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包括“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在内的“六个要”,为“十三五”期间指导各地城市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标准表述】
城市工作之所以得到空前重视,在于随着城镇化率达到近55%,城市集中了大部分生产要素,城市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远较过去农村人口占主体时紧密。一定程度上,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末发轫于农村的改革实现了生产力的初次解放,那么在城镇化率过半后,城市的改革则事关生产力能否获得再次解放。这在经济下压力加大,将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已成首要调控目标的今天,意义尤其重大。毫无疑问,城市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地。
目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尽管名义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如果以“人的城镇化”标准考核,实际城镇化率远远低于50%。超过两亿人的城镇常住人口多数不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其经济行为短期化功利化,加速了人口红利的衰减,制约了人力资源的普遍优化。
另一方面,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公共交通、空气治理、防灾减灾能力等达不到现代化要求,导致房地产库存严重、城镇居民宜居感差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措施】
第一,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第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责任主体。
第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救灾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