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申论主题多考查文化和社会方面,结合当今我国现状和申论考试的特点,全民阅读将可能成为2015年国考申论考试的主题,望各位考生引起重视。
我国区域差异巨大,伴随而来的是人口文化素质的不均衡。在经济发达、人口素质较高的城市,或是科研、教育等相关领域,“书虫”遍布。杭州的一项市民阅读调查中,就发现七成杭州人爱读书。而深圳,更是一个书香袭人的城市,去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但当前我国读书量偏少确实是不争事实,调查发现,我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不足5本。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
我们不应强迫人们将读书作为唯一的选择,尤其在如今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陈:“千万人争相抢读一本书、几万字的手抄本小说流传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性场景……怀念那个年代,并不是因为那个时代给了作家很高的地位,而是整个社会对于阅读的诚恳和郑重……文学不再受宠,其实是虚热散去之后处于它应有的位置上。也许文学现在才是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它与其他行业应该是平等的。”铁凝的话,很中肯,其实文学如此,其他领域的创作亦是一样。但须说明的是,不强迫人们将读书作为唯一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因此而不读书,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于读书可以像对待其他娱乐一样随心所欲、草率应付。
时代不同了,传媒发达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尤其是互联网分流了许多年轻读者,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网络阅读能代替图书阅读吗?需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知识。书籍仍是人类文明智慧最主要的载体,而读书是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使自己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民族,而这个民族,就是最喜欢读书的民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读书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
对每个人而言,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怎样读书,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但既读书,就须将诱惑拒之门外,尤其有能力的人,还要尽量避免快餐化的阅读,避免跟风式的阅读。比如读经典之书,须是原原本本、逐字逐句读,单刀直入,取法乎上,唯此才能直截根源,探骊得珠。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全国两会上11次提出了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希望设立“国家阅读节”?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没有全民阅读作为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空话,中国梦就永远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