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财经界人士点评:2009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来源:金融时报 阅读:3382 次 日期:2012-01-19 09:25:37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国内财经界人士点评:2009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2009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与《金融时报》联合评出

从深度衰退迈向疲弱复苏:全球面临新的考验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2009年,各国政府合作救市的范围与力度空前,国际金融市场从极度恐慌中逐步恢复信心,全球经济从深度衰退中艰难迈上复苏之路。初步预测全年世界经济下降1.1%,为二战以来首现负增长。其中,发达经济体整体衰退,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预计分别下降2.5%、4.2%和5.4%,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全球金融危机在2009年初继续蔓延,欧美大型银行纷纷宣布巨额亏损,一些中东欧国家相继陷入困境。为应对危机,二十国集团在伦敦金融峰会上就协调救市政策、加强金融监管、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等达成共识。各主要经济体继续下调基准利率并维持在历史低位,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各项经济刺激计划。世界各国积极开展互助合作,欧洲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项救市举措有效缓解了全球流动性紧张状况,推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在巨额流动性的支持下,全球金融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低迷的资本市场逐渐活跃。3月份,摩根士丹利全球资本市场指数从最低点开始反弹,到年末涨幅达到70%以上。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重新启动,其他股票的发行与交易趋于活跃。国际债券市场收益率回升,政府债券发行大规模上升,公司债发行增加。惟有引发危机的资产证券化及其金融衍生品市场依旧低迷。

国际银行业经营状况喜忧参半,总体趋稳。美国一些大银行从政府救市措施中获益,从巨亏转为盈利,并通过发行股票、自筹现金等手段陆续返还政府救助资金。一些大银行及不少业务集中在房地产与消费信贷领域的中小银行则仍然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年内被关闭的银行数量已达140家,创下20年来新高。欧洲一些大银行业务稳健,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业绩得到改善,一些大银行则仍在持续亏损,近期又受到迪拜债务危机的拖累。新兴市场银行业经营业绩总体表现良好,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净利润、总市值等指标继续保持在国际银行业前列。

外汇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主要货币汇率贬值引发新问题。上半年,经济与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全球避险资金流向美元资产导致美元走强。下半年,随着金融市场反弹、经济复苏、避险情绪回落以及特定的政策导向,美元持续贬值,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加权指数从年内最高的89.0点回落到年底的75点附近。欧元、日元和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则相应大幅升值。美元贬值与低利率导致全球套利交易盛行,对金融稳定与经济复苏构成新的威胁。

受流动性回升、美元贬值、套利交易及经济复苏等因素驱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国际油价在2009年3月前一度徘徊在35美元/桶的近5年低位,此后一路回升,下半年最高上涨至81美元/桶。国际黄金价格从年内最低的812美元/盎司飙升到1200美元/盎司以上,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也在30%到80%之间。尽管各主要经济体总体物价水平目前依然稳定,但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预期已在升温。

总体看,国际经济复苏的力度依然疲弱,宏观政策退出、国际监管改革与金融体系重建之路仍面临诸多考验,世界各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需要付出艰辛地努力。为避免复苏路径出现较大反复,各国政府将会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适当刺激力度,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与平衡发展,协调、有序地退出当前的经济刺激政策。2010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1%,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

2009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V形"反转,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5%左右。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政府果断实施的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对稳健。其中,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超过9.5万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贸形势有所回暖。资本市场从深度调整中大幅反弹,房地产市场活跃。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展望2010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全年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机构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防范系统风险,实现持续发展。

1、G20成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全球治理机制出现重大变革

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联合发表声明,宣布G20将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领导人分别于2008年11月、2009年4月和9月召开金融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华盛顿峰会为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奠定基础;伦敦峰会成为金融危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匹兹堡峰会则标志着危机后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诞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点评: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意味着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也受到一定影响。于是1999年在G7的倡议下成立了G20组织,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防范类似的危机重演,增强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2008年,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发达经济体深受重创,新兴经济体难以脱钩,迫切要求各国联起手来、抱团过冬,由此需要全球性政策协调。由于G20集团涵盖了全球85%的GDP、80%的贸易和2/3的人口,在世界经济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使其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成为主要全球合作平台。2008年11月以来,G20成功举办了3次金融峰会,均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对抵御世界经济衰退、带领各国走向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力量。

G20三次峰会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加强金融监管、宏观政策协调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首先,对金融监管达成共识。各成员认识到全球金融监管问题是引发本次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未来再次发生类似危机,需要对全球及各国金融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实施改革。改革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提高透明度、加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性、加强对冲基金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打击避税天堂、避免顺周期的政策、促进市场完整性、统一国际会计标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

其次,对金融危机的治理达成共识。各成员充分认识到,本次金融危机是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和金融危机,各国都必须联合起来解决这一危机。在具体的应对方案上,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协调、统一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方案,并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陷入危机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施以援助。同时各成员共同承诺保持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抵制任何形式的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采取一切力所能及的行动来促进和推动贸易及投资。

再次,对未来全球经济与金融协调初步达成共识。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和发达经济体实力相对下降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已经发生。金融危机成了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重要契机。在匹兹堡峰会中,G20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至少增加5%,同时未来IMF总裁人选应由个人能力而非国籍决定;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此举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重大变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代表权。但与此同时,在这个全球主要经济体汇聚的舞台上,中国作为后来者如何履行力所能及的责任、如何在国际经济的诸多议题上争取支持、如何尽力争取自身的利益等等,也是有待学习的课题。

点评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朱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