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社会心态
来源: 阅读:1142 次 日期:2015-06-12 09:04:58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面试热点社会心态”,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一、 主要问题

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

目前,中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虽然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社会心态的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

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其他无辜群众的暴力伤害事件以及其他社会性事件。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社会心态的角度来看,心态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态是其共同的特点。这些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说明,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优化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 1)传统的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趋向分化和多元

身份感、地位感是社会成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所处的地位的感知和体验。个人的价值选择不同,其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就会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但根本的影响因素还是社会的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等客观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和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传统的户籍身份、所有制身份、单位身份逐渐被职业身份所代替,社会成员的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日益趋向分化和多元。当前,应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因归属感变化引起的心态方面的变化。

( 2)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等客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成员心理上的迷茫感明显,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缺失。与此同时,一些工作生活失意,被单位解聘或者失业的社会成员,由于未来感的缺失,极易产生暴力的方式宣泄内心的迷茫。

( 3)心理压力日益增大

一是就业方式变化导致的心理压力;

二是社会利益格局变化形成的心理压力;

三是人际关系变化产生的心理压力;

四是生活方式变化形成的心理压力;

五是信息及社会流动加快形成的心理压力;

六是社会生活中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随之增加,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生活风险的增大,会进一步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感增大,产生不良心态。

( 4)对社会公平的心理预期不断增加

心理的公平感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实际地位、获得的收入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心理公平感除了受个体对社会公平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评价的影响以外,主要受社会利益分配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进程中,由于社会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部分社会成员产生了相对剥夺感,心理公平感失衡,例如因腐败、垄断等公平缺失造成贫富差距而导致的怨恨情绪和仇富心态。这些不良心态和怨恨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如果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就容易出问题。

二、 必要性

重视社会心态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社会心态的普遍状况在一些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社会心态的偏差也折射出发展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反映出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十二五”期间社会心态建设目标的确立,意味着在利益分配、公共管理、司法行政等多个领域,作出更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调整。

重视社会心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发展为民的现实途径,通过实现社会心态的构建与舒解社会个体生存压力目标的一体化,保证社会个体更有安全感、更有幸福感,对社会更有认同感。

三、 对策

( 1)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既是涉及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生活的问题,又是涉及社会成员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问题,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表面化和显性化,仍然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加强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领域的改革,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发展。

( 2)人性化的工作制度

部分社会成员之所以缺乏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于一些具体的工作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走样所致。一些单位存在着短期行为,动辄下岗、频繁变换工作岗位,甚至存在着不履行劳动合同的现象。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只有社会成员具有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才能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不断增强;从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爱岗精神的形成来看,只有人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工作积极性,才能真正产生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也才能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

( 3)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

社区功能的完善和社会工作制度的形成,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整合功能在社会微观层面的效果,而且关系着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随着我国传统的单位制赖以存在和运作的社会基础的日益弱化,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形式。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在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作为优化社会心态的切入点。

( 4)社会情绪的疏导机制

构建社会情绪的疏导机制不仅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多发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往往透过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等层面影响社会心态。因此,必须全方位拓展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创新化解社会矛盾和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体制与机制,构建起社会成员诉求表达的渠道和网络。当前,需要注意大众媒体对社会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所引起的负面效应问题。大众媒体对群体性社会事件报道中容易产生放大效应和诱发效应。

3. 5. 雷锋精神——大美的力量

早在 19年前,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就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领导干部学雷锋,《决定》第八部分提出“全体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带头学雷锋,一切为群众着想,做人民的公仆”。当前弘扬雷锋精神,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一个重要的检验方法就是看我们在工作中是否真正把雷锋精神落到实处。雷锋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一种大美的力量。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雷锋精神具有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人存在的价值所在。着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讲:“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身体需要盐,但每个人都出于一种本能的要求而摄取着盐分。大部分的人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性。”德国着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说过:“如果我确实得到拯救的话,我说需要的是肯定,这种肯定就是信仰。信仰是我的心灵、我的灵魂所需要的”。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其最本质的一点就是强调个体要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追求一种精神的不朽和永恒。这种追求能否不朽和永恒,关键就是看能不能为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雷锋精神所倡导的恰恰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个人就能超越自我的有限性、获得有限生命的不朽价值。雷锋精神所具有的信仰的力量是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只有不断倡导雷锋精神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诚信问题,也才能使人们能够通过自律自觉地遵守各种法律和制度,降低法律与制度的外部 监督成本。

雷锋精神具有一种“力争上游”的青春的力量。 雷锋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青春的活力始终荡漾在雷锋精神的核心之中。雷锋用年轻的生命凝造出了一种永远青春的精神。一位日本企业家这样讲:“雷锋仅 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雷锋精神显示的青春的力量是一种乐观的力量,是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艰险永向前,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紧张,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面对这样一种局面,雷锋精神会给我们更多的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雷锋精神具有一种“挤劲和钻劲”的生活的力量。 雷锋提倡“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不断学习与进步。雷锋还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干好本职工作,“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种精神是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可以去行动的精神。雷锋精神既体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中华优秀文化,也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春天般温暖的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雷锋精神既体现了无怨无悔的现代志愿者精神,也体现了共产主义战士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是生活化的精神,它以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基础,以生活的一言一行为载体。雷锋精神倡导的是把助人为乐、为他们服务的意识融合在平凡的生活中,不用刻意追求轰轰烈烈,而是以平凡来显示其伟大的力量。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

更多信息请查看面试资料
手机网站地址:面试热点社会心态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面试资料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