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志愿者,我们会马上想到身着“绿羊羊”制服的志愿者们探望孤寡、慰问贫困、扶弱助困的身影。在国内重大应急事件或大型活动中,也同样不乏广州志愿者,这体现了广州人大爱无疆、热心助人、善良博爱的品格。其实,自1987年广州开通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中学生心声热线以来,经过28年的发展,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成为全市参与面最广、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公益事业。
首先,广州志愿服务群众基础雄厚。目前,广州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127万人,发布志愿活动约3.5万次,发起志愿服务项目9853个,累计服务时间达2327万小时。广州志愿服务已步入全民参与阶段,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广大市民心中,“得闲做义工”成为不少广州市民闲暇时的选择。
其次,得闲做义工、志愿做服务变得越来越时尚。不仅明星大腕都争着做义工、参加慈善活动,志愿服务也已经在广大市民身边处处开花。远的不说,在刚过去的重阳节,200多名志愿者在广州16个重阳登高点当上山指引,从白天到夜晚坚持11小时服务,还放置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贴上倡导“文明登高、绿色环保,请把垃圾带下去”等各种醒目标语,为环保做志愿,获得公众称赞。做好事也有“传染性”,参加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就会形成一种奉献、友爱、互助的氛围,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虽然广州志愿者服务群众基础雄厚,但跟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广州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仍是大学生,而在韩国、日本,除了学生,还有许多家庭妇女也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就这方面来说,广州志愿者队伍还要继续壮大,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比如可以通过积分奖励等方式鼓励更多市民积极参与,让志愿者服务“全民性”成色更足;其次在志愿服务项目上也要响应公众吁求,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比如居家养老服务、假期小候鸟等。
广州目前正迎来志愿服务快速发展阶段,打造“志愿之城”既要有“量”(指志愿人数跟服务项目)的基础,还要有“质”(服务专业跟服务的质量)的提升,更重要是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上下工夫。首先是要保证志愿服务水平,这就要求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日常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增加服务意识。
其次应该增加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与针对性。除了常见的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料理家务等,不妨将一些“专才”也加进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增加更多技术型、专业型的服务,比如修理电视、冰箱和法律咨询等。不断扩大志愿者服务的“量”、提高志愿服务的“质”,广州打造“志愿者之城”自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