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将监测探头拔出、人为干扰采样装置、将监测导线接入办公室随意篡改数据……环保部12日披露了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这7起监测数据造假事件的11名责任人被行政拘留。
安装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仪,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治污的真实状况。一旦企业弄虚作假,监测数据就会失真。数据失真不仅易造成执法误判,使违法企业逃避了应有处罚,也会严重损害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公众已对污染忍无可忍,环保部门可能还蒙在鼓里。
此次环保部对7起典型的污染监测数据造假责任人进行行拘处罚,不仅是按章行事彰显有错必惩的执法力度,另外一层,恐怕也是对更多污染企业敲响警钟。对于“有牙齿”的环保执法,我们表示认可和赞赏。但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环保造假之所以频繁出现,除了个别人胆大妄为,还因为惩罚风险与收益的高度不对等。因此,有必要引入顶格处罚机制,让污染企业不敢在造假这条“近道”上走太远。
当事者都是在赌被抓的概率和实际惩处大小。假如被发现的概率只有五成,而惩处仍然维持不变,这就等于变相地降低了一半的惩罚,违规力度比原来增加一倍也是一种上算的事。鉴于此,环保部门除了加大抽查力度,让环保造假者无所遁形,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加大惩处力度,让企业对污染监测数据有敬畏之心。
在新闻报道中,笔者也注意到这样一条信息:“由于财政资金不足,很多地方大多采取排污单位出资为主、财政资金适当补助的方式建设和运行自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环保部门的耳目,如果建设仍交由企业,靠“贼喊捉贼”来执法,肯定会留下很多漏洞,这一点则需要环保部门反思并有所作为。
问题:概括环保造假出现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有:
一、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避免成本抬高,不惜牺牲环境;
二、环境法规处罚力度不够,让企业愿意冒险赌注被抓的概率和实际惩处大小;
三、环保部门监管漏洞,出现将监控设施交由企业建设的现象;
四、群众、媒体等社会监督的缺失也造成企业敢于环保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