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编制说明I
1. 考试类别设置1
2. 公共科目设置及测评内容1
2.1 公共科目名称1
2.2 考试时间及分值2
2.3 测评内容2
3. 类别确定2
4. 成绩使用2
5. 公共科目分类考试大纲3
5.1 综合管理类(A类)3
5.1.1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3
5.1.2 《综合应用能力(A类)》8
5.2 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10
5.2.1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10
5.2.2 《综合应用能力(B类)》18
5.3 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20
5.3.1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20
5.3.2 《综合应用能力(C类)》26
5.4 中小学教师类(D类)28
5.4.1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28
5.4.2 《综合应用能力(D类)》35
5.5 医疗卫生类(E类)36
5.5.1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类)》36
5.5.2 《综合应用能力(E类)》42
编制说明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我国事业单位涉及领域广泛,种类繁多,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聚集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保障。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公开招聘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进人的主渠道。公开招聘考试作为体现公平择优原则的主要手段,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积极探索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办法,增强公开招聘考试的规范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考试评价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规定和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多领域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分类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
本大纲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供有关部门和考生参考使用。
[郑重声明]
本大纲仅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和应试考生备考使用。未经许可,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印刷出版、转载,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
1. 考试类别设置
基于事业单位不同招聘岗位对人的能力素质有不同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和医疗卫生类(E类)五个类别。
综合管理类(A类)
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
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
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
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
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
中小学教师类(D类)
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
医疗卫生类(E类)
主要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
2. 公共科目设置及测评内容
2.1 公共科目名称
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五个类别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
2.2 考试时间及分值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50分。
《综合应用能力》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3 测评内容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属于职位竞争性考试,根据不同类别的评价需求确定试卷的测评内容,主要测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类别确定
公开招聘岗位对应的考试类别,原则上由用人单位和招聘主管部门确定,并在招聘公告中标明。报考人员依据报考职位标定的考试类别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4. 成绩使用
招聘综合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可根据报考资格限定情况、专业考试设置情况以及其他具体情况,自行研究确定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使用的方式方法。
5. 公共科目分类考试大纲
5.1 综合管理类(A类)
5.1.1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
5.1.1.1 考试性质和目标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5.1.1.2 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综合管理基本素质,涉及国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
例题:
甲单位招聘乙作为行政人员,下列哪一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A.甲单位在乙入职三个月后,与乙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B.甲单位与乙签订期限为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二个月试用期
C.乙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为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五十
D.在试用期内,甲单位将乙解聘,未向乙说明理由
答案:B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
细节决定差异,但是,过早地______于细节,会使你迷失在不重要的事物中,所以首先要抓住基础,______细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纠结 忽略B.沉溺 摒弃
C.致力 考虑D.集中 发现
答案:A
例题2: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出现在案例之后的。只有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多维性的案例,才能成为教学中研究讨论的优秀母本,由此而来的观点因为有扎实案例的支撑,也才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参考价值。脱离了真实案例而来的任何管理高论都是在浪费公众宝贵的时间和热情。
这段文字中“由此而来”的“此”指的是:
A.案例B.实践
C.管理学D.研究讨论
答案:A
⑶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
例题:
某单位共有160名员工,该单位在七月份的平均出勤率为85%,其中女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90%,男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70%,问该单位共有男员工多少人?
A.40B.50
C.70D.120
答案:A
⑷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余地。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冗余设计的是:
A.某物业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即使一人有事外出,也可以保证有人值班
B.篮球比赛中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通常每支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
C.某公司每年都会招一批大学生,让他们在各个岗位实习,作为储备干部培养
D.设计部的一名员工辞职,公司立即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同时人力资源部开始紧急招人
答案:D
题型三: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题型四: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为缓解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某市计划对这一时段进入中心城区的私人汽车征收10元交通拥堵费,该费用将超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该区域的费用。专家称,很多人会因此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从而缓解这一时段的交通压力。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不能削弱专家的论断?
A.该市公共交通不发达
B.该市非上下班时段交通拥堵也很严重
C.中心城区的停车费远高于要缴纳的交通拥堵费
D.私人汽车车主多为高收入人群,对10元交通拥堵费不以为然
答案:B
⑸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复合性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资料通常以统计性的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呈现。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0年末,某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309.7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进口车拥有量12.54万辆,增长43.2%。
2010年某市民用车辆拥有量
品 种 | 拥有量(万辆) | 同比增长(%) |
汽车 | 170.25 | 15.6 |
电车 | 0.02 | -8.8 |
摩托车 | 129.12 | 0.4 |
拖拉机 | 1.16 | 0.7 |
挂车 | 3.54 | 23.0 |
其他类型车 | 5.60 | 12.9 |
2010年末,该市个人车辆拥有量229.83万辆,同比增长9.2%。个人汽车拥有量103.85万辆,增长21.9%,其中个人轿车拥有量86.54万辆,增长21.8%。
2010年该市新注册车39.76万辆,同比增长44.1%,其中新注册汽车33.79万辆,增长50.1%。全年报废车辆5.81万辆,下降53.1%。
2010年末,该市机动车驾驶人员数量为448.48万人,同比增长9.2%,其中汽车驾驶人员412.56万人,增长13.7%。
1.2009年末,该市民用车辆中进口车所占比重约为多少?
