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 让每个城市敞开了对外来者开放包容的胸襟, 制度性地发出召唤——“来了, 就是这里人”
“终于不用‘暂住’在自己家里, 终于不用办个身份证还得两地跑断腿。”在听到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年元旦开始实施的消息之后, 一位朋友连续用了两个“终于”来抒发他的畅快。具有统一赋权功能的居住证的落地, 不仅降低了流动人口居住异地的门槛, 也框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福利, 定将带给2.53亿流动人口一个更确定也更自由的未来。
居住证是一种终结, 意味着很快即可告别暂住证时代。“多年前, 他背上行囊, 踏上这座繁华的都市, 意气风发。多年后, 他手捧自己的骨灰, 站在这城市的十字路口, 茫然四顾。”一位90后年轻人写就的诗歌, 道出了进城务工者的境遇变化与内心无奈。如果说, 暂住证的背后, 只是一种“临时居住”状态的证明, 那么居住证, 不仅在字面上让人有了一些“归属感”, 更重要的, 是为居住者提供更多权益保障, 其明确附带的“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涵盖了生育、教育、法律、出行等方面, 相当于获得“准市民”资格。一字之差, 背后是群众权益的确立与保障。
居住证也是一种开始, 标志着户籍制度改革迈出了坚实一步。由于城市发展阶段不同, 小城市早就处于“求人若渴”的状态, 而落户特大城市限制依然严格。对无数漂泊他乡的人来说, 居住证改革“打开了一个口”, 给了人们希望, 也给了更多选择。有专家指出, “推行居住证是户籍改革有益过渡”。确实, 已有不少城市早就在探索居 住证改革, 并为持有人设置落户通道。甚至在特大城市中, 上海已实施居住证积分落户, 北京正在就居住证积分落户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国家版”居住证的出现, 有利于在更普遍的层面整合相关做法, 为下一步的户籍改革做好必要的经验和条件积累。
一举打破数亿人口身份标签的“破冰之举”, 无疑值得时代铭记。回首过往, 从着眼于城市外来人口治安管理的“暂住证”, 到福利种类与水平不同的“地方版”居住证, 再升格到全国保障程度基本均等的“国家版”居住证……一字之变、一层之跃的背后, 反映出增强人民获得感的改革指向, 传递出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暖意, 昭示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度。
当然, 任何一项改革, 都不是应声而落, 需要直面接踵而来的新挑战。即便是最基本的公共福利, 也需要一些地方及时出台政策跟上改革脚步, 需要各地认真做好协调和对接, 不让居住证的含金量消失在“最后一公里”, 不让治理因素成为人民“获得感”的拦路石。
漂在异乡, 心泊何处?曾经众多流动人口的心中疑问, 如今有了一个落定的答案。居住证, 让每个城市敞开了对外来者开放包容的胸襟, 制度性地发出召唤——“来了, 就是这里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让每个来异乡追梦的人, 找到家的感觉, 唯有如此, 外来人口才会有更多贡献的积极性, 城市活力才能充分激发, 中国的城镇化步伐才能迈得更为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