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大学硕士招生学位点介绍
来源:宁波大学 阅读:32261 次 日期:2015-09-21 15:33:53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6年宁波大学硕士招生学位点介绍”,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年来,学位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地理》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金融深化与区域发展》等10多部专著;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20余项。承担了多项地方经济、城市、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多次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等。

学位点依托宁波大学商学院的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和经济系、金融系、国贸系,现有导师1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学位点负责人许继琴教授/博士,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钟昌标教授/博士、杨丹萍教授、胡亮教授/博士、吕建锁教授、邓启明教授/博士、郭华巍副研究员/博士、王启仿副教授/博士、邓启明副教授/博士、黄晖副教授/博士、周琴副教授/博士等等。

学位点以地处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国际港口城市为立足点,形成了明确的地域特色,现设3个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着重于新经济地理学、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创新理论的研究,在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2)港城经济。以长三角港口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决策,在港城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海洋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

(3)区域金融。侧重于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探讨,借鉴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金融交易和金融发展中的地理因素,集中研究区际金融流的空间影响以及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等问题。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angshanshan@nbu.edu.cn

020204 金融学

金融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开始招生。该学位点现有指导教师18人,其中教授9人。学位点负责人是赵丙奇教授/博士,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唐绍祥教授/博士、熊德平教授/博士、燕小青博士、周新苗教授/博士、丁元耀教授/博士、俞立平教授/博士、胡亮教授/博士、吕建锁教授和张琴教授/博士。

近年来,学位点紧跟国内外金融学发展前沿,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学术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40多项;多项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学位点现设三个研究方向:

(1)金融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主要着重于金融的宏观方面和规范的理论研究,包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货币供求、开放条件下的内外均衡等理论与政策运用问题。

(2)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运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分析以及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投资组合优化与风险资产定价、银行风险管理、企业并购风险控制、企业危机风险管理等理论与应用问题。

(3)农村金融研究。本研究方向运用金融与经济关系最新理论及方法,以协调发展为主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中国形态及政策运用。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angshanshan@nbu.edu.cn

020205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本学位点负责人为汪浩瀚教授/博士,主要学术带头人有沈满洪教授/博士、范柏乃教授/博士、张聪群教授/博士、胡求光教授/博士等。导师队伍中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并担任中国社科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本学位点教师近年出版相关著作19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国际贸易问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世界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地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期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十多篇论文被被SSCI、EI检索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和三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

本学位点主要设立3个研究方向:

(1)现代产业组织与管理:重点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以及对产业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沟通和控制等过程的管理。主要涉及产业组织与企业制度、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和产业管理体制和产业管理模式等;

(2)区域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重点研究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主要涉及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成长与产业集群和区域分工与产业政策等;

(3)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关系、战略布局、实现途径、政策选择等。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的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保障等。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angshanshan@nbu.edu.cn

020206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国际贸易学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

学位点负责人为钟昌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工程第1层次人才,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专著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发表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著。学位点主要导师有许继琴教授/博士、熊德平教授/博士、胡求光教授/博士等。

近年来本学位点教师承担了“中国区域性市场与国际竞争力研究”、“外资进入速度与节奏对内资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等一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奖、国家商务部优秀成果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多项成果奖。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港口贸易与港城经济;(3)国际商务。学位点广泛了解和接触沿海地区实际,注重研究民营企业在我国外经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国际贸易、FDI和OFDI之间的关系;以宁波及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外贸和港口以及腹地的关系。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E-mail:zhangshanshan@nbu.edu.cn

020209 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宁波大学数量经济学学科为宁波市A类重点建设学科。

该学位点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学位点负责人为唐绍祥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主要学术带头人有汪浩瀚教授/博士、丁元耀教授/博士、周新苗教授/博士、王朝晖副教授/博士等。

近年来,本学科紧跟数量经济学发展前沿,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围绕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经济博弈分析及应用、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在内的高级别项目30余项,多项成果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

(1)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方向,研究经济系统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计算机工具分析和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预测经济系统的变动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2)经济博弈分析及应用方向,研究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理论及其在激励机制设计、绩效评价、产业竞争、社会保障、高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方向,研究揭示金融市场价格规律及其成因,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金融市场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新方法。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angshanshan@nbu.edu.cn

120201 会计学

会计学是2012年独立招生的宁波市唯一会计硕士点。会计学专业也是宁波市特色专业、宁波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学位点现有两个研究方向:(1)财务与会计;(2)审计与理财。

学位点负责人为郭强华教授/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其中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主持并参与国际与省厅局级课题4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副审计长石爱中批示。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有国外学习经历教师11人。

本学科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出版专著10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南开管理评论》、《国际会计与财务》、《当代财经》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会计年鉴转载收录。

本学位点立足于理论与实务并重,旨在培养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高尚职业品质和牢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理论与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本市场与公司理财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angshanshan@nbu.edu.cn

12020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宁波大学及宁波市获得的第一个管理学类硕士点。目前,宁波大学企业管理学科是宁波市重点学科。

学位点设有3个研究方向:(1)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2)企业信息化管理;(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10名,副教授9名。学位点负责人为张聪群教授/博士,主要学术带头人为范柏乃教授/博士、王其冬研究员/博士、谢友才教授/博士、郭强华教授/博士、熊伟清教授、孙建红教授、赵丙奇教授/博士、邱妘教授、刘伯嵩研究员/博士、俞雅乖教授/博士、胡赤弟教授/博士。

近年来,本学位点紧跟企业发展前沿,密切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实践,依托浙东中小企业研究基地,突出中小企业管理特色,围绕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主要领域开展研究,在各种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及省部级项目4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70多项,多项成果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angshanshan@nbu.edu.cn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2011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

本学位点培养具有技术经济理论研究和分析能力、并能将决策有效地付之于实施的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是:学生成长为具有完整的管理概念的分析能力、扎实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能力,能适应信息化、数据化、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高层人才。

本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2)技术经济评价及创业管理;(3)信息技术及管理变革。近年来在各种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多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有多个企业作为学科研究和学生实习基地。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等5名,副教授5名,副研究员1名,有博士学位者7名。学位点负责人为谢友才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商业分析与优化、技术创新及管理、服务创新与管理等,特别集中于管理效率评价与分析、数据分析竞争法,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二部。主要学术带头人有王其冬研究员/博士、熊伟清教授等。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angshanshan@nbu.edu.cn

0254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MIB)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A类)。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学位点重点培养能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学位点现有专兼职教师42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1名,其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背景,并具有丰富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学位点负责人为杨丹萍教授。学位点主要有钟昌标教授/博士、许继琴教授/博士、熊德平教授/博士、胡求光教授/博士、赵丙奇教授/博士、周新苗教授/博士、杨丽华副教授/博士。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2)国际商务管理;(3)国际商务营销。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E-mail:zhangshanshan@nbu.edu.cn

1251 工商管理(MBA)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MBA)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顺利通过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合格评估。该学位点是目前浙东南地区唯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授予点。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专毕业5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宁波大学MBA项目以商学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宁波区域经济的特点,秉承宁波商帮文化,以“传承宁波帮精神,缔造新甬商辉煌”为使命,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管理精英为己任,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能力与学历相当,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商业战略眼光,理解所处区域经济特点和尊崇商道文化,具有务实创新创业精神和卓越执行能力的实务型高级工商管理人才。

学位点依托于商学院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17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44名,博士74人,大部分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工商管理实践经验。此外,学位点还聘请一批具有卓越经济管理能力的政府官员和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学位点负责人为孙建红教授。

学位点主要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运营管理;(2)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3)会计与财务管理;(4)决策与信息管理(5)金融管理。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本部严信才楼101室(MBA教育中心)

邮编:315211

联系人:丁老师、朱老师、李老师、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201,87600903 传真:0574-87609201

E-mail:lushijun@nbu.edu.cn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法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适应依法治国的时代需要和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地方要求开展宪法学、行政法学以及地方法制建设研究,在司法制度研究、政治法学研究、法规审查标准研究以及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研究特色。

本学位点现有导师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杰出讲师3名。近5年来,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学科带头人董茂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宁波大学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托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代表作有《比较法律文化:法典法与判例法》(获司法部优秀成果二等奖)、《行政法学》、《创造性的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读》、《宪政视野下的司法公正》、《比较司法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研究》等。

学位点负责人俞德鹏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宁波市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法理学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省精品课程“宪法学”和省重点建设教材“宪法学”负责人。主持省部级项目7项,其他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6部,独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中国户籍制度和户籍法研究》获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户籍法律制度研究、政治法学研究等方面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学术负责人何永红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地方立法与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省重点教材“行政法”建设项目1项,其他项目10余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合作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宪法学;(2)行政法学;(3)人权法学。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5 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重点学科。

学位点紧密联系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在票据法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民法基本理论、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发展迅速,居全国先进水平。

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 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44 项;总经费达190多万元;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 10余部;科研奖励2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0名、讲师8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

学科带头人郑孟状教授,宁波大学副书记,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商经济法”及浙江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负责人;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术负责人张炳生教授,法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司法部、浙江省等部省级二等奖3项。学术负责人孙建江副教授,出版译著、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

(1)民法;(2)商法;(3)知识产权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6 诉讼法学

诉讼法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法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紧密联系浙江省这一沿海大省、宁波市是我国第二大港、浙东商贸中心、海事法院所在地,具有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诉讼实践和司法改革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的实际和特点,将诉讼的基本理论、司法制度、诉讼实务研究作为发展的重点,在检察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丰硕,居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研究发展迅速,居全国先进水平。

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检查院、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5 项;总经费达30多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 5部;科研奖励1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

学科带头人蒲一苇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省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建设负责人、宁波大学教学名师。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10余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是国内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术负责人吴建依教授长期从事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市社科课题10余项;兼职教授张兆松老师长期从事检察学、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研究,主持国家级、最高人民检察院及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民事诉讼法;(2)刑事诉讼法;(3)行政诉讼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7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本学位点紧贴浙江、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之实际,在企业改制与产权交易法、市场准入与监管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方面形成学科研究特色。

近3年来,本学位点主持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及政府与地方合作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经济法学科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经济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本学位点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学科带头人为郑曙光教授,学术方向负责人为钭晓东教授、蔡先凤教授、李学兰教授、赵意奋副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郑曙光教授,系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宁波市社科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名师。主持国家课题2项,其中一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省重点规划课题3项,主持其他社科与政府类课题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44篇,获奖成果7项。

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是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联合博导,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省级学科基地法学研究中心经济法学方向负责人,2007年获得省级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项目4项,其中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经济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主持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8部,发表论文60多篇,4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与教学成果奖,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软科学要报》。

学术方向负责人钭晓东教授,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曾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副书记,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际法博士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学院高级认证专家,中国环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法学会教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环境法学会常务委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结题优秀)、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招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先后在China legal Sciences、《管理世界》、《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Macquari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Law、《学术月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论文八十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经济法学》等论点摘编及全文复印。出版多部专著和浙江省精品教材。曾获浙江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二次、省高校成果二等奖二次。

学术方向负责人蔡先凤教授,系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美国佛蒙特法学院(Vermont Law School)访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各1项,主持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科研成果奖5项。在核政策与法律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术方向负责人李学兰教授,系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大学教务处处长。近5年来,主持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项,其他类课题6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多篇,获教学和科研成果奖5项。在民间法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术方向负责人赵意奋副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法基本理论、环境资源法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省、市社科项目等10余项。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经济组织法;(2)市场监管法;(3)环境资源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9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法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紧密联系浙江省这一沿海大省、宁波市是我国第二大港、浙东商贸中心、海事法院所在地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我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实际和特点,在国际电子商务法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国际投资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研究发展迅速,居全国先进水平。

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10 项;总经费达50多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 8部;科研奖励1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

学科带头人刘满达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宁波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是国内网络与电子商务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术负责人尹力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与调解的研究,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学术负责人谢晓彬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投资法的研究,主持司法部、省市课题近10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在《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学术负责人石慧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的研究,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市社科课题10余项。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国际公法;(2)国际私法;(3)国际经济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5101 法律(非法学)

法律(非法学)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硕士学位点为基础,兼顾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学科,并紧密联系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5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20余部;科研奖励3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27名(含校外法律实践部门兼职教授17名)、副教授16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18名、硕士12名。

学科带头人郑孟状教授,宁波大学副书记、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科带头人董茂云老师,是宁波大学引进的特聘教授,原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1998年主持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法院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与法制中的作用》;200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文明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研究》;2011年主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一)》。曾于1999年12月获上海市法学会首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共十位)称号。代表性研究成果专著《比较法律文化:法典法与判例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获2002年司法部优秀法学教材与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近期的代表性成果有专著《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商务印书馆2010年)。

学术负责人张炳生教授,法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司法部、浙江省等部省级二等奖3项。学术负责人孙建江副教授,出版译著、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

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是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联合博导,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省级学科基地法学研究中心经济法学方向负责人,2007年获得省级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项目4项,其中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经济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主持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8部,发表论文60多篇,4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与教学成果奖,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软科学要报》。

学术方向负责人钭晓东教授,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曾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副书记,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际法博士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学院高级认证专家,中国环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法学会教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环境法学会常务委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结题优秀)、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招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先后在China legal Sciences、《管理世界》、《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Macquari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Law、《学术月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论文八十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经济法学》等论点摘编及全文复印。出版多部专著和浙江省精品教材。曾获浙江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二次、省高校成果二等奖二次。

学术负责人俞德鹏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宁波市人大常委,浙江省法理学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其他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6部,独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中国户籍制度和户籍法研究》获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术负责人刘满达教授,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40篇,获省、市各级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哲社规划课题4项。

学科点负责人蒲一苇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法学系副主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省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建设负责人、宁波大学教学名师。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10余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是国内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 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5102 法律(法学)

法律(法学)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硕士学位点为基础,兼顾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学科,并紧密联系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5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20余部;科研奖励3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26名(含校外法律实践部门兼职教授17名)、副教授16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18名、硕士12名。

学科带头人郑孟状教授,宁波大学副书记、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科带头人董茂云老师,是宁波大学引进的特聘教授,原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1998年主持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法院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与法制中的作用》;200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文明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研究》;2011年主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一)》。曾于1999年12月获上海市法学会首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共十位)称号。代表性研究成果专著《比较法律文化:法典法与判例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获2002年司法部优秀法学教材与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近期的代表性成果有专著《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商务印书馆2010年)。

学术负责人张炳生教授,法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司法部、浙江省等部省级二等奖3项。学术负责人孙建江副教授,出版译著、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

