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申论热点解析三亚向居民发红包
来源: 阅读:494 次 日期:2016-03-16 08:50:22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5年申论热点解析三亚向居民发红包”,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事件回顾】

2014年5月5日,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启动,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本次补贴对象是具有三亚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以及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间连续6个月以上参加三亚市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的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2.2亿元的“大红包”,分摊到每个人“缩水”至360元,当地居民对此举是否“买账”?物价补贴资金是否用在了“刀刃上”?物价补贴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纳税人的钱究竟该怎么发放?

【原因分析】

一、实质是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均所引起的问题

据媒体的报道,三亚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受节日需求增加、旅游旺季波动、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所以2010年以来三亚一直坚持给居民发放政策红包。看来似乎是旅游业的发展惹的祸。然而三亚的旅游业越旺,旅游经济越发达,当地民众的收入本应该是增长得越快,但是事实上旅游业发展了,民众却饱受食品价格上涨之苦,以至于政府要给民众发红包。这说明大多数普通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的增长速度,而这显然是因为收入分配制度出现了问题。

二、“普惠制”发补贴已实行了五年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向居民发放“红包”的政策并不鲜见,如南京、宁波等城市相继向居民发放补贴,但这些补贴大多为临时应对物价上涨,并且只针对低收入群体。与之相比,三亚市的物价补贴政策具有“普惠制”和“常态化”特点。

【对策措施】

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进而缩小劳动与资本收入之间的差距。

低收入劳动者出卖劳动力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试想,一个人如果没饭吃了,快要饿死了,那么即便是一份报酬只有三餐的工作,他也不得不接受这份工作。但是如果他的吃饭问题有保障,那么他所要求的最低工资就不可能出现只有一日三餐的情况。社会保障的水平越高,劳动者所能要求的最低工资水平就越高。如果雇主所给的工资不足以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达到社会保障的最低水平,那他可以选择依靠社会保障而不是出卖劳动力。相比于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强行要求雇主提高最低工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有效得多。因为政府依靠行政手段提高最低工资的法律标准,实质上是一种对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实行政府限价的行为。然而政府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通常是缺乏效率的,对商品实行限价,总避免不了“黑市”交易的存在。

二、政府增加对民生产业的投入,可以保障民生产业的GDP不被“富人产业”的GDP所挤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部分网民建议,政府在对老百姓进行补贴的同时,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才是长远之策。一个社会的GDP可以是以医疗服务、公共教育服务、住房以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产业的方式体现,也可以是以高级轿车、高级宾馆、旅游服务等“富人产业”的方式存在。老百姓的收入大多用于消费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富人的收入大多用于消费奢侈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收入的增速要远大于劳务收入的增速。那么,“富人产业”GDP的增长也会快于民生产业GDP的增长,增长到一定程度,“富人产业”将会对民生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像三亚因旅游业的发展造成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实质上就是“富人产业”对民生产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只有政府增加对民生产业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才能保障民生产业不被“富人产业”所挤出.版权。

三、政府制定政策须充分尊重民意

香港的红包只在2011年发了一次,后来不再发放的原因就在于老百姓有意见:虽然特区政府有充裕财政能力,但是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这是特区政府和绝大部分香港市民的想法。特区政府过去已经实施了很多福利计划和政策,惠及了包括基层打工仔在内的很多香港基层市民,特区政府还不断地扩大社会福利保障,比如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为两人以上的在职人士家庭每人提供600-2600港元的津贴,涉及总开支达到30亿港元。

另外特区政府还加强对学生以及贫困老人的资助,很多香港市民都表示,不主张政府向群体市民派钱,大家都应该认为,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用于改善全体香港市民的生活质素,用于提高全港的竞争力,用来培育下一代和对长远进行投资。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