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热点概述
市民抓拍举报车窗抛物的不文明行为,查证属实的,每一例奖励100元,这个承诺10月18日兑现,市民杨先生成功举报20次,领到了首笔举报奖金共计2000元。《关于对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举报奖励的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也于10月18日发布。
10月18日的新闻通气会上,武汉市文明办、城管局、公安交管局、交委多部门联合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的举报奖励活动,鼓励市民抓拍。
抓拍时要满足哪些要素才能最终成为“铁证”?武汉市城管局负责人解读的“有效举报”概念为:举报人提供的影像资料真实客观,能够全面、清晰反映车窗抛物行为的全过程,包括发生行为的时间、地点及车牌号信息等。
根据《细则》,五类举报无效,不予奖励:依法履行职责,直接从事城市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的执法人员等举报的;举报内容已被执法部门查证属实并查处的;以套取奖金,牟取利益为目的,采取不正当方式编造违法事实并对其进行举报的;匿名方式举报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其他不适用的情形。此外,影像资料要素不能达到要求的,不清晰、不连续的,也被视为无效举报。
武汉市将针对车窗抛物成立整治专班,所有举报材料都将向专班汇总。市民举报时,需向专班提供真实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以便核实、领奖等。专班负责人承诺,严格遵守保密义务,举报人信息及举报内容对外保密。
举报有奖,相对的,被举报者自然要接受处罚。武汉市城管局负责人透露,由于具体抛物当事人身份较难认定,对车窗抛物行为的处罚“主罚车主”。根据《武汉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四章27条第二款,对车内向外抛掷废弃物行为,责令改正,并可处50元罚款。记者同时了解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六条“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相应处罚上限仅为人民币10元,且车主和司机未列入其中。
据悉,被举报并属实所涉及的车主所在单位、社区或家庭,将收到《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告知函》,情节严重的将被曝光车牌号。武汉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武汉市正酝酿评选文明市民,如果有车窗抛物行为,将记入市民文明档案,并取消参评资格。对于公车车窗抛物行为,车辆所属单位在评选文明单位时将被扣分。
乘客乱丢,公交车、出租车司机难道要受罚,冤不冤?面对记者的发问,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根据举报资料进行界定和区分。但不论罚不罚,举报人的举报只要属实,就要奖,这两者并不冲突。据交委负责人透露,目前武汉所有空调公交车上,基本都已有语音提示,提示乘客不要向车外抛洒物品,“公交、司机要行使提示义务,这也是对禁止车窗抛物的一种宣传。”相关人士也坦言,尽管《细则》出台了,但对车窗抛物行为的整治,仍处于摸索阶段。各部门将进一步细化操作细则,“可能还会研究对举报人出台约束条款,让整个举报处罚体制更为完善。”
模拟题
请问你对车窗抛物举报有奖这一措施怎么看?
参考解析
车窗抛物是很多城市的痼疾,不仅增加了清扫保洁成本,而且威胁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文明形象。武汉市出台举报车窗抛物行为有奖细则,可以激发全体市民参与到整治车窗抛物行动的积极性,通过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方式,减少乃至杜绝车窗抛物不文明现象。
第一,随着众多热心市民的积极参与,普通民众对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不断提升,参与监督的多了,随手抛物的少了,被曝光、被处罚的车主受到了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监督效果。
第二,车道垃圾清理工作吞噬着环卫工人生命,有些环卫工人为了清扫车道垃圾而丧生。减少车窗抛物垃圾,也就意味着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危险。
第三,整治车窗抛物,提倡全民参与的意义深远。通过对车窗抛物行为的处罚,可以警示市民爱护环境,减少城市垃圾清理成本;通过全民参与的形式,奖大于罚的形式,教育终于处罚的形式,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市民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可以建立保护市容人人有责的理念。
第四,将这些不文明行为记录在案的,并不是城管执法人员,而是武汉市民。这一细则体现了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不再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处罚为主的管理模式,而是以群众监督为主、奖励为主的管理模式。
车窗抛物举报有奖这一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和影响,因此要大力推广。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市民都了解这一措施的细则,让相关行动标语能随处可见,呼吁全体市民参与,警示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要完善相关细则,给予参与监督的居民更大的便利;同时,加强教育内容,让受到处罚的市民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最后,从车窗抛物整治到整个城市环境的整治,要以小见大,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整治细则;同时要坚强宣传教育,让市民转变思想,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保护环境,爱护城市,共建美好的城市家园。
只有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和细则,只有市民从观念上重视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全民参与,政府重视,相信通过各方努力,环境问题一定能得到改善和解决。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