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是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联合博导,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省级学科基地法学研究中心经济法学方向负责人,2007年获得省级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项目4项,其中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经济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主持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8部,发表论文60多篇,4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与教学成果奖,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软科学要报》。

学术方向负责人钭晓东教授,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曾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副书记,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际法博士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学院高级认证专家,中国环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法学会教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环境法学会常务委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结题优秀)、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招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先后在China legal Sciences、《管理世界》、《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Macquari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Law、《学术月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论文八十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经济法学》等论点摘编及全文复印。出版多部专著和浙江省精品教材。成果曾获浙江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二次、省高校成果二等奖二次。

学术负责人俞德鹏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宁波市人大常委,浙江省法理学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其他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6部,独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中国户籍制度和户籍法研究》获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术负责人刘满达教授,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40篇,获省、市各级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哲社规划课题3项。

学科点负责人蒲一苇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省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建设负责人、宁波大学教学名师。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10余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是国内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1252 公共管理(MPA)

公共管理(MPA)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是审批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格,专为政府、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公共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人才的专门机构。

学位点依托单位公共管理系拥有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三级重点学科专业。

学位点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聚揽精英,有教授32人,有博士学位者66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以上的专家12人。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10 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0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20余部。

学位点负责人赵振宇,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系主任,专业学位教育与培训中心主任,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管理学科负责人,教育部高校师资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咨询评审专家。在《管理世界》、《学习与探索》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2011年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此外,获得全国MPA优秀教学奖和宁波市师德先进个人等各级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主持省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民政部软科学、省软科学、省教改等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管理沟通》课入选教育部高校师资网络培训计划和中国地方高校慕课(UOOC)联盟。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等各级领导的重要批示。

何永红教授,浙江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美国麻省大学学术访问学者,2011年被聘为宁波市“首届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现为浙江省地方立法与宪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宁波市政府决策研究所成员。现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人才”。现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权与行政法治、公用事业规制、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等。已经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哲社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教材(行政法)建设项目1项,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2项,其他项目13项。现正在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1项。各级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现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作专著3部。科研成果获得奖励8次。其中获浙江省社科联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浙江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一项,宁波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一项。

张慧芳教授,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宁波日报“宁波地产”专栏特邀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及房地产法规与政策、城乡统筹及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分析与决策等。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国家软科学重大招标课题1项,作为主持人主持教育部、省社科等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市软科学、市发改委项目等其他课题十余项。独立出版著作1部,参著著作多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报告《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土地部分撰稿人。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理论前沿》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詹国彬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管理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现为宁波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宁波市决策咨询研究所副所长和农工党宁波市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同时担任浙江省软科学项目立项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服务管理与政府改革。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公共管理学报》、《社会科学战线》、《东南亚研究》、《南京社会科学》、《中国改革》、《管理现代化》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等转载3篇,被cssci收录36篇,被ei收录1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第三部门经营机制研究》和《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模式、成效与风险》(出版中)2部;主参编教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概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等6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政部理论研究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项目、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培育项目以及宁波大学胡岚优秀博士基金。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宁波市委组织部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和宁波市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奖二等奖、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龚虹波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近20篇,是公共政策分析研究领域方面的青年学者。赵永红博士,副教授,中国社会政策学会会员,中国软科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议会政治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在《决策探索》、《中国集体经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省级和厅市级项目10多项。

学位点还聘请了前美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现任美国公共生产力研究所所长Marc Holzer(马克•霍哲)等9位国际公共管理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傅军教授等20多位全国MPA教指委委员,以及学富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地方政府官员,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层次和特色的公共管理英才培养平台。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501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原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位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浙东学术文化和建设当代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学位点依托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硕士学位的5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近十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4部,承担科研课题三十多项,科研总经费一百多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市级课题二十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学术奖励多项。

学位点负责人何静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9项;发表独撰论文40多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核心期刊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获得包括浙江省高校科研奖二等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7项。学位点郭宝宏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本学位点现设3个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 (3)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179

邮编:315211

E-mail:wulianhong@nbu.edu.cn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点是2006年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学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等领域形成特色,是宁波市重点学科。

该学位点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硕士学位的6人;近6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9部;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科研总经费70多万元。

学位点负责人肖东波教授,中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近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余篇,出版专著 6部,获得包括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在内的各类科研成果奖7项。

本学位点现设3个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179

邮编:315211

E-mail:wulianhong@nbu.edu.cn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原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校德育与青少年发展、思想道德建设与现代公民素质的塑造、软实力发展等方面,均有较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位点10年来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市级项目近20多项,科研经费二百多万元;获部、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2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位点依托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学科。

学位点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学位的6人。学位点负责人陈正良,教授,现任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是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兼任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宁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5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部、省、市等各类研究项目十多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十余项。

本学位点现设4个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与现实研究;(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研究;(4)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世界政治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179

邮编:315211

E-mail:wulianhong@nbu.edu.cn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教育学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学位点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30余人,博士20余人。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积极向上的教学和科研团队,近年来获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多部。教育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同时拥有省部级学科平台、研究基地多个,为科研、教学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040101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学位点负责人为吴黛舒教授。

教育学原理学位点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专门知识,熟悉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雄厚的相关学科知识修养、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能根据教育理论和实际需要选定有价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并能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正确解决所确定的课题的高等学校教育学类学科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研究单位教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各行业的高级教育研究与管理人员。近年来,教育学原理教师团队以项目主持人的身份承担了纵横向课题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市级项目10余项。纵向课题经费达62.8万元,横向项目的经费达30万元。以第一作者署名身份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权威期刊《教育研究》上发表论文5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等全文转载11篇。获省部级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一等奖1项,市教科研成果奖3项(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宁波市“十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先进表扬个人1人。该学位点下设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2个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从教育实践变革入手,进行了教育基本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基础教育改革、教学观以及学生发展观等。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熊和平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宁波市人文社科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各级科研奖励多项。现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厅市级课题多项。

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专业领域的成长机制与规律。探求适合中小学为主的兼顾高等院校的教师成长的实践策略,力图立足于学校教育的现实,建立一系列教师发展的实践模型。本方向的研究领域及其特色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教师的教育改革行为研究为切入点,丰富教师发展理论。二是以教师的身份与角色的转变为切入点,建构了当代教师专业发展中新型身份的确立机制及其理论基础。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吴黛舒教授,教育学博士,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现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浙江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基金项目1项,其他课题多项。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总体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所在学科现已发展成为省市重点学科。它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高层次师资人才为己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拥有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博士10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并获省部级等各级奖励10余项。

学位点负责人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所长邵光华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涉及课程改革、学习理论、教师教育、数学教育。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数学通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获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其他课题多项等。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1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课堂学习与评价、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该方向研究人员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评价素养等领域产生了许多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主持在研国家级、省级和厅市级课题10余项,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一流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部分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多年来,该方向积极为地方教研部门、大学教务部门、中小学校教科室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员。

目前,该方向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郑东辉教授,教育学博士。郑东辉教授主要从事教师评价素养、课堂评价以及作业负担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在《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期以来,该方向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该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目前,该方向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冯铁山教授,教育学博士,曾任省重点专业语文教育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教育以及德育原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诗意德育以及诗意语文教师形象塑造等系列课题研究。在《教育研究》、《思想战线》、《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3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数学课程、教材、教学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我国数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数学教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高层次的数学教师。

目前,该方向教授2人,副教授6人。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邵光华教授,主要关注数学教材、数学教学基本理论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数学通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3项,其他课题多项等。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科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教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方向带头人为周勇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科学与化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科学与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及其他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与《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与评价策略》,主编与参编学术著作5部,并在《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5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化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化学教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方向带头人为王存宽教授,现任宁波市化学学会副秘书长兼高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1项,浙江省新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教材1部,宁波市哲社课题1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宁波大学重点教学研究课题1项等。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6小学教育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小学教育方向是根据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课堂教学、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文理兼融、学有专长、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够独立开展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该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主持、参与完成省、市教科重点课题、规划课题10多项,有6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优秀成果奖。现正承担和主持省、市级重点课题等各种科研项目10余项。

目前,小学教育方向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特级教师2名。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沈丹丹教授(侧理)和叶继奋教授(侧文)。

沈丹丹教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全国“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人选,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能融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深入小学第一线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曾担任小学校长多年,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24本,主持、参与完成省、市级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10余项,有4项获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奖、市教育科研成果奖。现有省级重点课题3项,课题研究经费 30余万。

叶继奋教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主要从事鲁迅研究和文学教育研究,曾兼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研究分会学术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等职,现为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编或参编语文读物多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7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致力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材与教学研究及高素质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与发展研究,既重视对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跟踪、把握与研究,又注重对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直接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服务,同时培养视野开阔、专业基础知识宽厚、富有创新与专业思维、能够独立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学术方向带头人为陈柏华教授、博士,长期从事中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学术著作一部,参编多部。以第一负责人完成的研究成果获部级优秀成果奖一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市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完成省级项目一项、市级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市教研项目和校学科项目的研究。

040105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该学位点致力于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社区与儿童家庭教育、儿童发展与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幼儿学习问题及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近年来,该学位点承担省、部级、国家社科课题10多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有数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复印。

作为有一定历史又是新兴的一门专业,学前教育学学位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0人;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陶志琼教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理事。在《教育发展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8部,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6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高等教育学学位点主要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目前,该学位点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或研究员3人、副教授4人,博士4人。近年来该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了10余部专著,多项成果获全国、省、校级多项奖励。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学科研究主要围绕东部地区地方高校建设展开,研究大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特征,从国内看在研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发展模式上渐成特色。

该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管理;(2)区域高等教育发展;(3)比较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史。

该学位点负责人为贺国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2001年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以来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第五、六届学科规划组专家。代表性著作有:《外国高等教育史》、《西方大学改革史略》等。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及《比较教育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外国职业教育史”(2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战后美国教育史”(2009)等。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及全国性奖励,其中《欧洲中世纪大学》2011年获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7 成人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无具体方向划分该学位点致力于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社区教育管理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长期以来,我们在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成人院校转型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该学位点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30多项。目前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20余项。

目前,成人教育学专业学位点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学术带头人为乐传永教授,现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人教育学科组成员、教育部研究生学科评估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兼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常务理事、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成人教育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教学会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成职教协会高教分会副会长、宁波市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会长等。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7部,获国家级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政府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其他各种获奖2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重点课题等5项。学位点导师马启鹏教授、卢美芬教授、孙立新博士等都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孙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315016

E-mail:jsjyyjs@nbu.edu.cn ;sunlixin80@163.com

040110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致力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多媒体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以来,该硕士点在多媒体学习、教育绩效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建设了专门的眼动实验研究室、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实验室,具有优越的研究条件。近几年,该方向的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优秀成果奖4项。

目前,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该学位点负责人为宁波大学王海燕副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关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2心理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心理学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人格过程及应用”、“社会性发展与学校教育”、 “经济与管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四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学术研究方向。由邱均平主持完成的大学学科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该学科2011年在全国99个心理学单位中位居第38位,2012年在全国101个心理学单位中提升至第32位,从而进入全国心理学的先进行列。

本学科现有专业研究人员1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5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0名。专业研究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其中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1名(张锋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和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1名(张林教授),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名(李伟强副教授)。2009年以来,在国家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项目”和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已建成完善的“心理学实验中心”,拥有总价值超过500万元的实验设备和配套设施,购置有Neuroscan 64通道事件相关电位系统1套,Visage视觉刺激呈现系统1套,眼动记录与分析仪3套,多导生物电采集分析系统1套,Spirit 16通道生物反馈仪1套、行为观察分析系统1套等先进实验设备和相关的配套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软件,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五年来,该学科完成各级各类课题45项,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策略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的现状调研”等,支出科研运行总经费164万元。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控制功能及其对海洛因使用行为的自动化加工机制研究”(2011,张锋)和“残疾人社会疏离问题及其发生机制”(2012,张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险决策遵循整合模型还是启发式模型?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检验”(2013,汪祚军)等国家级科研课题,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可供支出科研总经费150余万元。在Adaptive Behavior、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Information Sciences、Psychopharmacology、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等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以及《心理学报》和《教育研究》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心理科学》等一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4部。其主要科研成果“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冲动性:基于DDT和IGT任务反应模式的探讨”(张锋等)先后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和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3);“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陈传锋等)和“老年抑郁干预与心理健康服务” (陈传锋等)分别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和三等奖(2009);《组织学习动力研究》(原献学)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8);《自尊:结构与发展》(张林)获得浙江省社科联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

该学科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自2006年首届研究生毕业以来,已有4篇学位论文入选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包括:由2006届级研究生曾祥春完成的“任务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指导教师:杨心德教授),由2008届研究生郑丽丹完成的“基于情感性动机的病理性网络用户的认知冲动性”(指导教师:张锋教授),2010届研究生陈建勇完成的“海洛因戒除者用药期待的自动化加工特性”(指导教师:张锋教授)和由2011届研究生申之美完成的“行为评价的心理距离效应:控制加工抑或自动加工?(指导教师:张锋教授)。该学科指导研究生完成的3项课外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其中由孙芳萍等同学完成的“农民‘村转居’后社会心理状态:全国十省百区万户调查”先后获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2009,指导教师:陈传锋教授),由申之美等同学完成的“心理距离对行为表征的影响:评价内容效价的作用”先后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2011,指导教师:张锋教授),由邱俊杰等同学完成的“‘旁观者清’与‘问人不疑’的心理学探究——人际亲密度和决策采纳度对他人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3,指导教师:周艳艳博士、张锋教授)。2012年在本校首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中,该学科4名研究生(2010级:牛忠辉,刘鑫磊,张敏;2012级:邱俊杰)同时获得此殊荣。

该学科2016年计划在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的5个培养方向招生学术性硕士研究生25名。

注:该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和英语专业之外不招收其它跨专业考生。

040201 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是隶属于心理学一级学科学位点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功底和熟练的实验研究技能的心理学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内外心理学博士培养基地输送优秀生源,并为社会机构输送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学位点主要招生方向“认知过程与人格”主要探讨人类社会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人格因素的关系,旨在揭示人格特质对人类认知及行为过程的调节机制。其研究重点集中于两个领域:其一是关于人类社会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其二是关于特殊人群(如吸毒群体、网络依赖群体、残疾人群体等)认知过程及其人格调节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支撑上述研究的主要在研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控制功能及其对海洛因使用行为的自动化加工机制研究(2011)”和“残疾人社会疏离问题及其发生机制(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行为评价的心理距离效应及其自动化加工机制(2010)”和“‘后见之明偏差’的心理机制:动态惊奇感转化的作用(2012)”等。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 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宁波大学最早设立的心理学硕士点。该学位点主要培养在教育领域和科研部门从事儿童青少年教育与科研的高级心理学人才,并为国内外心理学博士培养基地输送优秀生源。

