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申论热点南海丝路申遗
来源: 阅读:597 次 日期:2016-04-14 09:34:40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4年申论热点南海丝路申遗”,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近年来,国家文物部门多次在西沙和南沙群岛开展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海南水下文化遗产“摸底”正在向南实现更大区域的覆盖,这为中国海上丝路文化遗产的申遗奠定了基础。然而,相较于分布广泛的水下文物,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资金紧张、专业人才匮乏、私人盗宝猖獗等困境。

通过申遗助力研究与保护

“海上丝路始发于秦汉,延绵2000多年,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亚非欧的海上交通动脉。”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厅长朱寒松说,海南岛位于南海航线的交通要道上。

据专家分析,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3条主航线,第一条是东海黄海航线,从登州、莱州、扬州、漳州等地出发经东海或黄海至朝鲜半岛、日本或者东南亚;第二条是南海航线,从广州、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西行至阿拉伯半岛、红海、波斯湾、地中海、欧洲及非洲东部;第三条是从广州、泉州、漳州出发经菲律宾进入太平洋,东行至美洲。

在历史上,三条航线的沿线国家进行丝绸、陶瓷、香药等贸易,因此又称“陶瓷之路”、“香料之路”。今天看来,它的内涵已经远远扩大,它的开辟是人类文明进程和文化交流的里程碑,缩短了中西方之间的距离。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2002年始于福建泉州,多个城市陆续加入申遗行列。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预备名单显示,“海上丝路”项目由南京、扬州、宁波、泉州、福州、漳州、蓬莱、广州、北海等6省份9市构成申请主体。

朱寒松说,目前这些城市主要是开展港口码头遗址的申遗。作为古代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南海段是海上丝路的重要线段,在申遗中的角色不可或缺。

我国南海海域沉睡着数以万计的水下遗产。1990年起,海南拉开水下考古序幕,在管辖的南海诸岛岛屿、礁盘等较浅的水域,陆续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36处,已出水的瓷器、石雕、铜钱等文物,时间覆盖南朝、宋、元、明、清时期,印证了早期文献关于西沙、南沙航路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航海能力。

前不久,在海口举行的南海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发出《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宣言》,来自国家文物局及6省份9市的50余位文博官员、专家学者支持将“海上丝路南海段”申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预备名单》。

南海丝路水下文保面临五大困境

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对所辖范围内的文物遗址进行有效保护,是申遗的基础性工作。继2008年“华光礁1号沉船”成功发掘之后,今明两年,南海水下考古将聚焦西沙珊瑚岛和金银岛沉船。管理着中国南海200多万平方公里水域的三沙市也于今年开启了甘泉岛和北礁的局部岛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这是我国加大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推动下,国家南海水下考古基地、南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及国家南海博物馆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推进。

“然而,真正能拿出来给人看、说得清的东西还是很少。”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说,南海丝绸之路海南段的保护研究面临总体规划空白、考古设备简陋、专业人才匮乏、私人盗宝猖獗等诸多困境。

——技术设备落后,20年水下考古租渔船。“迄今为止,每年我们到西沙海域进行1到2次调查,一直都租用琼海市潭门渔民的木质渔船,20年来都是这样。”海南省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钊苦闷地说。

——发掘人员缺乏,全省“下水者”仅15人。15人,这是截至目前海南所有持证考古队员的数目,也是海南水下考古24年来才得以培养起来的队伍。面对浩瀚南海和数以万计的文物发掘,15人明显太“单薄”。

——解读人才匮乏,常弄错文物年份。王亦平不无担忧地指出,尽管20多年来做了很多次基础性调查,但对水下文物的解读严重缺失。到目前为止,海南对6年前出水的华光礁1号沉船的整体发掘研究报告仍未出炉。

——海上执法太难,一年才巡海一两次,过半遗址破坏程度超过80%。“海域太大,一年1到2次的巡查,很难对盗捞分子起到震慑作用。”王亦平痛心地说,西沙群岛海域可见的沉船遗址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完全被破坏。

——没有总体规划,多数岛礁没去过。王亦平坦言,做规划存在“两难”,一是规划必须要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之上,而至目前,南沙海域大多数的岛礁并没有调查过;二是总体规划设计的相关经费难以解决。

摸清家底才能成功申遗

申遗首先得搞清家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博士有10余年申遗经验,他透露:“当前海上丝路尚没有完全研究到位,它的难点和陆上丝绸之路申遗难点一样,不能十分清晰地了解到这条丝绸之路是怎么走的,拿不出更多实物证据来佐证。所以,需要更多地对海上遗迹进行发掘和研究,这些做到位才是成功申遗的关键。”

专家认为,面对申遗这一重大目标,南海丝路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必须采取系统措施。首先要加大投入,加强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基本保障。海南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黎吉龙介绍,从2011年起,海南每年对水下考古工作支持200余万元的经费,但仍是“杯水车薪”。中国南海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林勇新建议,将南海水下考古的相关工作纳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资助范围,设立南海水下文物保护基金等。

其次,应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盗捞。林勇新认为,只要加强南海海域的执法频次和强度,将对盗宝公司和私人探险队起到巨大的威慑作用。此外,可以在无人岛礁上建立海上监管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遥感技术对相关海区进行适时监控,加强远海执法效率。

第三,建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以行政区划各自为政的保护方式,人为割裂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文保研究的要求。南海丝路申遗涉及的相关省市应在考古发掘、信息互通、物探技术、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互惠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