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一、给定资料
1. 著名经济学家王绍光说,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在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这一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如果短期内没有政策来调节的话,还会继续恶化。大量的收入在富裕阶层沉淀,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较大,影响低收入人士的积极性,降低了大多数人的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从一个收入差距不大,甚至较为均等的国家演变为收入差距相当突出的国家;而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现实,应该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以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中国1998年的基尼系数已达0.456,比一般认为的非常不平等的系数0.4还高。
2.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字显示,中国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引起了此间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呼吁,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不仅对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刺激内需有关键性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2000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9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8.4%;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为1500元,增幅仅为2.5%,而且主要是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所至。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播种面积锐减的影响,2000年夏粮和早稻减产145万公斤,预计秋粮也将减产。虽然棉花、油料、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将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
3. 当今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透析:
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城镇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72∶1扩大到1994年的2.6∶1。
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的贫富分化。若按国家统计局分类法,将经济单位分为国有、集体、其他三类,并以集体单位收入为1,则国有、集体、其他经济单位收入之比,1985年为1.25∶1∶1.49,1991年为1.33∶1∶1.86,1996年为1.46∶1∶1.92。
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同一经济类型中不同行业有较大的差别:1995年国有单位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人均收入高4027元,比倒数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高3166元;其他经济单位内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最低的机关高10099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采掘业高7775元;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国有航空业比其他单位的机关高10146元,比其他单位的采掘业商7512元。
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贫富分化。1996年国有单位经营人员收入15519元、集体16248元、其他51129元,而其相应的职工收入为6280、4302、8261元,两者相差分别为2.5倍、3.8倍、6.2倍。
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贫富分化有两种情况,首先是不同从业群体之间的贫富分化: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相比,收入差距为1~2倍;与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相比,收入差距2~5倍。其次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贫富分化:198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3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39∶1.11∶1。199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8.5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1.71∶1.26∶1。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1.6,其中东部地区人均纯收入为1396.3元、中部地区为816.3元、西部地区为682.3元,东、中、西部之比为2.05∶1.20∶1。199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578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2.30∶1.30∶1。其中江苏省锡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而贵州省毕节地区486元,云南省思茅地区为426元,其间差距超过10倍。
雇主与雇工之间的贫富分化。雇开规模在10~30人,雇主与雇工的收入差距在15~40倍;31~50人的差距在40~70倍;51~100人的差距约65~130倍。据浙江省温州市的一项调查,在一般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21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79倍。据调查,私有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的增值速度惊人,全国11个省26个村有企业的增值速度为年55.6%。全国颇具有声望的49家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私有企业,在投资经营的5年多里,资产总额增长19.4倍,平均每年增值76.4%。这一极高的增值速度是1949年前民族资本所难以比拟的。上述贫富分化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不合理性方面而言,主要是贫富分化中存在着致富手段、致富领域、致富程度的不合理性,由此导致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
二、给定资料
1. 著名经济学家王绍光说,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在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这一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如果短期内没有政策来调节的话,还会继续恶化。大量的收入在富裕阶层沉淀,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较大,影响低收入人士的积极性,降低了大多数人的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从一个收入差距不大,甚至较为均等的国家演变为收入差距相当突出的国家;而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现实,应该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以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中国1998年的基尼系数已达0.456,比一般认为的非常不平等的系数0.4还高。
2.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字显示,中国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引起了此间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呼吁,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不仅对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刺激内需有关键性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2000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9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8.4%;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为1500元,增幅仅为2.5%,而且主要是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所至。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播种面积锐减的影响,2000年夏粮和早稻减产145万公斤,预计秋粮也将减产。虽然棉花、油料、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将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