该学位点目前设有“学习心理与教学过程”和“社会性发展与学校教育”两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前者旨在探讨个体学习过程及影响因素、学习与行为的关系,以及学与教的心理及其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后者旨在探讨社会性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学校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支撑上述研究的主要在研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发展的生态学模型研究(2009)”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道德氛围感知与道德发展的关系研究(2010)”等。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 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203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位点旨在培养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从事心理学应用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国内外应用心理学博士培养基地输送优秀生源。

该学科点目前主要设有“经济与管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前者旨在探讨经济与管理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涉及组织学习、消费及广告心理、行为决策三个稳定且具特色的领域;后者主要开展人类病理性心理与行为的形成及其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各类心理干预技术的应用研究,以为增进人类心理幸福提供心理学依据。支撑上述研究的主要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险决策遵循整合模型还是启发式模型?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检验(2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残疾人社会疏离问题及其发生机制(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亲社会视频游戏和人格特质对亲(反)社会行为的影响(2010)”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的模型及其与残疾人行为特征的关系(2011)”等。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 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是2006年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基础,具有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教学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决策与管理的咨询工作。

该学位点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或研究员)4名,博士4名,学术梯队合理,研究成果丰富,在区域教育政策与学校发展研究、教育管理美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等方面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近5年来,学位点主持研究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7项,教育部、省哲社规划等省部级项目9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4项,其他科研奖多项 。该学位点注重与区域教育部门联系,开辟《校长论坛》,邀请名校校长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

学位点负责人孙玉丽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教育管理美学理论、学校发展和教育政策分析,特别是在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学术专著《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美学的视角》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术专著《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已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参与研究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研究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经济发达地区中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研究”等10多项省部级、厅市级课题。

主要学术骨干徐建平博士、副教授,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特别在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曾荣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省哲社规划课题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出版的《学校: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入选国内首批教育管理博士文库。

学位点现有2个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2)教育经济

欢迎全国具有教育学、管理学或经济学本科基础的优秀人士积极报考。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51 教育(总体介绍)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点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它以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为己任,主要研究方向有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等研究方向。该点所属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宁波大学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63人,其中正教授20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余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近300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CSSCI收录7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并获省部级等各级奖励十余项。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解老师

电话 :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5101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中小学学校发展、中小学校内部各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该方向带头人为孙玉丽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教育管理美学理论、学校发展范式和教育政策分析。学术专著《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美学的视角》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已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与研究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研究了2项省部级,其他课题多项。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学科教学(语文)方向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研究。近年来,该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该方向带头人为冯铁山教授,教育学博士,曾任省重点专业语文教育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教育以及德育原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诗意德育以及诗意语文教师形象塑造等系列课题研究。在《教育研究》、《思想战线》、《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学科教学(数学)方向主要从事数学课程、教材、教学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主要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数学教师。该方向教授2名,副教授3名,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该方向带头人为邵光华教授,教育学博士。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数学通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国家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4项,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多项。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学科教学(化学)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化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化学教育研究的高素质化学教师。该方向带头人为王存宽教授,现任宁波市化学学会副秘书长兼高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1项,浙江省新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教材1部,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宁波大学重点教学研究课题1项等。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编教材2部。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学科教学(英语)方向从事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材与教学研究及高素质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与发展研究。该方向带头人为陈柏华教授、教育学博士。主持与完成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省级项目及市级项目多项,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全国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学术著作一部,参编多部。以第一负责人完成的研究成果获部级优秀成果奖一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市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方向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绩效技术教育应用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几年,该方向的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优秀成果奖4项。该方向带头人为王海燕副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关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主要从事学习心理与教学过程、社会性发展与学校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方向现有专业研究人员1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5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0名。专业研究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其中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1名(张锋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和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1名(张林教授),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李伟强副教授)。近三年来,该方向教师获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该方向带头人张锋教授,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人格过程、成瘾行为和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研究,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重要心理学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所指导的3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连续获得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所指导的3项研究生课外科技作品分别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和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2006年被授予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称号,2012年荣获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称号。

045118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方向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原理、社区与儿童家庭教育、儿童言语教育、儿童科学教育、儿童艺术教育等研究,具体表现在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学前教育管理、幼儿园活动组织与实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师幼互动、幼儿学习问题及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方面。学前教育方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0人;该方向带头人为陶志琼教授,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理事,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在《教育发展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8部,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重点学科。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和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目前学位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省哲社规划课题学位点等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3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3项(重点1项)、省部级12项,获科研经费资助近100万元;获省部级奖项3项。科研设施完善,建有3个学科专用工作室和与国家体育总局联网的图书资料室。

学位点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7人。学位点负责人陆亨伯教授,宁波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教师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制度选择与效益评价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我国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创新的研究》、《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研究》项目和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高等体育院校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研究》项目、《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力研究》项目、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公共服务视角下大型体育场馆破解难题研究》、教育部人文项目《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风险与规避机制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力研究》。《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的论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教材著作4部。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丛湖平教授,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体育课程标准及教材审定组成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编委,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体育统计学》《体育经济学》等全国统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政府省长重点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社科类软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社科研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5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学位点现设3个研究方向:

(1)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以“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体育产业应用研究”为两大研究领域,在体育经纪的中介服务、体育产业的统计应用和体育产业市场供需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系列研究,为浙江省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体育产业发展决策咨询和政策选择支持。

(2)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从产权理论出发,提出了在公共体育场馆制度调整过程中,产权交易的基本特征、方式和路径。尤其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管理过程中管理权、收益分配权的边界划分和实践运用探索方面做出了创新型工作。

(3)体育社会问题研究:通过对农村居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分类阶层群体的调查与研究,提供了反应这些群体体育行为基本特征及相关的建设性意见,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持。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208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体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拥有浙江省财政厅的“运动人体科学专项实验室”、宁波市教育系统的“健康体适能测试中心”和安踏公司共建的“运动装备研究基地”。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与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医学,各研究领域不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而且相互间形成了良好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多年来,运动人体科学学位点与国家体育总局多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迪卡侬、安踏等国内外著名体育用品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参与了国家游泳和赛艇队备战奥运会的科技攻关工作和浙江省备战全运会的科技攻关工作。顾耀东博士主持承担的多项运动装备的研发项目,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公认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2人。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陈小平博士、教授,亚洲教练员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国家赛艇队奥运备战专家组成员。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子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2项,项目总经费达600余万元;出版专著3部,译著2部,参著2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贡献奖,体育科学技术奖等。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李建设教授,亚洲运动生物力学学会主席,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负责人,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奥运攻关课题2项,科技厅重大课题1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重大横向项目4项。获科研经费资助3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科研设施完善,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设有多个设备先进的研究实验室及一批先进的精密仪器,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和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Cosmed心肺功能测试仪、Vicon运动解析系统等大型研究设备。拥有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学术刊物,为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个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1)运动生物力学:以数学、力学和医学为支撑学科,着重运动机能测量评价与运动装备研发。近年来在人体运动机能及运动损伤的测量评价、运动技术仿真模拟、运动鞋核心技术设计、运动装备的人-机工效学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2)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以运动生理和生化为支撑学科,着重人体运动训练和体育活动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近年来在运动人体机能状态的生物学评定、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生物学适应的医学生物学机制及应用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

(3)运动医学:依托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在运动损伤的测量评价和机理研究、健身运动效果的医学评定、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全民健身与运动健康促进学领域等方面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并形成了特色。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208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省属高校 “核心力量训练及运动装备研发实验室”和“体育教育训练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竞技运动与大众健身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运动心理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目前学位点正承担国家体育总局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省哲社规划课题等科研项目15余项,科研经费3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5余项,科研总经费25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学术奖励多项。科研设施完善,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有5个学科专用实验室,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 Lnstrumente AG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测力板、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vel 测力台、Cosmed心肺功能仪、SIMI Motion运动解析系统、生物反馈仪、认知心理学相关仪器、脑功能测评(ET)等大型研究设备。

学位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人。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林岭教授,医学本科、生理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曾担任省级皮划赛艇队领队、科研教练、主教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资深会员、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国家柔道队队科研团队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柔道协会科研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生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解决训练学问题、认知心理学、大众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子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5项,项目总经费达200余万元;出版专著5部,参著2部,学术论文30余篇篇,曾获全国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及个人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各1项,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突出贡献奖等十几项省部级奖项等。

学位点现设3个研究方向:

(1)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该研究方向强调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训练理论的生物学和教育学基础,强调对经典训练理论的总结和对当代世界训练理论发展趋势的把握。该研究方向涉及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长期控制和竞技状态的短期调整、关键训练难题解决思路与方法、优秀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培养与科学化训练方法、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效应机制、训练创新理念及方法、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科学化训练平台构建及运转机制、运动技能训练创新方法与机制,青少年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与评价的研究等多个研究重点。

(2)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应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学现象、训练与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调控方法、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促进、心理疲劳理论及调控方法、运动训练的中枢适应机制及优化方法、运动技能学、运动认知心理学等。

(3)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该研究方向以竞技运动训练和普通人群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多个体育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手段,研究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等主要身体素质的训练理论与方法,同时还研究这些素质与技术、协调等专项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的训练模式与方法,体能训练的生物学机制及创新方法等。

(4)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从运动训练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国内外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现状与发展,根据不同年龄教学对象的生长发育特点研究中小学和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负荷、技能学习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体育硕士培养创新模式及方法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208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体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硕士点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体育教育”国家特色专业作为学科支撑。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学位点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泛亚洲体育科学学会、欧洲传统体育协会等以及境内外地方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民俗、民族体育文化国际化为重点,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发展,以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研究。

目前学位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人。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倪依克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理事,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常务理事,《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副主编。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7项、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课题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以及广东省体育局课题研究4项,出版和编撰学术专著4部,合编国家级教材5部。在《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等体育核心类期刊以及其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学位点现设3个研究方向:

(1)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该研究方向以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引入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失范问题、机理及解决策略提出了系统构架,从动态的角度考察区域变迁过程中亚洲和欧洲国家典型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现状及其机理。

(2)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该研究方向强调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吸收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理论模型与研究范式,对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进行解释、分析、诊断和判别,系统地探究武术教学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

(3)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该研究方向以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健身行为为研究对象,在强调运用社会分层和阶层划分的一般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注重探究休闲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传统体育养生健身需求、行为和价值观的多样化态势,透视社会阶层分化在传统体育养生健身领域的表征与关联。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208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52 体育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学科与教学竞赛训练两个团队,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达50%以上。学院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授权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中央财政资助“运动人体科学专项实验室”和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浙江省体育局和国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并以校内跨学科整合研究资源为核心,以社会相关团体合作研究为基本方式,形成了具有开放型合作研究的学术团队特征。在运动(技)机能测量评价与运动装备研发、运动训练理论与应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位点近3年来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的业绩:省部级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二等奖1项,市厅级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其中国内一级出版社出版8部。在科研项目方面取得的业绩:获批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7项,经费总额达527.9万;获批横向项目13项,到校经费总额83.7914万,其中2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在学术论文方面取得的业绩:共发表论文126篇,其中A类论文45篇(其中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28篇),B类论文9篇。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有5个学科专用实验室和3个学科专用工作室,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 Lnstrumente AG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测力板、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vel 测力台、Cosmed心肺功能仪、SIMI Motion运动解析系统等大型研究设备和与国家体育总局联网的图书资料室。

本学位点招生领域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体育教学: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教体结合”的组织结构、互动的耦合方式以及实现“教体结合”的阶段性方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全省部分重点中学建立实习基地并聘请中学特级教师为本学位点兼职导师。

运动训练:近年来以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为支撑学科,在人体运动机能及运动损伤的测量评价、运动鞋结构减震及足踝保护设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同时应用灰色系统方法构架了运动竞技研究中的数据处理系统,在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控的机制与技术、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与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内各级运动学校合作办学,并聘请知名教练担任兼职导师。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208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50101 文艺学

文艺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以文学理论、文学范畴、文艺美学、民族民间音乐与美术工艺理论等为研究对象,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学位点负责人赵树功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等转载、摘编、收录;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部省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部级学术奖励3次。方向负责人李亮伟教授,主要从事山水审美文化研究,出版有《涵咏大雅》等著作,系宁波市教学名师;方向负责人刘亚斌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霸权的研究》。

近5年来,学位点成员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CHIME》、《WORLD OF MUSIC》、《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SUIC》、《DOWNBEAT》等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文艺美学;(2)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3)西方文论。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11年首次招生。该学位点以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以及语篇学、修辞学、语言教学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学位点负责人沈怀兴教授主要从事语言理论和词汇学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著有《汉语商论》、《联绵字理论问题研究》、《现代联绵字观念的危害》等著作,整理并出版古籍四种,参编字典词典各1部。方向负责人聂仁发教授主要从事语法和语篇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著有《现代汉语语篇研究》、《汉语主语和话题问题研究》,主编《汉语通论》,参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等。方向负责人阮咏梅副教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方言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著有《温岭方言研究》,主编《新中国风——对外汉语中高级阅读教程》等。

近5年来,学位点成员共出版著作5部,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汉语学报》《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规划课题10余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现代汉语;(2)语篇与语用;(3)汉语教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07年首次招生。学位点依托浙江省中国语言文学一级重点学科和宁波市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重点学科,以近代汉语、中古汉语和汉语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清俗字俗词语、中古汉语词汇、赣方言及吴方言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已经形成一定特色。

学位点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学位点负责人周志锋教授为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近代汉语、语文辞书及吴方言研究,先后出版《大字典论稿》、《明清小说俗字俗语研究》、《周志锋解说宁波话》等专著3部,另有合著3部,发表论文150多篇;方向负责人宋闻兵教授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著有《〈宋书〉词语研究》等;方向负责人肖萍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著有《江西吴城方言语音研究》、《余姚方言志》等。

