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材料二:S校长专访
S校长有三种身份:Y大学校长、B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他频频引起媒体关注。S校长做客我台评论节目,他说:“这些年自己最关注的只有一个,就是职业教育家问题”。
“我认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懂行的职业教育家。”S校长说。
1997年,S校长创办了B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两年后,他感到石化行业特殊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非常短缺,于是创办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Y大学。新创办的Y大学围绕企业发展,给企业培养输送急需人才,甚至把企业招收的职工分批送回学校参加培训。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在校学生人数从4000人发展到8000多人,专业从石化拓展到煤化工、装备制造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多种专业,面向社会公开办学。
在实践中,S校长感到,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水平,首先要培养一大批职业教育家。在他看来,职业教育家和高校校长是有区别的。“职业教育家要具备普通高校校长的能力和条件,更要有实践性、创新性,有跟产业结合的能力。因为办学主体是学校,学校要靠校长,校长如果没有思想,只靠投资是不行的。”
S校长认为,企业办教育有优势,比如资源可以共享,师资可以共用,就业和企业的用人单位比较一致。但弱势是企业办教育究竟是企业掏钱办教育,还是企业领导办教育,关系还没有理清。
现实中,大部分民办教育是企业投资硬件,面向社会招聘有能力、懂职业教育的校长。S校长说:“我感觉确实存在产学结合上的断档。因为高校有实践认识的过程,企业家办教育又需要对教育逐步熟悉认识。”
“我们缺乏创新型人才,没有把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扎实做起。事实上,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丰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在岗位上逐步的研究发掘才能创新。教授也需要在大量实践中才能创新。”
S校长认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不够大,也谈不上精。在他看来,做好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有了一定的规模,才谈得上质量。“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高品质、有理想、有胆略的职业教育家。这些职业教育家们将来可以把职业教育从规模逐步的变成质量需求。”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答案】
一是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而是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四是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