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申论热点解读土豪文化
来源: 阅读:647 次 日期:2016-04-20 16:47:36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4年申论热点解读土豪文化”,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若要盘点近期网络世界最热的流行词,“土豪”无疑会高票杀入排行榜前列。这个原本带有明确历史意涵和贬义色彩的词,经过“网络造词运动”的重新赋义,如同病毒一样瞬间传遍网络。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土豪”一词在新浪微博中被提及5200余万次,而且迅速蔓延到了舆论场之中。

网民们最初用“土豪”来形容游戏中舍得花钱的玩家。逐渐,“土豪”的称呼蔓延到了现实世界,成为当代一类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土豪”在网络甫一出现就被广泛接受和传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发现这个词可以当作一个非常贴切的身份标签--在网络游戏中,“土豪”指的是无脑消费的游戏玩家;在现实世界里,“土豪”则是富而不贵群体的代名词。

熟悉网络文化的人都能看出,“土豪”这个词实质上表征的是迥异于“屌丝”的另一类身份。相较而言,“屌丝”多用于戏谑式自嘲,而“土豪”则主要用在调侃他人的场合。比如,北京市朝阳区那个在国家会议中心给儿子办奢华婚礼的村官,就被网友贴上了“土豪”的标签;同样,江苏南通某富人将500万元现金拼成羊肉卷的形状,当作迎娶新娘的聘礼,也毫无疑问会被网友归入“土豪”的行列……

网民对待“土豪”的心态是复杂的。调侃与讽刺的对象不仅是“土豪”本身,更是拜金主义与贫富差距现状,各种“羡慕嫉妒恨”,痛恨的不是“土豪”,而是痛恨“我不是土豪”。9月末10月初,网络上甚至发起了和“土豪”做朋友、我为“土豪”写首诗等荒诞活动。

·相关评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洁::“一个词语或概念的兴起,总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原因。”他说,“土豪”现象反映出一部分国人的“财富观”存在偏差,对于财富的支配缺乏价值层面的引导,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存在断裂与落差。

@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从“土豪”到真正的“精神贵族”,还需要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寻找精神上的归宿,比物质上的脱贫致富更为艰难。中国‘土豪’们追求精神富足之路或许还很漫长,但应当充满希望。

@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副院长惠天罡:,“土豪”这一类词有其特殊的时代烙印,其所指的人群本已退出时代舞台,在新的环境中,因其语言表达省力、有效率,与一些网友崇拜某些事物或人的心理相贴合,从而爆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土豪”这个词其实有很深的外延,也分为很多层次,一些人看上去有文化却去做那些俗不可耐的事情,难道就不是土豪了吗?整个社会结构性的文化缺失很可怕,不是一两个人没文化。

·模拟题

“土豪”是近期网络世界里最热的词汇之一,成为现实世界中富而不贵群体的代名词。“土豪”一词被网民广泛使用,甚至滋生出“土豪文化”。针对土豪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土豪”是近来流行的网络热词,意指现实世界中物质富足但又缺乏文化内涵的社会群体。比如炫富、非理性消费,其表现不一而足。“土豪文化”实际上是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公众的关注和使用迅速流行开来。

土豪文化的流行满含对现实世界部分社会群体的嘲讽,其出现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合理性,但其对拜金主义的助虐,对公众价值观念的误导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思。

首先,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文化的崛起为“土豪文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从“白富美”“高富帅”到“甄嬛体”再到“元芳你怎么看”,“土豪”只不过是网络快餐文化的一部分;其次,某些社会群体在物质相对富足的同时,忽视了文化内涵的积累,成为“土豪文化”的标杆,当然,在不注重文化素养的追求这一点上,我们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该反思;再次,公众价值观念的偏差使公众在逐利动机指导道德评判的当下,既对“土豪”嘲讽,又对“土豪”倾羡,从网络里流行的“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就可窥一斑;最后,“土豪文化”的流行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呼唤。

面对“土豪文化”我们既不必过于焦虑,也不要熟视无睹。我认为“土豪文化”的流行也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加强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引导,让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勤劳致富的主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创建,真正践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第二,进一步推进面向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有必要引入媒介素养课程,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使用新媒介,客观地看待网络文化;第三,针对先富群体,社会舆论要做好文化消费和慈善消费的引导,逐步改变部分先富群体“富而不贵”的公众印象;最后,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调节,逐渐缩减贫富差距,真正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导的社会公平。唯有如此,才是对待“土豪文化”的正确态度。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