近5年来,学位点共出版著作5部,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方言》、《辞书研究》、《语文建设》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及其后期资助项目3项,教育部及省市级课题15项,获得省市级奖项12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近代汉语;(2)中古汉语;(3)汉语方言。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07年首次招生。在唐代文学、明清小说、地域文化与文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特色。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4人,学术梯队比较合理。近5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一级以上核心刊、报及其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浙江省哲社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在唐宋文学、山水文学、戏曲文学、区域文学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学位点负责人张如安教授长期从事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在《文学遗产》、《文献》等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有4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著作6部。李亮伟教授长期研究山水文学,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出版过相关的学术专著。方向负责人李建华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隋唐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学位点现有三个方向:(1)唐宋文学研究;(2)元明清文学研究;(3)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04年首次招生。学位点的研究涵盖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等,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设有“20世纪中国文学文类研究”、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批评”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三个研究方向,方向负责人分别为赵江滨教授、南志刚教授、任茹文副教授。本学位点共有9名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7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专业特长互补,学位点负责人南志刚教授为浙江省文艺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文学史写作研究;学术骨干有:赵江斌,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文类研究和作家研究;周春英,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研究;毛海莹,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文艺民俗学和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任茹文,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作家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刘华,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胡苏珍,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研究;徐琼,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传记文学研究;陈正敏,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思潮和现代文学史写作研究。近5年来,学位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文艺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文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省市级学术奖项10项。与此同时,学科积极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在浙东文学与文化研究、浙江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宁波现代作家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成果。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20世纪中国文学文类研究;(2)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文化批评;(3)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0501Z1文艺与新传媒

新闻传播与新传媒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3年首次招生。该硕士点主要面向新闻传播类专业考生,实行独立招生考试。目前硕士点拥有影视传媒实验室、数字摄影实验室以及由国家财政部资助建成的数字媒体与网络传播实验室,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实现与中文、历史学科交流与交叉。学位点以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传播方式为研究对象,尤其探索新传播技术对新闻、宣传、广告、公关、文艺的生产、传播、消费以及文本的影响。这是一个全新学科和研究领域,具有学科交叉性。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设有“新闻理论”、“文化传播”和“新媒体”三个研究方向。学位点兼“新闻理论”方向负责人陈月明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省部级社科学术奖2次。“文化传播”方向负责人贺雪飞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新媒体”方向负责人李海峰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近3年横向课题经费200多万。近5年,学位点成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华文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社会科学战线》、《浙江社会科学》、《北方论丛》、《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新闻理论”,(2)“文化传播”,(3)“新媒体”三个研究方向。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060200 中国史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位点下设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东亚史五个研究方向。其中,专门史为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科授予权;中国近现代史在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充分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对相关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的主要学术力量。同时,本学科还拥有“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社科重点基地)和“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三个研究平台,本专业所属的“海洋文化研究创新团队”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

本学科现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7名、讲师7名,博士学位获得者21名。学科带头人龚缨晏教授,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五个二级点带头人分别是钱茂伟教授(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王万盈教授(中国古代史)、陈君静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张伟教授(专门史)、龚缨晏教授(东亚史)。

宁波大学中国史学科立足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前沿,力求深层次、多视角地探究中国及相关区域历史,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文史》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0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省、市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浙江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及宁波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展示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本学位点研究方向有:

(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本方向在中国史学史研究尤其是明代史学研究,处于全国前沿位置,而中国方志学史研究则在全国其他高校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中是独一无二的。

该方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学位点负责人钱茂伟教授,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三个研究方向负责人分别为钱茂伟教授、唐燮军副教授、沈松平副教授。钱茂伟教授涉及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多个方面,近年主要关注公众史学研究,唐燮军副教授擅长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沈松平副教授侧重中国方志学史研究。

近年来,本学位点相关成员先后在《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学术月刊》、《文献》、《文学遗产》、《中国地方志》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社科基金项目8项,获省、市级社科成果奖10项,展示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本研究方向主要有:①史学理论;②中国史学史;③中国方志学史。

(2)专门史

专门史为浙江省重点学科,重点研究中国中部沿海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为当代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近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近100篇,承担国家、省部级社科项目近10项,获得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

本方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6人。学位点负责人张伟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浙东学术史、海洋文化史研究,现担任宁波市浙东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宁波大学浙东文化与海外华人研究院院长。三个研究方向负责人分别是张伟教授(区域文化研究)、李小红副教授(区域社会经济变迁)、谷雪梅副教授(区域政治与对外关系)。

本研究方向主要有:①区域社会变迁;②区域文化史;③区域政治与对外关系。

(3)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立足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致力于吸收和借鉴不同学科研究方法,力求深层次、多视角探赜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社会史、经济史、民族史和海洋经济文化史多个方面。近年来,本学位点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市级社科成果奖10余项,展现出较强的科研实力。

该方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6人。学位点负责人王万盈教授,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三个研究方向的负责人分别是王万盈教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邢舒绪副教授(宋元史)、贾庆军副教授(明清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有:①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②宋元史;③明清史。

(4)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立足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前沿,力求深层次、多视角地探究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演进,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城市史、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海外中国学、民国史、近代宁波商帮等诸多领域,颇具研究特色和实力。

该方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学科带头人陈君静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三个研究方向带头人分别是王瑞成教授(近代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变迁)、陈君静教授(近现代中外关系和思想文化交流)、孙善根研究员(民国史)。

近年来,在《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获省、市级社科成果奖10项,展示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本研究方向主要有:①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及社会变迁;②近现代中外关系和思想文化交流;③民国史。

(5)东亚史

东亚史的研究范围涵盖东亚交通史、东亚文化史、日本史等诸多领域。

该方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学科带头人龚缨晏教授,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大学历史学学科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三个研究方向带头人分别是龚缨晏教授(东亚交通史)、刘恒武教授(日本史)、周莉萍副教授(东亚文化史)。

近年来,先后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古代文化》(日本)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承担各类课题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哲社规划课题6项),研究成果有多项获教育部、省、市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获教育部高校人文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展示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本研究方向主要有:①东亚交通史;②日本史;③东亚文化史。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120203H旅游管理(中法合作)

2013年8月,教育部批准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学生经中法两校联合培养3年(2年国内、1年法国),符合条件者可在毕业时同时获得宁波大学和昂热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和硕士学位。本学位点依托昂热大学旅游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中欧国际旅游综合实验室(财政部专项)和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等科研平台,致力于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具备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掌握坚实、系统的旅游管理专门知识,了解旅游管理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的跨文化、复合型的高端人才。

学位点设有国际旅游、海洋旅游、文化与遗产旅游三个研究方向,现有中外教授8人、副教授9人。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旅游局,浙江省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国际合作项目9项,科研总经费已近700万元。学位点中外教师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连续组织举办中欧国际旅游论坛三届(第一届至第三届)。

学位点负责人:沈世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旅游、文化与遗产旅游、海岛旅游研究。骨干教师:周彬,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以及海洋生态旅游研究;苏勇军,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旅游、海洋历史文化研究。Philippe Violier(菲利普•魏耀烈),博士,法国昂热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法兰西共和国特级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基础理论、国际旅游、海滨旅游、旅游与区域发展研究;Philippe Duhamel(菲利普•杜阿美尔),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昂热大学旅游学院前副院长,主要从事旅游基础理论、旅游地类型与演化研究;Olivier Lazzarotti(奥利维耶•拉萨罗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庇卡底大学世界栖居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文化与遗产研究;Miguel Segui-Llinas(米盖尔•赛吉•利纳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博士点主任,主要从事海岛旅游、乡村旅游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120203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该专业与法国昂热大学等高校合作进行研究生层次的联合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申请到国外合作学校学习。该学位点面向21世纪浙江及全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学位点设有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企事业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三个研究方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9人。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旅游局,浙江省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厅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企业委托及国际合作项目近10项,科研总经费已近200万元。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0余人次。

学位点负责人:苏勇军,博士,副教授,宁波大学旅游系主任,主要从事海洋旅游、海洋历史文化研究。学术骨干有:沈世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旅游、文化与遗产旅游、海岛旅游研究;周彬,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以及海洋生态旅游研究。舒肖明,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学以及文化与遗产旅游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2

邮编:315211

E-mail:yehong@nbu.edu.cn

125400旅游管理(MTA)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正式批准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同类型、同层次,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的专业硕士教育项目。

宁波大学于2014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MTA)招生资格。该学位点是浙东目前唯一的旅游管理(MTA)专业学位授予点。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教育依托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暨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的学科优势与国内外优质师资力量,利用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当代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始于1993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本科(含普通专业、中法合作专业、中西合作酒店管理方向)、学术型硕士(含普通专业和中法合作专业)、应用型硕士(MTA)等多个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的市级特色学科,以与欧洲公立高水平旅游院系、旅游企业与机构合作紧密而广泛闻名海内外,与法国昂热大学等机构连续合作举办的中欧旅游论坛已成为中欧之间最主要的旅游学术交流平台。学位点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已取得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88%的教师具有国外著名高校留学或访学经历;聘请了国内外知名旅游学者、旅游企事业单位高管及部门领导24人作为兼职教授。近几年,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20多项,横向项目近50项;在各种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研究成果获得各级优秀成果奖10多项。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旅游规划与开发(2)旅游企事业管理(3)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本部10号教学楼103室(MTA教育中心)

邮编:315211

联系人:周老师、沈老师、苏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396,876009397 传真:0574-87600750

E-mail:zhouchunbob@163.com

0501Z2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

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是隶属于宁波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音乐学院与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的音乐学、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科的相关教学和研究机构而设立。该专业以中国民间艺术为研究对象,运用艺术学、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对中国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和工艺设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传承。

学位点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学位点负责人喻辉教授,为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省“千人计划”(长期创新类)特聘专家,美国威斯里安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哲学博士(Ph.D. in Ethnomusicology)。学位点成员在Asian Music,The World of Music,Yearbook of Traditional Music, CHIME,Down Beat,《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人大复印资料》、《新美术》、《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及省级政府奖二等奖3项,教育厅及市厅级一二等奖4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中国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2)中国民间美术理论与实践;(3)中国民间工艺理论与实践。

本学位点各研究方向联系方式:

(1)中国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音乐学院

联系人:魏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441

邮编:315211

E-mail:weiyanping1@nbu.edu.cn

(2)中国民间美术理论与实践

(3)中国民间工艺理论与实践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13

邮编:315211

E-mail:zhangxiufang@nbu.edu.cn

0502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外国语言文学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2005年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获批成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外国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新增翻译专业硕士点(MTI),2010年“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通过省级重点学科验收,同年获批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英语海洋文学与国际交流”创新团队)。

本学科现有专业研究人员5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博士27人、在读博士6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近100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00余人;师资队伍中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151人才工程”入选专家1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宁波市4321第一、二、三层次人才4人、博士生导师(含合作导师)5人。

近年来,外语学科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项,其中在研17项,学科团队成员在CSSCI收录期刊和国外A&H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覆盖国内外语类全部核心期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9项。 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3-2014)》,宁波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参评的221所高校排名为10.4%。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王松林,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化批评研究。先后获江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外国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宁波市政府“甬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博士生合作导师 。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约瑟夫•康拉德研究”,评为优秀成果)及省部级课题三项;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Cambridge Quarterly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及教材10多部。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一项。研究兴趣为现代英国小说、英美文化批评和海洋文学。

目前,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宁波市重点扶植学科。学位点培养在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教育和英汉翻译等方面的高级应用与研究人才。近5年来,学位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20部,主持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各级各类学术奖2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18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20名,留学回国人员18名。

学位点负责人杨成虎,博士,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和典籍翻译研究。先后获安徽大学学士、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师从周流溪先生),2011-2012年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进修。现任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世界诗人》季刊客座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鉴定专家。先后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外语学刊》、《山东外语教学》、《福建外语》、《云梦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译著30余部。2010年获宁波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称号。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英汉语句法语义接口词化的转喻研究”(12BYY011)。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芮渝萍教授、段汉武教授、胡超教授、贺安芳副教授。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英国文学;(2)美国文学;(3)英语语言与文化(含跨文化交际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为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外国语言文学” 重点研究基地,设有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培养德国文学研究、翻译、教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近5年来,学位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2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学位点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4名,留学回国人员4名。

学位点负责人张芸博士教授。张芸1999年获得德国埃希斯泰特天主教大学博士,2004年起任硕士生导师,2007年起任学科教授;2005年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德国哥廷根大学访问学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项目4项,出版学术著作2本,译著4本,在《外国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该学位点主要学术骨干有陈巍副译审、冯芳博士、冯革群副教授等。

学位点有三个研究方向: (1)德语语言文学;(2)翻译学;(3)德国国情学与文化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外国语言文化” 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日本研究所。培养日本研究、日语教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近5年来,学位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出版著作9部,主持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获各级奖项1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4名,留学归国人员17名。

学位点负责人郭勇,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3项,曾主持浙江省哲社重点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该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杨洪鉴副教授、杨建华副教授、李广志副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教育等。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日语语言学(含中日比较语言学、日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2)日本文学(含中日比较文学);(3)日本文化(含中日比较文化)。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外语语言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近5年来,学位点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9部,主持完成及在研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其中,在研国家社科基金7项;获得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学术成果奖1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12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20名、留学回国人员18名。

学位点负责人于善志,博士,教授。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师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文体学。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目前主持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4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该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罗思明教授、南佐民教授、陈建平教授、桂林教授、林立红教授等。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普通语言学(英语语言学);(2)应用语言学(含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与实践);(3)对比语言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Z1 翻译学

翻译学学位点为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国家英语特色专业建设、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以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它直接关涉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西方文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的英汉语对比与翻译,以及日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语言、文学与文化。翻译学二级学科主要侧重培养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学位点在在《中国翻译》、Babe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6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1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一般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12名,留学回国人员8名。

学位点负责人屠国元,二级教授,博导。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全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位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译、编)作20余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辛红娟教授、王红阳教授、廖晶教授、谌莉文教授、贺爱军副教授、张明林副教授、牛新生副教授等。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文学翻译研究(2)翻译过程研究(3)译者与译者主体性研究 (4)典籍翻译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52翻译

055101英语笔译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笔译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三批翻译专业学位授权点。该学位点以国家英语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以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旨在培养高级别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近5年来,专业教师在国外专业期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译著30多部,专著10余部,参与编纂大型词典2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该专业教师承担的宁波市政府外文网站连续蝉联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站评比第一名。

外语学科现有教授18名,其中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1名,省教学名师1名,市教学名师3名。常年聘任的外教为5人/次左右。本专业教师中现有3人被评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被列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被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

宁波大学翻译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原我校副校长裘克安教授曾经长期从事莎士比亚翻译和研究,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原我副校长赵伐教授一直从事加拿大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加拿大文学作品。

