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申论热点预测正能量
来源: 阅读:529 次 日期:2016-05-10 14:38:38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6年申论热点预测正能量”,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背景链接

2013 年3 月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 时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 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 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 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标准表述

什么是正能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 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 贴上“正能量”标签。古往今来,让我们感动的“二十四孝”的故事、雷锋、

董存瑞、邱少云、钱学森、郭明义的故事。他们,以平凡人的行动坚守诺 言,展示着对社会、对人民、对发展的果敢与担当。然而时下,我们处在一 个并不完美的社会中:如买官卖官、贪污腐败、奢侈浪费、假冒伪劣、坑蒙 拐骗,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等种种乱象,它们是社会的负能量,削弱人们 的意志,腐蚀人们的信念,摧毁人们的信心,不利于人民团结,不利于社 会和谐,不利于发展进步。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激发社会各方面的正 能量,以正能量抵消负能量的影响,以正能量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 力量。

如何凝聚、传递正能量?

一方面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和凝聚社会正能量,不断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加大道德建设推进力度,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形成一 个社会主动参与道德建设的浓郁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的 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正能量的传播源泉。传递正能量,媒体要坚持 正面宣传为主,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要深入实际,贴近群众,挖掘 富有时代气息、代表社会主流、具有广泛认同的人和事,多用通俗易懂、 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讲道理。此外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也需要坚 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意识。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 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 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 识,从而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章素材

1.标题

网络“正能量”持续释放离不开法治护航

积聚“正能量”打破反腐败相持局面

能量虽守恒“正能量”需社会共同创造

2.开头

示例1:

何为“正能量”?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正让越来越 多的人力不从心,就业、买房、结婚让我们“亚历山大”,生活在时代的焦 虑中。其实,这些情绪都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不过这些负面情绪所带来的 “负能量”也遵从能量守恒定律,会随着生命的漂移而流动起来,它会来, 就一定会走,甚至转变为“正能量”。“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 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当然多多益善,但却需要社会共同创造。

示例2: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一句名言,用在100 多年后的今天,也可说明是一个社会“正能 量”和“负能量”的博弈。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走到了转型期 的十字路口。大家坐拥前所未有的农民免税补贴和全面医疗,但水平还 很低,医疗、教育和住房依然重重地压在我们身上。因此,创造“正能量” 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建设服务型政府,少些贪污腐败、强 权欺压,少些走过场的“假、大、空”,让“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更加灿 烂,尤其是让“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

3.结尾

示例1:

我们的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 造“正能量”,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这需要政府创造更多的“宏观正能量”,个人创造更多的“微观正能量”,媒体负责任地传播“正能量”。

示例2:

语文期刊《咬文嚼字》30 日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正能量”力 压群雄高居榜首。能量守恒定律说,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转 化为其他形式或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能量的总量不变。能量虽守恒, “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