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话题综合分析模拟题-就业难
来源: 阅读:593 次 日期:2016-05-03 09:26:07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6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话题综合分析模拟题-就业难”,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给定材料:

200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 110 余万,2012 年达到了 680 万,2013 年更是达到 699 万人,逼近700 万人。数量的增加无疑是就业压力增加的一个刚性数字,而且据测算,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达到 700 万人左右。

2014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 10%---15%不少网民惊呼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历歧视、学校歧视、性别歧视等“就业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对于就业歧视,专家 H 认为企业的应为有效短视:“没有哪个学生一毕业就完全达到熟练工人的要求,社会应该着力于帮助培养他们。而且,不管求职者本科从哪里来,但他们都是经过激烈竞争考进更高层次的学校,经过严格培养训练后完全达到了毕业的标准。”不过一些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则觉得这并非完全是就业歧视,而是在市场供需下作出的选择:“招聘一个岗位收到一大堆简历,优秀的人才那么多,不用这些办法怎么挑人啊?而且说实话,有些人确实眼高手低,完全不符合企业的要求。”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面对就业难的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李克强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因此,时下的重点就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以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瑰丽色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社会大学生总量的扩张与需求的相对不足既是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倍增期与全国就业高峰期重叠,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近年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也就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日益走向现在的“买方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使得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挤压也就是势在必然,而巨大的就业岗位缺口将使我国的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这造就了一年又一年的“最难就业年”。

然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近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许多产业和行业又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关系甚大。从我国的产业结构看,过去30年里,我国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发展劳动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发展迅速,而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能够大量吸纳大学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育明显不足。大学教育,根本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有知识、有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与之对应的,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型的就业岗位相匹配,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由此可见,解决就业难,根本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要调整产业结构,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需要培育更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其中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是重要一环。没有人才,难以支撑更高级的产业结构。国家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层面给予职业教育培训更多支持。更关键的,则是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上升通道,使技能劳动者能够获得与能力、业绩相适应的工资待遇。惟其如此,才能在社会上真正营造出劳动者光荣的舆论氛围,鼓励劳动者学技能,做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未来政府还会着力通过缩小行业间、城乡间的差距,保障就业公平、公正,让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合理流动。除此之外,大学生也要增强自身能力,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而在工作岗位中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