学位点负责人屠国元,二级教授,博导。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全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位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译、编)作20余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近年来,宁波大学翻译学科涌现出一批翻译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屠国元教授、贺爱军副教授在译者与译者主体性研究方面,廖晶教授、谌莉文教授、陈文安副教授在口译、电视、电台新闻翻译方面,杨成虎教授、辛红娟教授在典籍翻译方面,南佐民教授、张明林副教授在政府英文网站翻译,于应机、刘继华副教授在词典翻译,陈建平教授、牛新生副教授在应用翻译方面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学位现招收英语笔译专业硕士,主要方向有:(1)传媒翻译(2)文学翻译(3)商务翻译,具体包括传媒翻译、文学翻译、商务翻译、会展翻译、新闻翻译、典籍翻译、网站英文翻译、音乐文献翻译等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宁波大学艺术学院

邮编:315211

联系人:罗老师,魏老师(音乐文献翻译)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0574-87600441

电子邮件:luohui@nbu.edu.cn,weiyanping1@nbu.edu.cn

070101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设有基础数学研究所。

学位点的研究对象涉及现代核心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领域,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组合数学、代数学,及其在密码学方面的应用问题;几何学及其应用问题;微分方程及其应用问题、调和分析、函数逼近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问题;概率论、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问题。

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7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和国际合作项目21项,科研总经费 605万元。

学位点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8人。学科带头人屈长征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不变几何流及其与可积系统的关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对称、不变量、几何性质及适定性问题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有110篇被SCI收录,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和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项目。方向负责人徐允庆教授,现为基础数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组合设计和密码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8篇,其中被SCI检索11篇,EI检索7篇,国内一级核心期刊论文4篇。方向负责人王金平教授,主要从事调和分析、图像重建与处理、逆问题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被SCI、EI检索和国内一级核心期刊的论文有16篇。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微分方程及其应用:不变几何流及其与可积系统的关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对称、不变量、几何性质及适定性问题等;(2)组合数学与代数学:组合设计与密码学、Hopf代数、环论、矩阵论及其应用;(3) 函数论及其应用:弹性力学等方面的动力学行为,调和分析,函数逼近论,非线性泛函理论,图像重建与处理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政编码:315211

E-mail: zhaoyun@nbu.edu.cn

070104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设有应用数学研究所。

学位点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通过研究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及灾害天气预测、计算机、信息、控制、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和人文科学中提出的大量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7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和国际合作项目21项,科研总经费 605万元。

学位点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8人。学科带头人贺劲松教授,入选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数学物理和非线性波的研究工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发表论文100篇,其中被SCI检索90篇。

方向负责人徐晨东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几何、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浙江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5篇。

方向负责任汪一航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数值模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7项,已发表论文12篇。

方向负责人徐嗣棪讲师(博士、博士后),从事随机分析理论研究,特别是多值随机微分方程有关问题的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现主持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1项。已发表论文8篇,其中7篇被SCI检索。

方向负责人王伟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数学、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1项,现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各一项,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SCI、SCI、EI检索10篇。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可积系统,微分方程在图像处理、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问题,宏微观模型建模,约化摄动法分析,偏微分方程无网格方法,生物数学;(2)数学机械化在非线性科学中的应用:微分方程数值解,非线性大气与海洋动力学及灾害性天气预测;(3)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研究随机过程、马尔可夫过程、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偏微分方程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密码学、图论、计算机代数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政编码:315211

E-mail: zhaoyun@nbu.edu.cn

070201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大学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

本学位点以量子场论、非线性科学以国际前沿课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灾害天气、气候中的数学问题,场论(弦论、引力、宇宙学等),低维强关联系统,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及相关代数,金融物理学和复杂系统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物理系统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服务社会的目的。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基金”、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其中博士10名。学位点负责人楼森岳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首批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Commun. Theor. Phys.和Chin. Phys. Lett. 编委。主持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约2900余篇次。学科带头人岳瑞宏教授,宁波大学“甬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卡弗里理论物理所(KITPC) 国内顾问委员,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专业),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曾参加国家重大项目"八五攀登计划"、日本文部省合作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9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一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非线性物理与数学物理;(2)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3)金融物理学和复杂系统动力学;(4)引力理论与量子宇宙学;(5)相对论量子信息。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zhaoyun@nbu.edu.cn

070205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市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设有凝聚态物理研究所、计算物质科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

学位点主要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结构间相互作用和粒子的运动规律、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与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诸跃进教授,在聚合物体系自组装、纳米材料、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ACS nano, Phys. Rev. B,J. Chem. Phy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发明专利8项,获201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学位点骨干王军教授在磁性材料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应用性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软凝聚态物理:聚合物体系自组装、纳米药物结构;胶体动力学;随机共振和混沌共振,蛋白马达,耦合超导结,神经网络;表面与界面系统的反应扩散动力学;(2)介观体系结构与性质:半导体量子点、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的研究;(3)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磁性材料、磁性纳米颗粒和空心球、纳米核壳结构材料、聚合物/纳米粒子高介电常数复合薄膜、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研究;(4)新能源材料。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zhaoyun@nbu.edu.cn

070207 光学

光学是物理学中最热门,最接近应用的方向之一,它和EE(电子电器工程)结合也最为紧密。光学研究者可以在光纤通讯、光学成像、精密测量、光学(光电子)器件、太阳能产业、光学材料、激光、发光节能产品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寻找发展机遇。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光学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传统越来越得到工业企业界的广泛认可。

我校的光学点是200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隶属宁波大学物理系,下设光学研究所。

目前学位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建有设备总值近400万元的实验室。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8人。

学位点负责人梁先庭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系统能量与电荷传输机理、生物质实验光谱的理论重构与解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与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一定影响的研究论文60余篇,是全国量子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与光电子分会委员(专家),被聘为台湾成功大学客座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陶卫东教授在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光纤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楼慈波副教授在微纳光学信息处理;黄水平副教授在光电检测和薄膜光学方面;徐华博士,韩超博士在光学超材料和光学减反膜,冷原子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从2009年至2014年光学硕士点共有60余人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毕业生去德国、芬兰、中国香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约三分之一毕业生进入大中型企业从事与光学相关的管理与技术工作,少量学生直接成为高校与中学教师。

学位点现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01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02微纳光学信息处理与光学微加工;03薄膜光学与光学超材料;04原子与分子光谱;05计算与数值全息成像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zhaoyun@nbu.edu.cn

0702Z1 光电子学

光电子学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设有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子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光学传感与生物检测技术、微纳光电子学理论与应用。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项目、宁波市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47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其中,光电子技术方向有设备总值近800万元的实验室,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以宁波市光电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具有总价值1000多万的设备可用于研究和产品开发。

学位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7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周骏教授,在光电子功能材料和光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杂志 Optics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Talanta和IEEE Photonics Letters等刊物发表论文11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和宁波市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等多项,2010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李星教授,近年来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录用,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2010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光电子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光电子功能材料的合成表征与特性测量;2)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光通信器件(光纤与波导)的设计、制备与特性测量;(3)光学传感与生物检测技术、光学传感器设计与制备、生物光学检测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开展食品、药品和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4)微纳光电子学:微纳光电子学理论、新型光子器件的原理、设计与微纳制备技术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zhaoyun@nbu.edu.cn

0702Z2 固体电子物理

固体电子物理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隶属于一级学科学位点物理学,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 设有微电子与固体电子研究所, 主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固体电子物理基础知识又具备在固体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器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点主要研究电子(或空穴)在固体材料和器件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固体电子材料(特别是新型固体电子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制备, 固体电子器件(尤其是新型固体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等。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6项,以及人才工程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计410万元。本学位点团队近五年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和研究员4名(其中包括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两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4名,讲师2名。本学位点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位点负责人王能平研究员是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人才工程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Phys. Rev. Lett., Nano Lett., Phys. Rev. A, Phys. Rev. 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潘孝胤研究员已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人才工程等多个科研项目,他在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以及该理论在量子化学、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已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J. Chem. Phy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学术骨干段香梅研究员已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人才工程等多个科研项目, 近年来在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学位点现有如下3个研究方向:

(1)低维结构材料与纳米电子器件:研究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石墨烯、以及纳米线中的电子输运性质;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制备半导体量子点,研究其光学特性,以及用DNA纳米技术来制备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结构;研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研究在光的作用下,表面以及吸附于表面的分子的激发态性质。

(2)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氧化物光催化剂的能带调控理论,以期提高材料对可见光的响应;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制备,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界孔膜制备技术及与之相关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界观尺度电荷转移及其传输机制的研究,新型电解质的探索及其电子转移与传输基础研究, 高效、稳定、低成本柔性电池研究以及电池组装技术。

(3)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新型介电材料、压电陶瓷、铁电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探讨各种电子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质、物理机制等基础问题,并探索其在电子材料元器件、新型传感元器件等方面的应用。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zhaoyun@nbu.edu.cn

070301 无机化学

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宁波大学设立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系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一级学科、浙江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宁波市无机化学重点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名、国家“外专千人计划”2人(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bert H. Grubbs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名。近五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2项、国家技术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宁波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1项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还承担多家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1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合计2000多万元。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该学位点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化学合成、材料制备、分析测试等专业实验室,拥有价值达3500多万元的各类仪器设备。

学位点负责人陈红兵研究员曾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和上海光机所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在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是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类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企事业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10余项,在以大尺寸单晶生长为核心的光电功能晶体材料领域获得具有技术特色的研究成果,所开发闪烁单晶材料制备技术已在光电子技术行业骨干企业成功获得产业化,迄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8项,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无机功能材料化学;(2)配位化学;(3)稀土磁性材料;(4)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其学科特色在于体现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主要发展无机固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既有探索新颖无机固体物质自组装合成以及晶体结构的基础研究,又有突出固体功能材料制备科学的应用基础研究,部分研究课题延伸到新材料应用技术领域。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070304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3人,博士4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名、国家“外专千人计划”2人(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bert H. Grubbs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5名。学位点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科技攻关、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40余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和EI收录论文200余篇。学位点拥有多台X光衍射、各类光谱、色质联用、元素分析、综合热分析、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等相关大型仪器,和一批用于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一流设施,包括无水无氧操作及多台聚合反应器等合成设备,高温及低温凝胶色谱仪、流变仪、原子力及场发射扫描显微设备、小角X光散射仪等分子与凝聚态表征仪器,橡胶加工、力学性能测试等成套加工与性能测试设备等,近3年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位点拥有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每年选派优秀硕士研究生赴海外交流。与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的项目交流和研究工作已进行多年。最近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顶级名校达成了研究生交流意向,聘任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著名高分子材料专家为研究生兼职导师。学院还聘任了包括三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国家特聘专家在内的高科技企业掌门人作为客座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宁波市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北仑商检局等单位作为该学位点的实践基地,同时为该学位点优秀硕士毕业生提供理想的就业渠道。

学位点负责人梁云霄教授,1988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2004年获得南开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早期从事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多孔材料、光电等能量转换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和应用研究。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公益项目、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调控与表征、有机纳米材料多尺度加工、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与调控、高分子疲劳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2)催化化学:金属有机催化聚合、酶催化、催化新材料、环境友好催化材料;(3)功能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有机杂化/复合材料、先进能源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有机配体设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解析及其在催化、荧光材料等中的应用。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0852 工程

085204 材料工程

以“高水平、国际化”为特色的材料工程是201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波市Grubbs研究院、宁波市特种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膜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浙江省“新材料的绿色制造和应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宁波市“3315”“特种高分子新材料”全球高端创新团队。

学位点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海内外名校博士43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类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2人(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bert H. Grubbs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5名;聘请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康内尔大学、Akron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多位学术领袖担任包玉刚讲座教授。学位点拥有一批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一流设施,包括无水无氧操作及多台聚合反应器等合成设备,高温及低温凝胶色谱仪、流变仪、原子力及场发射扫描显微设备、小角X光散射仪等分子与凝聚态表征仪器,橡胶加工、力学性能测试等成套加工与性能测试设备等,和多台X光衍射、各类光谱、色质联用、元素分析、综合热分析、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等相关大型仪器。学位点目前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科技攻关、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3315”全球高端创新团队、宁波市科技重点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近百项。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和EI收录论文200余篇。近5年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其中仅2013年到位科研经费达到2922万元,当年人均达70万元,名列前茅,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位点拥有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赴国内外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比如每年选派有研究成果的研究生赴欧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顶级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与访问交流,并聘任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著名高分子材料专家为研究生兼职导师。每年选派优秀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新材料领军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聘任了包括多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专家在内的高科技企业掌门人作为客座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众多国内外研习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也为该学位点优秀硕士毕业生提供了理想的海内外深造与就业渠道。

学位点负责人陈忠仁教授,中国国家特聘专家,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类,2011年开始全职在宁波大学工作,担任材化学院高分子系主任。陈忠仁教授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199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工及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rubbs教授,1998年至2000年在斯坦福大学及霍尼韦尔从事博士后研究,多年担任普利司通美国公司高级科研人员、核心管理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以高性能橡胶为主的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发,已在相关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如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杂志以封面主题发表了相关原创性研究成果,已成为国际软材料领域纳米结构加工的标准方法;发展了软材料开裂磨损理论与仿生原理,成功主持了新一代高性能橡胶材料的工业合成及产业应用。2011年以来,以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制造与应用为特色,从事高性能橡胶、特种高分子、先进复合材料、仿生及微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近三年负责主持项目的科研总经费超过5200万元。目前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可控聚合、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调控与表征、有机纳米材料多尺度加工、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与调控、高分子疲劳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与复合材料、薄膜材料与表面工程、无机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生物医药材料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070301 无机化学(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无机化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宁波市固体化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大学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1)应用无机化学方向。

研究方向现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人。学术负责人郑岳青研究员:博导、德国科隆大学博士、德国马-普固体所博士后、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省十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从事应用无机化学方向内有关环境、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10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在Inorg. Chem., CrystEngComm., Cryst. Growth & Des.等十余种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被他人SCI论文引用1000余次,单篇SCI最高引用近100余次,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担任Inorg. Chem, Chem. Commun., CrystEngComm等十余种国际刊物的稿件Reviewer,已培养博士、硕士30余人。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2

邮编:315211

E-mail:zhuhonglin1@nbu.edu.cn

080102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有着密切联系和合作。学位点建设依托于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和学习内容涉及到广范的复杂工程结构和材料的强度、功能与响应问题。

宁波大学在固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注重结合工程实践,长期承担着来自于实际工程的重要问题如弹性波分析、结构和材料动力学以及复合材料的损伤和演变等固体力学方向的新颖课题。工程结构和材料的冲击动力学和压电器件中的弹性波研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并为力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学科提倡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鼓励研究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并通过企业合作伙伴为研究生创造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

