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校2016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涉及普通高考、“三位一体”、“中外合作办学”等10种招生类型,实际录取新生2683人,其中第一批次招生501人,占普通公办本科生数的21.72%。
2016年既是学校更名大学后的首次招生,又是浙江省原有高考招生模式实行的最后一年,意义重大深远。为提高生源质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个学院主动应对高考改革新情况、新形势,精心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省教育考试院《志愿填报指南》封面广告,面向考生最大化地宣传了学校;二是通过浙江日报、中国教育在线等知名媒体以及利用手机微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学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招生政策;三是组织了“优质生源基地恳谈会”、“优秀学子寒假回访母校”、“高招咨询会(舟山站)”等招生宣传活动;四是继续维护和扩大优质生源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优质生源基地92所,其中省一级重点中学(含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65所。
在录取过程中,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招生录取工作政策,严格落实“阳光工程”要求,主动接受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录取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录取结果看,在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知名度逐步扩大以及更名大学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学校在26个省(市、自治区)录取分数比去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提高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内普通文理科二批首轮投档名次号提升明显。文科二批首轮投档名次号较2015年提升1776个名次,理科二批首轮投档名次号较2015年提升2246个名次。省内一批在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文理科首轮投档名次号保持相对稳定。二是省外普通文理科招生形势喜人,部分省份生源质量提升显著。省外12个第一批次招生省份中,3个省份理科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批线30分,6个省份理科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批线20分,10个省份理科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批线10分;省外二批录取最低分和所在省批次线的分差进一步拉大,特别是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四川、河北等6个省份的二批理科录取最低分已接近所在省份一批线,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四川、河北、湖南等7个省份的二批文科录取最低分已接近所在省份一批线。
生源质量的提升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直接反应。近年来,学校的硬件设施、科研和教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等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