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近日,福州市在部分路段的交叉口,设置了能够伸缩、高约1米的护栏。每个护栏由一名协管员负责,在早晚高峰期时段,当斑马线红灯时关闭护栏,阻挡闯红灯的行人与非机动车,确保安全通行。报道称,伸缩护栏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是否长期使用或者在该市范围推广,取决于试运行的效果。
【标准表述】
毋庸讳言,行人闯红灯现象眼下在不少城市已是普遍现象,城市管理者也曾想过多种解决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福州出台的这项“硬”举措,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不过,这项措施出台伊始,便引起了网民的热议。有网民吐槽,称这项措施“奇葩”,这在全世界都还属首例;也有的表示怀疑,既然之前有人能从拉绳下面钻过去,以后也不排除有人能从护栏上面跨过去啊……
从表面看,这项措施确实体现了对闯红灯现象“堵”的升级,金属护栏使闯红灯“难度系数”一下子增加许多,这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绿灯行,红灯停,这本该是幼儿园小孩都懂的规矩,可放到大街上怎么就有那么多人熟视无睹?个中原因有许多,包括人们从长期的传统社会走来,自身的行为习惯与现代文明磨合还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生活中的法律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交通设施的管理还可更科学,等等。而不能简单化地将这些闯红灯的民众视为恶意违法者。君不见,这位闯红灯的大妈,回到家里可能是一位贤妻;那位在车流里穿行的小伙,可能在邻居眼中是位热心人……
有鉴于此,解决闯红灯这一老大难现象,除了硬件设施的改进,还应从利益层面出发而善于“攻心”。从当前的情况看,完全可以从经济角度来完善相关治理措施。在这方面,杭州市的公交系统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过去,在杭城街头的斑马线前,很少看到车让人的镜头,行人过马路要提心吊胆。而自从杭州市公交系统将斑马线前的让行,与司机的经济收入挂起钩来,实行责任制,杭城公交车的让行面貌为之一变,成为美丽杭州又一新景。这当中,固然有相关司机文明意识提高的因素,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经济责任制。
这也难怪,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的行为习惯更多地从经济人的理性出发,利益成为许多矛盾和纠纷的焦点。抓住利益的“牛鼻子”,或许更有利于引导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往,在一些地方,也曾搞过突击式的交通行为整治,对闯红灯者处以罚款,收到较好效果,但问题是风头一过便老方一帖;况且,现场罚款也易遭遇当事人的抵触行为。
能不能将闯红灯行为纳入正在建设中的征信系统中?将交通违法行为也作为征信计分因素进行登记,因为将来的征信记录将在借贷、考驾、申请公租住房甚至参加相关社团等方面,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利益,对此,相关当事人不敢也不能对此小觑。另一方面,从征信系统设置的科学性来看,生活细节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纳入的考量因素,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也许有人怀疑闯红灯行为纳入征信系统的可行性,“凑成一堆就可过马路”,你去追究谁?而现实的情况更多的是,总有少数带头者,这就是征信记录的重点关注对象。只要持之以恒,不信东风唤不回。
事实上,上海市已在酝酿将公民在境外的不文明行为记入征信纪录,尽管尚存议论,但其方向符合现代社会治理的科学理念。诚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从这个角度说,也许应该拉开金属护栏,让诚信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