其他工程材料简介(略)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