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型材料作文审题注意事项:“三忌”与“三宜”
来源: 阅读:742 次 日期:2016-12-23 16:25:06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思辨型材料作文审题注意事项:“三忌”与“三宜””,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思辨型材料作文审题注意事项:“三忌”与“三宜”

所谓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指这样的一类材料作文:该作文题中的材料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认知、观点或者做法往往是相反或相对的,但又都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我们把这种具有较强思辨性的材料作文称之为思辨型材料作文。

应该说,思辨型材料作文侧重于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察,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思辨型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立意切入点不是唯一的,是灵活而开放的,考生不容易偏题,只要稍有点理解能力的人都能谈一谈,都能拿到一个保险的分数。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老师认同度高,学生也很喜欢写。但是,正是因为思辨型材料作文没有审题方面的难度,因此它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要求就高了,也就是说,考生想要拿高分也不容易,你得好好构思构思,写出点深度(体现出你的思辨能力)。

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最能拉开考生写作水平、拉大写作分差的作文题,因此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从最近几年的作文题来看,2012年的上海卷、江西卷,2013年的安徽卷,2014年的上海卷、福建卷、全国Ⅰ卷、江苏卷、安徽卷、山东卷、湖北卷和江西卷等都具有明显的思辨性。而到了2015年,尽管单独命题的省份减少了,但思辨型材料作文依然唱主角:上海卷(关于“坚硬”与“柔软”对“造就和谐自我”的思辨)、四川卷(关于“聪明”与“老实”的思辨)、浙江卷(关于“文章”与“人品”的思辨)、广东卷(关于“感知自然”中“近”与“远”的思辨)。

话又说回来,思辨型材料作文虽然在审题上没有太大难度,但有几个问题我们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下面就以2015年高考广东卷的作文为例,谈一谈思辨型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的“三忌”与“三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忌思想政治化、哲学理论化

学生写思辨型材料作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动不动就把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的那些哲学观点往上面套:不能片面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凡事都有两面性、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凡事无绝对……这是典型的套作,按照这样的思维,几乎所有的思辨型材料作文(甚至大部分的材料作文)都可以这么写了,这样的作文还有意义吗?因此,观点中的思想政治化、哲学理论化是思辨型材料作文的大忌,考生一定要避免。

二忌脱离材料,断章取义

对于思辨型材料作文,最核心的内容当然是思辨词(有思辨性的一对词)了。我们对思辨型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不能只盯住思辨词进行构思而抛开材料主体内容不顾,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也是审题立意的大忌。就以这次2015年广东作为题为例,如果考生脱离材料内容,忽略了“感知自然”的几种方式,单从“近”和“远”谈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属于偏离题意的。

三忌照搬材料,面面俱到

有些学生为了保险起见,在写作时把材料列举的观点、做法全部都谈及到了,硬生生把材料拓展为800字以上的作文,这种毫无主见、面面俱到的做法也是审题立意的大忌。

笔者认为,对于思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想要拿高分,不妨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审题立意:

一宜抓关键词,探思辨性

如2015年广东卷作文题,很显然,材料的关键词是“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的方式有多种,不管哪一种,都说得很有道理,这时候,思辨词“远”和“近”就显得很关键了,这是我们作文的突破口。广东卷把思辨词提供出来,这其实已经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有些材料作文,它不一定提供思辨词的,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探究探究了。

二宜联系材料,选己所长

思辨型材料作文提供的立意是多方面的,笔者建议选择那些自己擅长写的立意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千万别贪图深刻或者独特而选择一些自己不熟悉的来写,要不然到举例论证的时候就自找麻烦了。

三宜立意坚定,观点鲜明

对于思辨型的材料作文,你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观点以后,就得态度非常坚定,哪怕发现了不完美的地方,也要想办法“自圆其说”,而对于与自己观点相反的看法,你得进行无情的驳斥和批判,整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得保持观点一致,千万不能中途易辙,更不能自相矛盾。

下面提供几个参考立意,仅供交流:

1.亲近自然,感受大美

2.做足功课,“自然”更美

3.自然因科技而更美

4.远离电子产品,发现自然之美

5.科技很近,美很远

6.美就在身边(侧重写身边的自然美景)

7.停下脚步感受美(同上)

8.你本来就很美(同上)

更多信息请查看高考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