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频繁,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通过老师和校友的努力,与国内外企业的广泛联系为同学们创造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也与北美高校的合作为同学们提供了留学和深造选择。力学学科的博士点为学科发展增添了发展动力和广阔前景。王骥教授是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力学专业工作组的创建组长,也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49技术委员会的专家。王骥教授也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多家企业的技术顾问/董事,在压电声波器件的研究方面与多项成果,经常组织国际国内专业会议。固体力学方向导师还包括多位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他们都有着在世界知名高校学习的经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承担着高级别的科学研究项目。固体力学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的在研项目包括用于压电器件和传感器的电磁弹性固体高频振动理论、结合大型工程结构开展的混凝土强度演化过程以及用于桥梁结构保护装置设计的结构动力分析技术等。

宁波大学固体力学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固体中的波;(2)声波器件;(3)材料细观力学 (4)结构冲击动力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 87600379

邮编:315211

E-mail:wanglilin@nbu.edu.cn

080104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于1998年及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08年批准)、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与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程领域紧密结合,研究重点探索材料与结构的动态响应及非线性计算结构力学,涉及工程科学和国防技术研究前沿。

学位点现有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6人,其中: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3人,浙东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博士10人,硕士3人。本学位点已形成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课题丰富多元、研究经费充足的梯队。学科负责人周风华研究员,199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航空宇宙工学科(系),工学博士,曾先后在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和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任职。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5篇,其中SCI收录25篇,EI收录3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项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术带头人有:王骥,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子器件力学研究;杨黎明,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应力波与材料的动态响应;周风华,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冲击动力学、断裂力学、计算力学等;陈建康,浙东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流变学研究;董新龙,教授,从事冲击动力学研究。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结构冲击动力学;(2)材料动态力学行为及应力波;(3)电磁弹性力学与弹性波;(4)近海工程交叉力学。硕士生所有科研方向均有国家级基金支持,具有良好的科研发表业绩。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79

邮编:315211

E-mail:wanglilin@nbu.edu.cn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学位点依托“机械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以及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位点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核心,以制造系统的数字化为纽带,研究敏捷化制造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制造业信息化理论与应用技术、分散网络化制造的运作原理、面向敏捷制造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等。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和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学位点负责人方志梅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首届教学名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任宁波大学阳明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机械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敏捷制造系统构建与运行、中小制造企业及其群体的信息化系统及应用、企业群体供应链管理与运行优化、企业生产计划优化与过程控制等,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本。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博士生导师(兼)4人。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敏捷制造系统;(2)生产计划与控制;(3)数字化制造技术。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79

邮编:315211

E-mail:wanglilin@nbu.edu.cn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学位点依托“机械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以及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位点以机械电子工程为核心,综合运用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CAD/CAM等现代先进技术,开展机电产品及装备、模具设计、零件先进成形与制造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下设有机电模具研究所、生产工程研究所、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学位点负责人束学道教授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边界元学术委员会委员,白俄罗斯楔横轧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锻压学会会员,《现代制造工程》、《热加工工艺》、《应用科技》杂志编委。浙江省十二五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零件近净成形成性技术、新型冶金技术与装备、边界元数值方法及其在轧制工程上的应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目前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EI、SCI收录50多篇;撰写《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轴类件楔横轧成形理论及实践》、《轧机微尺度理论与实际》等专著4本,编写《锻压手册》中的“楔横轧机和斜轧机”二章章节。

学位点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博士生导师(兼)4人。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机械设计及理论;(2)机电测控技术;(3)模具设计与成型优化技术;(4)零件轧制成形技术。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79

邮编:315211

E-mail:wanglilin@nbu.edu.cn

085201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拥有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科研实力,1998年获得工程力学硕士点,2003年获得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2006年获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固体力学两个硕士点,2007年获得工程力学博士点。该学科的支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支撑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是浙江省重点学科。该领域目前已形成了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现共有相关教学科研人员6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27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31人。拥有浙江省钱江学者教授3人,甬江学者1人,省151人才工程1、2层次各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的导师,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3人。另外,学校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又从合作培养企业遴选、聘任高级技术指导教师24人。近五年,领域内各学科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282项,科研总经费25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30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签订横向技术合同100余项,经费额900多万元;鉴定成果9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厅级奖9项,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80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12篇,被SCI、EI、ISTP收录139篇,出版教材7部。该学科根据宁波市、浙江省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尤其结合宁波地方经济的需求,面向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着眼于传统企业的改造更新,开展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制造业信息化、机电设备计算机测控技术、机电产品CAD/CAM、新型塑机开发、机械强度设计与结构优化、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先进制造模式、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机电测控技术、机械强度设计理论与结构优化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部分研究处于领先水平。根据地方制造业的人才实际需求,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有五个研究方向:

制造系统与制造模式研究方向:在融合并渗透电子信息技术、工业工程、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研究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需求的制造系统数字化、制造模式系统化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与吸收等问题,培养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与实施方面的高级人才。

机电测控技术研究方向: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与检测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等,研究制造装备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与自动化,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技术,培养机电控制与检测的高级应用人才。

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运用现代设计理论、机械优化设计、三维动态设计、图像信息处理等技术,研究机电一体化产品及其开发的核心技术,开展产品的开发、变异、反求和模具CAD、三维快速成形等应用研究,培养机电产品开发的高级应用人才。

机械强度设计理论与结构优化研究方向:运用高等材料力学、CAE、结构优化理论与技术,开展机械产品与装备的力学性能分析、模拟和结构设计优化研究,培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运用人才。

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方向:运用现代数值方法研究零件轧制成形中关键科学问题;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开发零件轧制成形新型装备及其生产线,实现零件高效、节材、节能化生产的轧制成形。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79

邮编:315211

E-mail:wanglilin@nbu.edu.cn

080902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前沿,开展低功耗VLSI电路设计理论和技术、新型数字逻辑电路实现方法、数字系统设计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微纳系统设计、多媒体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终端软件、高分辨率数码成像系统、多媒体信号处理与图像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工作。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力量,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夏银水研究员。学位点共有导师22人,其中教授4名,研究员2名。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微纳系统设计。

夏银水研究员:英国Napier大学博士,微纳信息系统博士点负责人, 现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执行院长,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负责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IET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信息论分会委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宁波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宁波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留学回国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在国际和国内高级学术刊物或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50多篇。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SOC设计、IP核设计。

汪鹏君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人事处处长,曾任宁波大学科技处处长。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重点资助培养人员。当选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线路与系统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委员会委员、宁波市电子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家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信息密度、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与优化,数字电路系统开发等。

胡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微纳电子系统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简家文教授:现任宁波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主任,曾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中国传感器敏感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与多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已经入校横向课题经费近150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感材料与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及仪器仪表测量。

杨鸣研究员,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曾担任战术弹道导弹、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器等关键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发明奖一次;获得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宁波市医用光电仪器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高分辨率数字成像技术的研究;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研究。

王伦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数字电路设计、数字电路逻辑综合与优化、数字逻辑单元电路设计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已授权专利3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1项,省教育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1项。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隶属于2006年获批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主要开展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通信、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关键技术、通信终端软件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光纤无线电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光通信新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红外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徐铁峰,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点共有导师40人,其中教授13名、研究员6名。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和终端技术、光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安全、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隶属于2006年获批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主要开展数字音视频处理、通信信号处理、信息融合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实用化、本地化,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力量,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形成了自身特色。

学位点负责人蒋刚毅,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点共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6名、研究员1名。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数字音视频技术、通信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Z6 信息检测与智能系统

信息检测与智能系统是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主要学位点共有导师8人,其中教授3名、研究员1名。现有的学位点有3个研究方向:

(1)传感网络信息融合

开展信息检测与融合、检测系统设计、检测信号处理、敏感材料与新型传感器设计研究等技术研究与开发;

(2)智能检测与优化控制

开展控制系统建模与辨识、优化控制、故障诊断、机器及机器人控制与学习、生物信息处理、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3)电气信息分析及综合

开展电力系统、供配电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建模优化、电路分析和设计以及系统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

学位点负责人简家文教授:现任宁波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主任,曾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中国传感器敏感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与多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已经入校横向课题经费近150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感材料与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及仪器仪表测量。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计算、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检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数字娱乐;无线网和传感网、延迟容忍网、移动计算;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信息融合与处理。

学位点负责人赵杰煜,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学位点共有导师21人,其中教授8名、研究员2名。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图形图像与人机交互、移动计算与网络应用、数据处理与知识发现。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是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科研力量雄厚,共有导师近38人,其中教授12人,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甬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位点负责人为王伦耀教授,现有4个研究方向:

(1)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传输、宽带接入、无线射频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内容软件、移动终端软件等领域前沿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

(2)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软件

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管理和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和桌面平台等客户端软件、视频传输和播放技术、位置服务等领域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

(3) 物联网与检测技术

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

(4) 光电工程与传感技术

光电工程、传感与检测等领域,开展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激光光谱技术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由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培养。本学位点具体分为3个方向,各方向依托所在科研团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了二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胡建平教授。学位点共有导师18人,其中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2名、研究员2名。现有五个研究方向:

(1)集成电路设计:培养数字芯片设计和SOC设计、低功耗芯片设计、芯片测试与可测性设计、EDA技术、IP核设计、IP技术标准与硅知识产权、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混合芯片设计、通信芯设计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

(2)电子系统设计与集成电路应用:培养从事各种消费类电子系统设计、通讯类系统设计、多媒体信息系统设计(视频/音频编解码及应用技术),高分辨率数码成像系统等芯片应用系统的高级研发人才。

(3)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培养嵌入式体系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移动通信终端、家庭网络、信息家电、汽车电子、电子仪器,以及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等嵌入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

(4)无线通信技术与集成电路应用: 培养无线通信传输、宽带接入、无线射频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相关的集成电路应用等领域前沿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高级研发人才。

(5) 传感技术与物联网: 培养新型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红外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

胡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集成电路工程硕士点负责人,现任微纳电子系统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521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大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数字娱乐;终端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设计;信息融合与处理、智能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董一鸿教授,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位点共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10名。

5个研究方向介绍:

(1)虚拟现实与动漫设计:融合计算机、绘画、音乐、文学、电影、建筑、设计等多门学科,培养媒体、动画、娱乐等与动漫相关的多种行业的专门人才;

(2)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软件工程、电子服务等相关技术的学习,培养应对当前大数据环境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可信软件与网络安全:结合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培养可信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及具有网络工程、安全系统等设计、开发、管理、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

(4)嵌入式软件与应用:注重对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实验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软件应用方向的专业人才。

(5)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智能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70502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年来,本学位点以浙江省“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地理学为平台,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基金、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总科研经费 2000 余万元。学位点有专职硕士生导师23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7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约占80%。

学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将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运用3S(GIS、RS、GPS)技术为代表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从不同时空尺度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演变规律、互动机制、发展趋势及空间配置等重大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优化、地理信息技术集成等方面研究特色明显,学术成果丰硕。

学位点负责人李加林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从事海岸带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学术带头人王益澄教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张殿发教授主要从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邹逸江教授主要从事RS与GIS应用研究。主要学术骨干有李伟芳副教授、冯革群副教授、叶持跃副教授、乔观民副教授、任丽燕副教授、马仁锋博士、李冬玲博士、孙伟伟博士、徐皓博士、孙艳伟博士等。

本学位点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1)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主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人类干预下的资源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重点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农村生态规划与环境整治、全球环境演化与古人类活动的互馈机制、人居环境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水资源利用、湿地利用与保护等。方向负责人为张殿发研究员。(2)区域研究与城乡发展。紧扣区域发展及城乡建设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为港口城乡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等。方向负责人为王益澄教授。(3)空间地理信息集成。致力于3S技术理论探索及集成应用,研究重点为空间信息挖掘、数字城市建设、城市脆弱性评估、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及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方向负责人为邹逸江教授。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1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依托于土木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专业、宁波市重点学科,其中岩土工程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动三轴试验系统、全自动三轴试验系统等先进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占地面积约400平米。

学位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 软基处理与基础工程;2) 软土地下工程;3)岩土工程测试技术;4) 岩土工程可靠性及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重点为软基处理、基础工程及地下工程的优化设计计算理论和新型技术及可靠性研究,既紧跟岩土工程前沿,又注重岩土的区域特点和工程应用。

近5年来学位点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政府资助课题10余项及大量的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出版了《土力学》、《结构力学》等专著和教材8部。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2人,副高职8人,其中博士学位8人。

学位点负责人刘干斌教授为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本构理论与数值分析专业委员会、桩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主要从事土动力学、软土地下工程等研究和应用工作。

学术带头人郑荣跃教授为建工学院院长、土木工程一级学位点负责人,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土建类与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土动力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可靠性与风险分析等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主要学术骨干梧松副教授、熊良宵副教授、朱剑锋博士、王艳博士、邓岳保博士、林存刚博士。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2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是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点,目前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依托于土木工程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重点学科,相关实验室为宁波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MTS多向加载试验系统、长柱实验机、高频疲劳实验机、多功能火灾试验炉等先进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优越。

学位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钢结构;(2)混凝土结构;(3)组合结构;(4)桥梁结构。研究重点为探索钢结构、组合结构、以及新型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与实验,研究内容涉及结构工程学科及结构抗火设计的许多前沿问题。近5年来承担完成各类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课题16项,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60余篇,目前梯队成员已培养硕士生30余名。出版了《钢结构设计》、《计算结构力学与程序设计》等多部专著和教材。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8人,副高职12人,博士18人。

学位点负责人王新堂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宁波市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常务理事、钢结构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宁波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结构》杂志编委等。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52篇,获得授权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部。主要从事钢结构、组合结构、结构抗火及空间结构研究。

学术带头人李玉顺教授为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方面的研究。学术骨干丁勇教授从事桥梁结构与抗火理论研究;王万祯教授从事钢结构疲劳与断裂方面的研究;李俊华教授从事组合结构抗震、抗火等方面的研究;严蔚教授从事结构健康监测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3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土木工程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宁波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专业实验条件优越,实验室面积约1500m2,仪器设备达1000万元,仅近两年新购置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就达700万元。

本学科现有四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给、排水工程(2)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与交通流理论(4)建筑环境与设备。近5年来学位点承担了数十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的各级政府资助课题,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10余项。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3人,副高职7人,博士15人。

