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网校授课:>>>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一. 综合分析题型的测查目标
所谓综合分析,顾名思义就是要从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对事物进行考虑,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常见提问方式为:“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提点建议”等等。题目的素材往往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公共政策法规、哲理类和观点类的事例故事及名言警句等。我们不难看出,这类题型所要考察考生的正是面试测评要素中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官在对考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时最看重两点,一是是否见解深刻不肤浅、论述有力而充分,二是语言是否有逻辑、层次分明。这就要求我们考生答题时要做到:1.观点正确或者合情合理,论述充分而又有效证明论点,能够自圆其说;2.能够针对问题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措施可行而有效;3.语言表述清楚、有条理,让人听起来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并抓取关键。
考生了解了以上几点,才能够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来答题。
二. 综合分析题型的答题思路
与其他几类题型相比,综合分析的答题思路更接近于笔试科目的申论。大体上分三步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如果说把一道题的答案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第一步提出问题也就是确立论点,就是“小脑袋”,篇幅不宜过长;观点要么正确无误、要么合情合理,因为它是整道题答案的灵魂。
至于内容可以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或正面或反面的议论、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说明,从而透过现象点本质、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例如啃老族现象,我们就可以开篇这样说:近年来啃老族现象日益凸显,已经从家庭现象演变为社会现象。十几年寒窗苦读、父母抚养、学校培育,毕业后竟依然寄居于人、甚至宅到饿死,让人痛心也发人深省。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一个人的“大肚子”,相对于前后两个环节来说语言要更丰富一些,但不代表可以冗长、赘述,而是以清楚明白、论述充分、足以支持论点为标准。
分析问题的时候考虑要全面,避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建议用辩证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动态的、联系的看待事物,但也要注意突出重点。看待事物的角度要客观、有政府思维,毕竟我们考的是公务人员,以普通群众的角度来答题就难免与测评目标不符了。在分析的内容方面,可以考虑重要性、必要性、原因、意义、危害、背景、现状等等,根据题目内容和考生自身的储备来选择一个或两个方向论述清楚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我们前面说过答综合分析题层次感很重要,在这样一个“大肚子”环节更是要体现出条理。专家建议考生正确使用“首先、其次”及“第一、第二” 等逻辑词,同时根据不同题目内容选择与之联系更紧密的维度,可从不同主体、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论述。例如,谈谈对大学毕业生变“啃老族”这种社会化现象的看法,就可以分别对大学生、家庭、高校和政府等各个主体进行分析。
3.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本着和申论写作类似的答题结构,就是综合-分析-综合。第二个综合的部分也就是解决问题环节,在前面分析论述了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观点看法之后,这一步需要考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或者说解决措施。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有针对性并且有效即可。建议分不同主体:个人、家庭、组织、国家和社会,或者从观念、制度、操作等方面用一定的维度来提升层次感,相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例如“贫困县冲进百强县名单”现象,就可以这样提出对策: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树立官员正确的政绩观、诚信观;其次,完善并补充贫困县审核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使其再无漏洞可钻;最后,加强职能部门监督力度,并广泛开展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再发现类似事件定将严厉惩处。当然,语言可以再丰富一点,阐述清楚即可。
三.注意事项
很多考生在答综合分析题的时候常犯一个错误,就是一味追求语言的多、美。话少就反复重复一个意思、甚至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句子,想一会儿再说一段,如同挤牙膏;词语生硬老套、官腔十足,貌似有底蕴、有储备,但细一听假大空虚、毫无实际意义。
真正的美是并非华丽的,答题就像一个人,观点正确、合理就是灵魂美、人品好,环节不缺就是肢体完整、骨骼健康,条理清晰就是脉络通畅、五官标致,语言就好比血肉,多少不那么重要,该多的地方多、该少的地方少,健康即可,别瘦得皮包骨、弱不禁风,也别胖得一身肥肉、惨不忍睹,讲究匀称美。也要避免生拉硬拽、语言假大空虚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尽量平实、有个性特征,生活而又有真情实感,让人听起来既清楚明白又舒服。
专家认为,过度追求证明了极端缺乏,考生们除了练习语言表达的准确和流畅之外,没话说、话少的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素材积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坚持做就一定可以收获颇丰。一是关注时事,通过主流网站的网评、新闻节目等了解社会百态;二是选购相关公考书籍进行专项学习;三是每看一道题、答一道题就把参考答案、甚至是题目中的事例、好句好词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作以储备,成为答其他题目的素材,这种积累方式即方便又高效,而且灵活运用、不死板,专家建议考生坚持使用,一定可以受益匪浅。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