A.5%B.4%
C.3% D.2%
答案:C
2.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2010年该市拥有的民用车辆中汽车所占比重超过6成
B.2010年该市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的原因是报废车辆数量大幅下降
C.2010年该市进口车拥有量同比增速低于民用车辆平均水平
D.2009年该市新注册车辆数多于报废车辆数
答案:D
5.1.2 《综合应用能力(A类)》
5.1.2.1 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2.2 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管理角色意识:对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清晰认识,能够从管理者的角度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服务意识。
分析判断能力:面对工作情境,能够发现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
计划与控制能力:能够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设想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工作按预想的进程和方向发展,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向有关人员征询意见,传递信息,施加影响,获得支持与配合。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撰写文稿,准确和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
5.1.2.3 试卷结构
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试题内容主要涉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观点归纳、资料分类、草拟信函、会务安排、应急处理、联络通知等。
5.2 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
略
5.3 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
略
5.4 中小学教师类(D类)
5.4.1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
5.4.1.1 考试性质和目标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等部分。
5.4.1.2 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例题: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互补性B.共同性
C.顺序性D.差异性
答案:C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答案:D
例题2:
从学校的角度上说,家长和学校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家中,家长要担负起教育责任,不应过度地______校方教育。家长和老师有着不一样的教育背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只有老师和家长做到真正的______,才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A.批评 互动B.倚重 配合
C.依赖 沟通D.强调 了解
答案:C
⑶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学习有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经验为基础,形成对当前信息的认识;顺应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对自己原有体系和经验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信息,从而不断完善。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同化这种学习形式?
A.循序渐进 B.触类旁通
C.集思广益 D.与时俱进
答案:B
题型二: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题型三: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多年以来,教育界所流行的理论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给人带来成功。这个理论使老师们倾向于在学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上都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一些过多的、含糊的“空表扬”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历时研究表明,相比外向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从教师真实的表扬中获得动力,从而建立自信
B.研究发现,对于教师们模糊的表扬,许多孩子们并不真正在意,他们更愿意获得同伴的肯定
C.相比含糊的“空表扬”,真实的赞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D.调查发现,类似“你真聪明”的表扬具有负面影响,那些经常因聪明而被称赞的学生更容易逃避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答案:D
⑷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例题1:
某班级的一次考试阅卷后,发现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有误,正确答案为A,但是答案误写为C,此题分值为3分。修改分数时发现,此题本班未选A、C两个选项的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 ,修改分数后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分,问本班选择A答案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多少?
A. B.
C. D.
答案:A
例题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S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及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为89.2%,优良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秀”和“良好”标准的人数比例)为64.2%。
图1 2008~2012年S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
图2 2011~2012年S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
1.以下哪一年中,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同比增长的最多?
A.2009 B.2010 C.2011D.2012
答案:B
2.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2012年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大幅上升
B.2011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优良率基本一致
C.2012年该市仍然有超过10%的初中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不达标
D.2012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达标率均高于优良率25个百分点以上
答案:C
⑸策略选择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面对教育情境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恰当策略的能力。这部分题目的题面陈述了一个教育情景,主要考查应试人员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例题1:
教语文的谢老师刚刚来到这所学校工作,今天是他第一次上课,由于太紧张,在上讲台前不小心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全班同学都笑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最为合适?
A.向学生承认:“我太紧张了”
B.对学生说:“你们说我是‘差点摔倒’还是‘差点没摔倒’?”
C.若无其事地直接开始本课的正常教学
D.严肃地告知同学们嘲笑老师是错误的行为
答案:B
例题2: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老师引导四年级小学生理解“目标的作用”这个问题时,下列哪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适?
①讲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是“目标”,有什么作用
②举若干个世界上伟人、名人成长的例子
③请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长远目标
④请学生陈述并分享自己本学期的目标
⑤分组讨论“什么是目标及其作用”
⑥组织学生做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目标及其作用”
A.②⑤⑥B.①⑥②
C.③④⑤D.⑥①④
答案:D
例题3:
某教师接到一名学生家长的电话,该家长向教师抱怨,认为教师对其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的处理有失公正。为此,教师约定与家长直接面谈,处理该问题。在教师与家长会面时,首先应该:
A.倾听,让家长充分地表达观点及其情绪
B.告知,使家长了解学校相关的校纪校规
C.解释,给家长详细解释处理此事的充分理由
D.商讨,共同讨论如何缓解处罚对孩子的影响
答案:A
5.4.2 《综合应用能力(D类)》
5.4.2.1 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5.4.2.2 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师德与职业认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认知,能够按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依法施教。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能够主动学习和反思,自主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能够在各种压力情境下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5.4.2.3 试卷结构
试卷由主观性试题构成,主要题型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题、教育方案设计题等。
更多信息请查看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