学位点负责人朱建林教授。给排水与污水处理研究方向学术骨干有徐继荣研究员、高华生副教授、王侃副教授、吕文洲副教授、张秋芳副教授、吴伊波副教授;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方向学术骨干有闫成文教授;固体废弃物处理研究方向学术骨干有李兵副教授;城市交通研究方向学术骨干有祝会兵副教授、邵黎霞副教授。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于浙江省和宁波市土木工程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专业,相关实验室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桥梁动静态试验测试仪器、MTS多向加载试验系统、高频疲劳实验机、多功能火灾试验炉、全自动混凝土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设备和碳化箱等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优越。

本学位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土木工程材料及其耐久性;(2)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噪声防治;(3)结构抗灾性能研究与损伤识别;(4)城市交通防灾减灾。围绕上述研究方向,结合工程实际和学科前沿开展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工作。近5年来学位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几十项政府资助课题与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城市高架桥的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土木工程材料》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8人,副高职5人,博士16人。

学位点负责人柳俊哲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并兼职东北林业大学博导、中国科学院材料所博导),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学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墙体保温材料及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主要学术骨干有丁勇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严蔚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李玉顺教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导),李俊华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导),祝会兵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王万祯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试验平台,形成了二个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与结构动力学性能: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在波浪中的动力响应、船舶与海洋潜水器操纵性、声纳水下拖曳系统运动姿态控制、船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技术、船舶水弹性分析理论;海洋工程水下管线铺设工艺与安全评估、海洋结构湍流涡致振动防治、海洋平台结构形式与强度;近海桩基极限承载力;海底管线动力学。

(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设计与可靠性:主要研究现代造船模式理论与技术;海洋平台与特种工程船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深海开发通用技术;面向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方法与技术;船舶节能减排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突发事故应急决策与防治体系;海洋工程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学位点负责人朱克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组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动态性能与环境影响、船舶操纵与系泊、海洋工程多体系统的运动与强度分析、海洋管线结构系统动态响应、船舶修造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国防预研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82402 轮机工程

轮机工程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以宁波市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5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

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形成了二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学位点负责人兼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向负责人杨国华教授,博士,哈工大兼职博士生导师,2013-2017年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7篇。

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冯志敏教授,担任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浙江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从事船舶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结构的状态监测与过程控制等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国家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国家核心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历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824Z1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本学位点紧贴浙江、宁波港口和航运发展的实际,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近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类项目100余项,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实验平台。学位点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频繁,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共有教师41人,其中正高职称12名(其中包玉刚讲座教授2名),副高职称7人。目前,已经形成了五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1)现代航运与交通技术:以船舶运用为中心,围绕安全环保航行、航海通信与信息控制技术,研究船舶通航技术、船舶环保驾驶技术、航海自动化技术、现代航运信息技术等。

(2)现代港口管理工程:以港口为核心,研究现代港口运作与管理技术、港口与航道的安全工程、港口装卸与防污染技术、港口生产组织优化、港口资源优化配置、港口信息化技术等。

(3)国际航运管理工程:以国际航运管理为核心,研究船队规划与航运生产组织优化、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优化、集装箱运价指数生成与技术等。

(4)海上交通工程:以船舶为核心,研究船舶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理论与技术、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船舶操纵与通航环境分析、海上应急管理技术等。

(5)港口集疏运系统规划与管理:以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对其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前沿领域及实践问题展开研究。

学位点负责人兼现代航运与交通技术方向负责人郑彭军研究员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港航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环保节能技术、海事和交通系统评价等。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50余项。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三项:欧盟(EC)项目五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九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交通研究》发表论文。担任包括“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 在内的九种国际权威交通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人。担任欧洲工业模拟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tructures & Systems”编委。

现代港口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刘桂云教授,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要从事现代港口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在《浙江大学学报》、《中国航海》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项、厅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国际航运管理方向负责人周甫宾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航运发展战略与管理、港口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曾长期担任大、中型国有航运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具有深厚的行业经验。现近5年,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一项为省重点项目),以及多项厅市级项目。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经在某官方论坛上的发言被人民网的理论版、浙江日报理论视野版以及其它多家媒体刊登与转载。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中国航海学会等科技奖项。

海上交通工程方向负责人周江华教授,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方向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航海学会海船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海上交通工程、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船舶操纵与通航环境分析、海上应急管理技术等领域。近5年,主持和参与(前三)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主编出版教材1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高校科研成果奖各1项。

港口集疏运系统规划与管理方向负责人姜桂艳教授,博士,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吉林省高级专家,担任EI检索系统收录期刊评审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奖励等网络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运输的规划、管理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课题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项。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港口、航运、交通、海事、船舶等领域的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85223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学位授予点。

本学位点有正高职称14人,其中兼职博导4人,博士28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1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5名,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2人,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组首席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第三层次人选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培养对象1名。近5年来,本学位点以宁波市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3项,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专项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

本学位点主要培养以下四个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船机制造新技术;船舶阻力、推进、操纵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多体挠性结构系统的水弹性响应、海洋管线结构多体系统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流体非线性机理等。

(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与航道安全、船舶航行安全、航海通信与信息化技术、航海智能技术与系统、海上应急相关的管理和处置理论技术;港口经营和管理技术与方法、国际航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向负责人杨国华教授,博士,哈工大兼职博士生导师, 2013-2017年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7篇。

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冯志敏教授,担任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浙江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从事船舶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结构的状态监测与过程控制等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国家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国家核心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方向负责人朱克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组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动态性能与环境影响、船舶操纵与系泊、海洋工程多体系统的运动与强度分析、海洋管线结构系统动态响应、船舶修造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国防预研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核心刊物论文100余篇。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郑彭军研究员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港航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环保节能技术、海事和交通系统评价等。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50余项。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三项:欧盟(EC)项目五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九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交通研究》发表论文。担任包括“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 在内的九种国际权威交通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人。担任欧洲工业模拟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tructures & Systems”编委。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70703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浙江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和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水产养殖”为依托。拥有全国科技兴海宁波中心及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近5年来,学位点发表学术论文40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7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其它科研奖15项,转让或被采用的成果有8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目前承担项目235项,其中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项,总经费达1200万元。

学位点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20名、讲师3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16名、钱江学者1 名、博士生导师5名。学位点负责人严小军,研究员、博士,浙江省特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负责人。曾获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日本科学技术厅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奖励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宁波市十大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70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中国、日本发明专利7项。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藻类生化代谢及其环境效应,方向负责人为严小军研究员。(2)海洋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负责人为张德民教授。(3)海洋无脊椎动物学,方向负责人为徐继林研究员。(4)海洋药物学,方向负责人为徐年军研究员。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海洋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势特色学科,由医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和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省重点实验室的相关研究科室组成。

该学科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国务院其他各部门项目数十项。共有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26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多篇。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图书资料齐全,条件较好。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33人,硕士11人。

本学位点负责人陈炯,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对象,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973前期专项等20余项。在J Exp Med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63篇,出版学术专著1册,获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浙江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学位点由海洋学院教师指导的3个研究方向为:(1)先天免疫分子调控,方向负责人为陈炯研究员。(2)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负责人为朱冬发教授。(3)生物芯片研制及应用,方向负责人为陈海敏研究员。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83201 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健康食品与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为基地。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团队为载体,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等本科专业为支撑。

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部级50余项,共获资助项目经费3000万元以上,其中有1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80多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已达30多项,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元/年以上。

该学位点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学位点负责人潘道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肉类研究》《乳业科学技术》等期刊编委,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转化成果重点项目、省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20篇,取得发明专利13项。

该学位点设(1)食品加工与贮藏,方向负责人为潘道东教授;(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负责人为苏秀榕教授;(3)食品生物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方向负责人为吴祖芳教授。该学位点的成员,积极与企业合作,广泛开展传统特色食品的加工、生产工艺改进等工作;建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和监控技术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duanxuemei @nbu.edu.cn

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健康食品与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为基地,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团队为载体,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水产资源综合利用二级博士点为技术支撑。

近5年来,学位点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部级50余项,共获项目资助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有10余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已获发明专利80余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达30余项,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元/年以上。

学位点能紧紧抓住海洋强省的战略决策,依靠宁波濒临东海的有利条件,以海洋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水产品化学、水产品保鲜和综合利用、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等,在水产品加工保鲜与高值化利用、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全方位科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学位点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在读博士2人。学位点负责人杨文鸽教授,博士,博导,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食品科学”市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市特色专业负责人。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攻关等项目10多项,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多项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十五”“十一五”重大专项、农业部“948”项目等,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在鱼贝肉生化特性、鱼贝藻保鲜加工及其质量控制、低值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水产品风味化学、电子束冷杀菌技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省市级以上成果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核心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参编《食品化学》教材1部,指导学生获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一等奖等。

该学位点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在读博士2人。学位点负责人杨文鸽教授,博士,博导,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省基金、省/市攻关等项目10多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3项“863”项目和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农业部“948”项目等,在研项目包括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国家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在鱼贝肉生化特性、鱼贝藻保鲜加工及其质量控制、水产品高值化利用、水产品风味化学、电子束冷杀菌技术等方面研究深入,取得省市级以上鉴定或验收成果10多项,获授权专利5项,核心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

该学位点设3个研究方向:(1)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负责人:杨文鸽。(2)水产品加工与保鲜;负责人:娄永江。(3)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负责人:李和生。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9080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7年批准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2005)和博士点(2011)、“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水产养殖学”国家特色专业等。

学位点拥有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水产动植物遗传育种:主要研究东海混水区特色水产养殖动植物种类遗传多样性、重要功能基因、遗传标记筛选、受精细胞学、遗传育种等。(2)水产健康养殖与工程:主要研究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病害病原及发病机理,高效健康的水产养殖新理论与新技术。

学位点现有博导18人,硕导12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80项,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20多篇,出版专著16部;获省部级奖励14项,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的有15项,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

学位点负责人:周歧存,男,博士,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产养殖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水生经济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学。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水鱼、虾、贝类营养生理与饲料开发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农业部和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省部级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于2007年及2008年分别赴英国斯德林大学(Stirling University)和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 & M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是世界水产学会会员、中国水产学会会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委员会委员,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国际刊物“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SCI收录期刊)副主编。 主要骨干为竺俊全教授、杨锐副教授等。

水产健康养殖与工程方向:负责人王国良教授,主持国家、省、市级科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及科技成果奖15项。主要骨干为周歧存教授、金珊教授等。

备注:优秀学生经考核可硕博连读;部分优秀生划入“浙江高效海水养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养,享受中心相关待遇。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90803 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点,2011年经授权自主设置为二级学科博士点。依托“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 “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学位点的研究方向有:(1)渔业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渔业增殖系统运行模式、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监控与评价、水产增殖放流等。(2)水产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分子标记、水产生物对环境理化因子变化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水产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抗性、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新技术及致病机理、养殖水体细菌分子生态学。(3)水产动植物生理与生化:主要研究水产种类与天然水生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生理生化、生物活性功能以及重要功能基因。

本学科点现有博导10人,硕导14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项目180项,总经费达4000万元;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2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16部;获省部级奖励14项,获得发明专利80多项,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的有15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学位点兼渔业资源与环境负责人蒋霞敏教授,教授,博导,《水产养殖学》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海洋微藻与水产养殖领域的研究,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副秘书长,宁波市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养殖专家组专家。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重点、浙江省基金、宁波市重点等30余个项目,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负责编制省、市地方标准5项;11项成果获科研成果奖。主要骨干为陆开宏教授(博导)、倪海儿教授、郑忠明教授等。

水产分子生物学方向:负责人薛良义教授(博导),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主要骨干为: 李太武教授(博导)、李成华研究员(博导)、林霞副教授等。

水产动植物生理与生化方向:负责人王丹丽教授,主持国家、省、市等科研项目13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编与参编教材3部,获授权专利2项,获省、市等科技进步奖与成果奖3项。主要骨干为: 顾晓英教授、徐永健教授、 陈惠群副教授等。

备注:优秀学生经考核可硕博连读。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951 农业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宁波大学从2005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农业推广(MAE)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推广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开发与农村发展、农业推广教育、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分渔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业领域。2016年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MAE)专业学位研究生。

渔业领域的研究方向有:(1)水产养殖(2)渔业资源(3)捕捞学(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渔业领域有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有浙江省特聘教授2人,宁波市甬江学者1人,博导15人,硕导60余人;省151人才工程12人;博士后4人,博士29人,硕士10人。渔业领域依托的学院在水产学科建设方面显示了强劲的势头,自主创新成果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厅市级奖30多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级资助各类研究项目38项,省部级项目66项,市级项目84项,总经费达到500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66篇,在《水产学报》、《海洋与湖沼》等国内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编写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8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18项,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年以上。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依托商学院,尤其是区域经济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及其相应硕士点和研究所(中心)。商学院现有区域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任专业师资18人,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5人,教授5人,副教授11人,硕士导师11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3人,均具有丰富的培养经验和社会影响。近5年来,主持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0多项,承担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企业委托的农村与区域发展课题10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和出版论文(论著)150余篇,一些研究成果被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参考,应邀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的形式呈送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引起高度重视和作出重要批示。近5年来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获得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3次,二等奖6次。同时,本方向目前多位教师还与包括中国社科院在内的多所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之间建立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项目,并互派教师到对方单位讲学和学术交流,互相交流和合作密切。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依托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团队,现有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检验检疫、食品高新技术、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等五个研究方向。共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具高级职称的21人,占总人数的84%。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近5年来该学科的老师共承担纵向课题73项,总经费3300万元。其中,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4项:国家公益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12项,国际科学基金1项,国家水禽体系岗位科学家基金1项。省级重大项目10项,省级一般项目8项,省自然基金13项,市级项目22项。在国内外一级核心刊物以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篇。获奖项目1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6项。5年间共获32项发明专利获授予权,申报了60余项发明专利。在海参、蟹糊、泥螺、梭子蟹、大黄鱼、红鱼、鲻鱼、缢蛏、鲐鱼、鱿鱼等的精深加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型乳制品加工”、“鲜切奉化芋艿的防褐变”、“桑椹果汁的加工”、“新型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开发利用”、“宁海白枇杷果、叶、花部分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草莓贮藏保鲜”、“水产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检测”及“大宗海产鱼类、低值小杂鱼类方便食品、冷冻调理食品、超市配送产品和调味品加工”等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产值达20多亿元人民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85231 食品工程

