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5年10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这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规划是我国首部获得批复的国家级水土保持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标准表述】
[现状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侵蚀严重。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同时,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发展目标]
一是注重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
二是注重贯彻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
三是注重反映水土保持实践的新成果和新经验;
四是注重运用最新普查成果和数据,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
五是注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
六是注重同国家有关规划相协调。
[综合分析]
人类必须善待和爱护大自然,如此大自然方可生产更多的粮食等产品,让人们生存和发展得更好;反之虐待大自然,像上世纪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森林,片面地“以粮为纲”、“人定胜天”之类的改陡坡为梯田等违反客观规律的愚蠢行为,必将导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紧张,造成水土流失等现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此对抗必然遭受大自然的惩罚,穷山恶水会让人们的生存成为问题,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参考对策]
专家认为:
一是预防保护。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以维护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为原则,在我国所有陆地实施全面预防保护,对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实施重点预防,加强封育保护和封禁管护,实施严格的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管制,坚决保护原生态、原地貌植被,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地等行为,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二是综合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在水土流失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在重要水源地积极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及侵蚀沟相对密集区域开展专项综合治理。加强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保生存、保水源、保安全、保生态”的作用,改善山丘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动态监测和能力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能力。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实现动态实时监控,提高监管效能。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水土流失治理必求全胜
水土流失防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开头示例]
正是桃红柳绿时节,中国大地绿意葱茏,生机勃发。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也如火如荼中,水土流失治理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最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结尾示例]
水土保持是利在千秋的事业,要科学发展就必须做好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和善待大自然,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地关系才能平衡和谐,进而寻找出更有效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