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书发布会上,“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课题组组长程泰宁针砭近30年来建筑界出现的种种问题。直陈央视“大裤衩”违反建筑本原、带来安全隐患,痛批燕郊“天子大酒店”建筑媚俗。程泰宁院士指出,建筑界崇洋迷外现象严重,大型建筑成了城市炫富工具,领导爱当设计师。他力图唤醒社会各界,共同改变中国建筑设计千城一面、文化断裂的现状。(1月16日《新京报》)
领导们拍拍脑袋,建筑师画画图纸,竞标过程可以一个“呵呵”一笑而过,然后网友们吐吐槽,屌丝们路过拍拍照。一阵狂欢后,没有“更雷只有最雷”的又一个建筑算是完成了出生礼,接下来便等待着被评为年度最丑的荣誉,等待着孤独地对付下一场风雨来袭,或者等待着下一个“兄弟建筑”诞生后看看它的玩笑,好找点慰藉。
一面是旧巷古镇以看得到的速度令人惋惜地消失,一面是挑战人们审美底线的建筑在各地春笋般长成。从中国的财神爷到埃菲尔铁塔、美国白宫、美国国会大厦,层出不穷的雷人建筑一次次给我们带成视觉暴力。辛辛苦苦地将全世界的杰作都复制粘贴了过来,却依旧躲不开最丑的称号,要么就是模仿得不伦不类,要么就是突兀得叫人难受,说到底,太刻意就成了造作,着实让围观者替建筑师着急。
立于大地之上的建筑,本就应与自然浑然一体,所谓天时地利,和谐统一,建筑讲求的是怡赏易居。而今中国的城市建设倒更像是产品加工,寻着企业的模式进行,妄谈美学和艺术。建筑既已用来体现政府政绩,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建筑既然拼的是速度和高度,谈审美享受也就是莫大的奢望了。
追求速度让我们失去了耐心,盲目崇外则让我们失去文化自信。权力决定一切的背景下,盲目追棒西方的城市决策者让建筑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加之好大喜功、官商勾结,让建筑问题更加超出本身的领域。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建筑只能是不伦不类。以至于本来想要表达“上帝之约”的七色彩虹或许会被网友们理解为“二维码”,产生上去“扫一扫”的冲动。
让学术的归学术,建筑的归建筑,艺术的归艺术,互不干扰,各行其道,顽固的问题或许就少了一半。让竞标过程再透明一些,公开一些;让建筑设计再实在一点,接地气一点;让设计过程再耐心一点,精致一点,起码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留出更多的机会发发言,最丑建筑们才有可能向最美逆袭,不再承受五花八门的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