3. 当今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透析:
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城镇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72∶1扩大到1994年的2.6∶1。
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的贫富分化。若按国家统计局分类法,将经济单位分为国有、集体、其他三类,并以集体单位收入为1,则国有、集体、其他经济单位收入之比,1985年为1.25∶1∶1.49,1991年为1.33∶1∶1.86,1996年为1.46∶1∶1.92。
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同一经济类型中不同行业有较大的差别:1995年国有单位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人均收入高4027元,比倒数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高3166元;其他经济单位内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最低的机关高10099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采掘业高7775元;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国有航空业比其他单位的机关高10146元,比其他单位的采掘业商7512元。
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贫富分化。1996年国有单位经营人员收入15519元、集体16248元、其他51129元,而其相应的职工收入为6280、4302、8261元,两者相差分别为2.5倍、3.8倍、6.2倍。
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贫富分化有两种情况,首先是不同从业群体之间的贫富分化: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相比,收入差距为1~2倍;与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相比,收入差距2~5倍。其次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贫富分化:198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3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39∶1.11∶1。199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8.5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1.71∶1.26∶1。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1.6,其中东部地区人均纯收入为1396.3元、中部地区为816.3元、西部地区为682.3元,东、中、西部之比为2.05∶1.20∶1。199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578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2.30∶1.30∶1。其中江苏省锡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而贵州省毕节地区486元,云南省思茅地区为426元,其间差距超过10倍。
雇主与雇工之间的贫富分化。雇开规模在10~30人,雇主与雇工的收入差距在15~40倍;31~50人的差距在40~70倍;51~100人的差距约65~130倍。据浙江省温州市的一项调查,在一般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21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79倍。据调查,私有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的增值速度惊人,全国11个省26个村有企业的增值速度为年55.6%。全国颇具有声望的49家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私有企业,在投资经营的5年多里,资产总额增长19.4倍,平均每年增值76.4%。这一极高的增值速度是1949年前民族资本所难以比拟的。上述贫富分化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不合理性方面而言,主要是贫富分化中存在着致富手段、致富领域、致富程度的不合理性,由此导致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
二、答案解析
1. 答案提示
该材料反映了目前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稳定增长,但是同时,国内高低收入的差距也日益扩大,贫富分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调整、控制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安定,已势在必行。
2. 答案提示
(1) 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2)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如加大个人所得税征收力度),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 调整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 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5)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 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3. 参考例文
有感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据2月2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估计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看了这项调查结果,笔者有许多感慨,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是其中之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可以说,农民们的双手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最大载体。从近代来看,新中国的建立和每一个进步,农民们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共产党搞革命依靠的最大同盟军是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打天下的军队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其后勤保障主要是由农民提供的。农民是中国具有勇敢和牺牲精神的最大群体。
解放后,中国工业微乎其微,在一无外资、二无积累的情况下,由农民们提供的税收和农产品为优先在城市发展的工业奠定了基础。农民是中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大群体。
改革开放后,安徽农民首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改革实现第一个重大突破,为后来的城市改革和全局性改革提供了信心和样板。农民是具有很高智慧和创造精神的群体。
当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需要大批廉价工人的时候,农村中最优秀的青壮年农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他们从事着最差的工种,拿着最低的工资,在最艰苦的条件中吃住,还要忍受种种歧视,但他们义无反顾。没有他们,中国的城市就不会一圈圈地扩大,中国的产品就不会在国际上拥有价廉物美的声誉。农民是中国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件。
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他们长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其收入和城市相比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世界之最。他们虽然对此有意见,有呼声,但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农民仍然坚信政府总有一天会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仍然采取着任劳任怨、默默忍受的态度。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想一想这些,就不能不认为中国农民是世界上心地最好的农民,他们拥有的这么多高尚品质,是中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正在享受着由城市带来的种种好处的人,都应该对他们肃然起敬。
中国城乡收入差别过大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拖延的地步。不过,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连续采取了许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如非典时期免费为农民治病,如明确表示不断减少农民税负,如今年一号文件的出台等等。笔者有理由相信,从现在起,中国农民和城市的收入差别将不断缩小,因为中国有着政治上的巨大优势,既然中央认定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就会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集中力量从法律地位和政策倾斜上入手,在人均收入及教育、卫生保障、养老、失业、最低生活救济等社会福利方面大幅度改变农村和农民的现状。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