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的考题,很多考生都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其实,申论的考点一直都是结合热点,而这些热点大多是来自于网络,而想要掌握这些考点,不仅需要多关注网络,更需要关注热点的评论,并根据热点解析出其中要点,总结出自己的思路。
备受关注的个税改革,又有新动向。报载,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有关部门,适时提出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修法建议。此前有30位代表提出议案,称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法的滞后性日渐凸显,工薪所得的起征点仍需提高。
现行个税征缴制度的确存在许多问题,起征点过低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个税起征点上为3500元。月收入3500元能干什么,都是些什么人?大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工薪阶层。一位年轻的大学老师告诉我,他每月4500元工资,扣除各类保险和个税拿到手的不到3000元,在大城市一个月一两千块钱能干什么?不敢逛商场、不敢谈恋爱、不敢生病,这就是现实。这还是在体制内,一些产线工人对此“更不理解”。工业园区里,很多工人面无表情地机械劳动,辛辛苦苦加班熬夜,月底账面上的四五千块钱,因为缴纳个税而被剜去一大块。直接扣缴的不由分说,让你连犹豫的资格都没有。
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富人却可以变通逃税。不必问我要证据,每年被曝光的大批逃税案例就是例证,而仅仅是冰山一角。现实的情形不容乐观,权威统计显示:工薪所得占个税之比已达 60%以上,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独资和合资企业生产经营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和股利所得、期权所得等个税类别,最高只收取20%。可以说,公共财政的沉重支出,主要是来源于工薪阶层,而许许多多“先富起来”的人反而很轻松。
“劫贫济富,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显然不是税收政策的初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税收征缴制度设计上欠缺考虑、不够科学,展现了它不好的一面;二是制度本身的优良一面,即对穷人富人进行公平征税的制度设计失灵——穷人固然是没有能力逃税的,但相当一部分富人却有各种打通关节的能耐,各种“合理避税”的手段。这些手段无非是做虚账、假账,钻制度的空子逃税,企业股东把个人生活用品,大到房子、汽车,小到西装、内裤,拿来冲抵企业生产资料逃税,廉价录用几名残障人士以此博取免税……
企业和企业主,以及其他来钱容易者的“招数”固然高明,但真正用心去查究,也没有什么查不出来的。关键是很多执法者执法不严,习惯于轻易放过,一些地方过分看重企业对GDP的拉动、对政绩的贡献,常常掣肘税务部门执法。在一些发达国家,逃税可耻,甚至是“不能被原谅的”。为什么在我国,逃税有时竟被视作一种“能力”,当成一种“理所当然”?说到底,还是惩戒力度不够。税法明确了逃税漏税的追究措施,刑法对此也有硬性规定,凡是违法犯罪必须受到依法严惩,没有商量的余地。尤其是对一些逃税金额较大的富人,更要依法从重打击,记入征信,以儆效尤。法律的权威得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显现,人们对改革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才能上升,否则改革就很难成功。
个税改革有其复杂性,涉及征管方式、征缴基数、征收比例等等改革,需要直面到底是以个人征税还是家庭征税,到底是一刀切的静态征税还是进行动态管理征税,使税收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挂钩等诸多问题。怎么改革更科学,是顶层设计需要探明的问题。但是一个通行国际的基本认识必须明确:能力越强贡献应该越大,富人就应该多缴税,工薪基层和穷人则应得以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