食品工程学位点现有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检验检疫、食品高新技术、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等五个研究方向。近5年来该学科的老师共承担科研课题150多项,总经费3300万元。其中,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0多项,省级项目40多项。在国内外一级核心刊物以上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多篇。获奖项目1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5年间共获80多项发明专利获授予权。在海参、金枪鱼、浒苔、贻贝、牡蛎、星虫等精深加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致病菌的检测基因芯片、金枪鱼肉的快速鉴定、浒苔的综合利用、食用油的安全评价、金枪鱼的高值化加工和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海洋生物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牡蛎的综合加工关键技术、即食贻贝的加工及贮藏、DHA和EPA分离纯化、新型乳制品加工、水产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产值达20多亿元人民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该学位点共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具高级职称的21人,占总人数的84%。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学位点负责人苏秀榕,博士,教授,博导。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市重大项目5项,省市一般项目40余项,研究经费1700余万元。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20余项,获授权15项。获省市各级各类奖8项,其中教学成果奖1项。获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指导优秀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 duanxuemei@nbu.edu.cn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势特色学科,由医学院、海洋学院和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物研究所以及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组成。

该学科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国务院其他各部门项目数十项。共有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多篇。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图书资料齐全,条件较好。现有教授20余人,副教授2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学位点负责人郭俊明教授,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及重点资助人才,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7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

本学位点共有9个研究方向,其中1~6和7~9方向分别由医学院和海洋学院的相关教师指导。各方向均欢迎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化学等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初试、复试和加试科目均相同,考生可根据本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选择相应的教科书。

本学位点由医学院教师指导的6个研究方向为:(1)肿瘤分子生物学;(2)精神与神经疾病生物学;(3)病原体分子生物学;(4)细胞工程与组织再生;(5)医学遗传学;(6)分子免疫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1 内科学

内科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共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他省市级课题80余项,总经费达110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40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22篇,20余篇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3年出版专著(译著)5部。

心血管内科学目前为卫计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浙东)、浙江省和宁波市“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血液病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目前均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陈晓敏教授为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宁波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2010年被授予“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多次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目前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近年来陈晓敏教授等带领下,学科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研究和房颤致病基因筛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两年来在抗血小板药物基因组学、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机制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学科近3年获厅、市级奖5项。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心血管内科学;(2)呼吸内科学;(3)消化内科学;(4)肾脏内科学;(5)内分泌内科学与代谢疾病;(6)血液内科学;(7)风湿内科学;(8)神经内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2 儿科学

儿科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拥有宁波市优秀卫技人才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三层次2位。该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近5年共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厅级课题20余项,参与卫生部临床重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200余万。近5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一级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27篇。科研成果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和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奖4项。该学科是浙江省首批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成为浙东地区区域专病中心。小儿肾脏病疾病和小儿风湿免疫疾病列入市级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

学位点负责人邱海燕,主任医师,任宁波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委,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等职,宁波市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委,承担市社发择优委托重点项目1项,拥有科研经费60余万元。近年来,在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儿科适宜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新生儿医学;(2)重症医学;(3)心血管;(4)肾脏风湿。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省部共建协作项目7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市级课题10余项,总经费达500多万元;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4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15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5篇,多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出版专著7部。

本学位点的学科团队由附属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康宁医院等单位的学术骨干组成。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学位点负责人阮列敏是浙江省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宁波市第一批优秀中青年,拥有近百万元的科研基金,率先在我市综合性医院开展心理咨询、治疗及精神医学联络会诊工作,近三年来主编及参编专著7本;负责完成及在研省级科研项目共9项。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临床精神病学;(2)儿童精神病学;(3)会诊联络精神病学;(4)社区精神卫生研究;(5)心身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近360余万元人民币;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SCI杂志,十多篇发表于中华系列杂志,参与编撰专业论著2部。

学位点中影像科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医学影像研究所、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学位点负责人黄求理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欧洲心血管介入学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放射学会委员、宁波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学科带头人,拥有科研经费170余万元。他近年来撰写医学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浙江省及宁波市医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分别荣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2)介入放射学;(3)超声诊断学;(4)影像核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科技部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项目名称:幽门螺杆菌动力异质性和胃肠粘膜定植性的关系;项目编号:LZ14H200001),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厅市级项目13项,总经费达370余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4项,横向课题10余项,总经费191多万。近5年被SCI收录和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论文共20多篇。

学位点负责人谷海瀛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先后发现“谷氏细菌”、“吉林链梭菌”、“海南假单胞菌”三种新菌;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染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研制出“细菌鞭毛谷氏染色液试剂盒”;首创膜过滤法液体培养细菌鞭毛染色;首次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是双鞭毛菌,推翻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铜绿假单胞是单鞭毛菌的观点,首创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分型、药敏试验新方法,并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 临床微生物学;(2)临床免疫学;(3)临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学;(4)临床细胞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0 外科学

外科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它厅市级项目80余项,总经费300余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发表在中华级杂志上,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译著)1部。

学位点依托“普通外科” 、“心胸外科” 、“颅底外科”等宁波市级重点学科,宁波市心脏外科中心,宁波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宁波市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学位点负责人陆才德教授、主任医师(原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宁波市首批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年均支配科研经费达3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收录的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肝胆胰外科学;(2)胃肠外科学;(3)心胸外科学;(4)神经外科学;(5)骨外科学;(6)泌尿外科学;(7)甲状腺乳房外科学;(8)血管外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1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

本学科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级社会发展计划项目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项、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数达167万;获厅、市级科研成果奖7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74篇,2篇被SCI期刊收录,多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及其他一级杂志,合编或参编专著5部。

学位点中围产医学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扶植学科,妇科学为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学为浙江省首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学位点负责人邵华江主任医师为宁波市妇产科学优秀学科带头人、宁波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委,拥有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年来获得厅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

该硕士点设三个研究方向:

(1)微创妇科学;(2)妇科肿瘤学;(3)围产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2 眼科学

该学科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层次、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学科骨干,现已逐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强、团结有为、奋发向上的学科梯队,医、教、研综合实力已逐步跨入省内先进行列。学术骨干均为教授(主任医师),其中有2位博士。包含宁波市重点学科1个,宁波市眼视光中心1个。获得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课题立项1个;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课题1个;浙江省卫生厅及宁波市科技局立项课题10余项。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和国内中华眼科杂志等I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各1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眼病防治的中心。本学科目前已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手术和检查治疗仪器设备。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白内障(与晶状体病学);(2)青光眼;(3)玻璃体视网膜疾病;(4)角膜与屈光;(5)小儿眼科与斜视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耳鼻咽喉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系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省市共建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专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主任医师18名,博士5名,副主任医师26名。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1项,省部培育计划项目1项,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1项、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1项、其他省市级课题近10项,总经费达450多万元;获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2013年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15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13篇,11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参与出版专著(译著)1部。

学位点中有咽喉头颈外科、耳科学、鼻科学,特别是咽喉头颈外科学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3个实验基地,其中一个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沈志森教授为浙江省医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波市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岗位教授,拥有科研经费360多万元。近年来,在喉癌下咽癌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开展15项重大新技术新项目,发表SCI论文13篇,获厅、市级奖10项。

(1)咽喉头颈外科学;(2)耳科学;(3)鼻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4 肿瘤学

肿瘤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本学科在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本学科包含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各1个,宁波市创新团队1个,首批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1人。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科技奖三等奖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

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肿瘤防治的中心。本学科自确立为校重点学科以来,拥有投资共计800余万元的“疾病分子诊断中心”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位点负责人叶孟,主任医师,宁波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肿瘤分子生物学;(2)肿瘤内科学;(3)肿瘤外科学;(4)肿瘤放射治疗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卫生监督所联合招生,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近五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得到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达1000万,获得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20多项。合作培养单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研究的最高机构,为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指导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场流行病学的实习基地,拥有雄厚研究力量、良好的设备和研究现场。

学位点依托拥有的省级精品课程、省医学重点扶植学科、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省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所等专业平台。学位点负责人沈其君教授和张莉娜副教授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专家。该学科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学科学术骨干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已有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该硕士点设3个研究方向:

(1)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其统计方法;(2)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3)现场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卫生监督所联合招生,拥有雄厚的研究力量、良好的设备和研究现场。以省级精品课程、省医学重点扶植学科、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省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所等专业平台为依托,该学位点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已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科学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队伍。近五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80多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经费达800余万,获得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10余项。

该学位点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学位点负责人赵进顺教授是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家,自1996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指导硕士生10余名,学术骨干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均有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该硕士点设3个研究方向:

(1)职业与环境毒理学;(2)卫生毒理学;(3)职业与环境危害评价。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该学位点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卫生监督所联合招生,拥有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场流行病学实习基地。

该学位点依托于省级精品课程、省医学重点扶植学科、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省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所等专业平台,拥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和良好的设备和研究现场。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近五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70多篇,得到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达900余万,获得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10多项。

学位点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学位点负责人张晓宏教授是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营养学专家,自2006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指导硕士生近10名,学位点的学术骨干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该硕士点设3个研究方向:

(1)慢性病分子营养学;(2)营养流行病学;(3)食品毒理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5101 内科学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共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他省市级课题80余项,总经费达110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40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22篇,20余篇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3年出版专著(译著)5部。

心血管内科学目前为卫计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浙东)、浙江省和宁波市“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血液病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目前均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陈晓敏教授为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宁波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2010年被授予“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多次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目前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近年来陈晓敏教授等带领下,学科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研究和房颤致病基因筛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两年来在抗血小板药物基因组学、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机制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学科近3年获厅、市级奖5项。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心血管内科学;(2)呼吸内科学;(3)消化内科学;(4)肾脏内科学;(5)内分泌内科学与代谢疾病;(6)血液内科学;(7)风湿内科学;(8)神经内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2 儿科学

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拥有宁波市优秀卫技人才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三层次2位。该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近5年共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厅级课题20余项,参与卫生部临床重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200余万。近5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一级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27篇。科研成果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和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奖4项。该学科是浙江省首批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成为浙东地区区域专病中心。小儿肾脏病疾病和小儿风湿免疫疾病列入市级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

学位点负责人邱海燕,主任医师,任宁波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委,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等职,宁波市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委,承担市社发择优委托重点项目1项,拥有科研经费60余万元。近年来,在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儿科适宜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新生儿医学;(2)重症医学;(3)心血管;(4)肾脏风湿。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省部共建协作项目7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市级课题10余项,总经费达500多万元;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4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15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5篇,多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出版专著7部。

本学位点的学科团队由附属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康宁医院等单位的学术骨干组成。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学位点负责人阮列敏是浙江省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宁波市第一批优秀中青年,拥有近百万元的科研基金,率先在我市综合性医院开展心理咨询、治疗及精神医学联络会诊工作,近三年来主编及参编专著7本;负责完成及在研省级科研项目共9项。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临床精神病学;(2)儿童精神病学;(3)会诊联络精神病学;(4)社区精神卫生研究;(5)心身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近360余万元人民币;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SCI杂志,十多篇发表于中华系列杂志,参与编撰专业论著2部。

学位点中影像科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医学影像研究所、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学位点负责人黄求理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欧洲心血管介入学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放射学会委员、宁波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学科带头人,拥有科研经费170余万元。他近年来撰写医学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浙江省及宁波市医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分别荣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2)介入放射学;(3)超声诊断学;(4)影像核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科技部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项目名称:幽门螺杆菌动力异质性和胃肠粘膜定植性的关系;项目编号:LZ14H200001),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厅市级项目13项,总经费达370余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4项,横向课题10余项,总经费191多万。近5年被SCI收录和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论文共20多篇。

学位点负责人谷海瀛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先后发现“谷氏细菌”、“吉林链梭菌”、“海南假单胞菌”三种新菌;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染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研制出“细菌鞭毛谷氏染色液试剂盒”;首创膜过滤法液体培养细菌鞭毛染色;首次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是双鞭毛菌,推翻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铜绿假单胞是单鞭毛菌的观点,首创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分型、药敏试验新方法,并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 临床微生物学;(2)临床免疫学;(3)临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学;(4)临床细胞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9 外科学

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它厅市级项目80余项,总经费300余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发表在中华级杂志上,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译著)1部。

学位点依托“普通外科” 、“心胸外科” 、“颅底外科”等宁波市级重点学科,宁波市心脏外科中心,宁波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宁波市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学位点负责人陆才德教授、主任医师(原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宁波市首批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年均支配科研经费达3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收录的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肝胆胰外科学;(2)胃肠外科学;(3)心胸外科学;(4)神经外科学;(5)骨外科学;(6)泌尿外科学;(7)甲状腺乳房外科学;(8)血管外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0 妇产科学

本学科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级社会发展计划项目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项、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数达167万;获厅、市级科研成果奖7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74篇,2篇被SCI期刊收录,多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及其他一级杂志,合编或参编专著5部。

学位点中围产医学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扶植学科,妇科学为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学为浙江省首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学位点负责人邵华江主任医师为宁波市妇产科学优秀学科带头人、宁波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委、宁波市妇幼保健质控中心副主任,拥有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年来获得厅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

该硕士点设三个研究方向:

(1)微创妇科学;(2)妇科肿瘤学;(3)围产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1 眼科学

该学科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层次、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学科骨干,现已逐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强、团结有为、奋发向上的学科梯队,医、教、研综合实力已逐步跨入省内先进行列。学术骨干均为教授(主任医师),其中有2位博士。包含宁波市重点学科1个,宁波市眼视光中心1个。获得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课题立项1个;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课题1个;浙江省卫生厅及宁波市科技局立项课题10余项。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和国内中华眼科杂志等I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各1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眼病防治的中心。本学科目前已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手术和检查治疗仪器设备。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白内障(与晶状体病学);(2)青光眼;(3)玻璃体视网膜疾病;(4)角膜与屈光;(5)小儿眼科与斜视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2耳鼻咽喉科学

本学科系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省市共建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专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主任医师18名,博士5名,副主任医师26名。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1项,省部培育计划项目1项,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1项、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1项、其他省市级课题近10项,总经费达450多万元;获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2013年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15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13篇,11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参与出版专著(译著)1部。

学位点中有咽喉头颈外科、耳科学、鼻科学,特别是咽喉头颈外科学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3个实验基地,其中一个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沈志森教授为浙江省医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波市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岗位教授,拥有科研经费360多万元。近年来,在喉癌下咽癌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开展15项重大新技术新项目,发表SCI论文13篇,获厅、市级奖10项。

该硕士点设3个研究方向:

(1)咽喉头颈外科;(2)耳科学;(3)鼻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3 肿瘤学

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本学科在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本学科包含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各1个,宁波市创新团队1个,首批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1人。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科技奖三等奖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

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肿瘤防治的中心。本学科自确立为校重点学科以来,拥有投资共计800余万元的“疾病分子诊断中心”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位点负责人叶孟,主任医师,宁波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肿瘤分子生物学;(2)肿瘤内科学;(3)肿瘤外科学;(4)肿瘤放射治疗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更多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