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三大中央主流媒体视察,并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这是自党的十八大后,继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又一次在新闻传媒领域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标准表述】
习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用了“新闻舆论工作”新提法。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提法变化,而展现出习总书记传媒思想的新理念和新认识。
首先,它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新闻传播的条件和背景如今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今天的社会存在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人们的社会意识必然也要发生相应变化,以求适应新的社会存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当今中国的舆论环境、舆论生态、舆论变迁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种客观存在,有力地推动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
其次,它体现了时代的新特点。当下的传媒工作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传媒工作,是纸媒、电媒、网媒等三大媒种并存,但是,应该看到,网络媒体对舆论场的介入更深,介入能力更强、介入面积更广。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应更加注意信息传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流动,注意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和互动性、公共性和服务性、卖点和炸等等。
【具体措施】
第一,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至关重要
必须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突出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做到同样主题、多样传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第二,必须“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时效决定成效,把握好时机、节奏,重视“首发效应”,做好“早”和“快”的文章,舆论引导就能事半功倍。效果体现导向,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新闻工作者应以赢得群众口碑为追求、以凝聚社会共识为旨归。
第三,增强国际话语权是重要内容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让人悟“道”,努力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听到并听清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