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属性
1.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560301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生(技能高考)
4.学习年限:三年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依托电力行业,服务湖北区域经济建设,机电设备和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岗位的能力培养,遵照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群的职业标准,创新“2+0.5+0.5”“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机电行业和电力行业,服务电力设备制造、电力设备检修、机电工程安装、机电产品销售等企业,培养适应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等岗位,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熟练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
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职业主要面向发电厂和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工程公司、机电产品销售公司等,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
1)电厂设备检修;
2)机电设备维修;
3)机电设备装调;
4)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
5)机电产品销售、售后技术服务。
证书要求:毕业时应取得以下几项之一(或几项)。
序号 | 职业资格名称及等级 | 发证单位 |
1 | 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 | 湖北省大学生计算机考试 |
2 | 英语应用能力三级 | 湖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心 |
3 | 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设计师四级 |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
4 | 维修电工四级 |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
5 |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四级 |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
6 | 机修钳工四级 |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
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内“湖北省机电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和“湖北省机电控制技术优秀教学团队”以及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大力实施“2+0.5+0.5”能力递进、“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前四个学期实施2年的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素养和专项职业能力。绝大部分专业课程采用“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强调“学中做”。
在第五学期安排半年的岗前综合实训,实施“校企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强化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校内实训采取“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实境”,强调“做中学”,如“机械检修技术”校内实训以机加工车间的普通车床为载体进行拆装、调试和检修,“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校内实训以生产线安装调试实训装置为载体开展整线装调,“数控机床维修”校内实训以数控加工车间里的数控机床为载体进行拆洗、装调以及数控技术改造等;校外实习采取受企业邀请参加生产,与企业技术人员充分交流,共同制定实习方案,细化实习管理等措施,切实做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如“机械检修技术”、“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和“数控机床维修”校外实习各安排两周分别到校外实习基地--3303厂、武汉人天包装技术有限公司和武汉赛特曼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教学。
在第六学期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突出岗位工作的学习,强调“岗中学”,提升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
课程体系及课程说明
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校企双方专家研讨了本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采用从低到高的能力递进方式课程结构,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
制图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液压与气动,电工电子与仪表使用,机械基础,钳工实训,单片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低压电器与PLC应用,机械检修技术,维修电工实训,机加工实训,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数控机床维修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新能源技术,电焊,生产计划与控制,CAD拓展,数控系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实训,顶岗实习
毕业要求
学生应获得课程教学161学分和素质教育40分方能毕业,其中课程教学:公共课程53学分(含任选课8学分),专业课程108学分(含限选课6学分);素质教育40分(含选得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