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体现“大商科”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积极推进和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为学生搭建了多种成长成才的平台,构建了经济+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理学+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经济(管理)等一批双学位双专业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和发展,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双专业,从而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为了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积极推行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扩大通识教育的范围与数量,构建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按大类招生制度,2016年共设12个大类(含31个专业),学生入学后一般经过1至2年的通识教育再确定具体专业,给学生一个发现自己、了解学科专业的缓冲,更好地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更多“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深化“实务精英进课堂”和“实务导师制”,实施“一体多元”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制定了全国首创的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制度,允许学生用在校期间完成的科研作品,经审查合格后代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鼓励学生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