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要
2016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评析
“新经济”三个字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这是第一次。事实上,这三个字并非第一次从总理口中说出。前一天,当李克强与经济、农业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8次提到“新经济”:“我们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而这已经是他3月份第3次阐释“新经济”这三个字的含义了。
[内涵]
从普遍定义来看,“新经济”一般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重要内容。广义上讲,“新经济”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内在转型升级的外化表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体现。
因此,“互联网+”是“新经济”,创业创新是“新经济”,“五大发展”是“新经济”,新型城镇化是“新经济”……但凡符合未来趋势和能够支撑经济发展新兴力量的经济新形态,都可视之为“新经济”的表现。
[原因]
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一个节点,再往上走会遇到困难,但这个时候出现“S”型曲线,新的经济模式、业态会异军突起。新经济不仅会使我国经济产生新的动能,还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我们可以期望,既有传统产业的改造,保证稳定前行,又有新经济异军突起,再加上新旧动力混合与提升,三种动力将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增长。
实际上,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推动新经济的发展。诸如“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等。需要指出的是,新经济、新动能的拉动作用已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去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之下,就业、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实现了超过13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多重矛盾交织的挑战,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凸显出一个“稳”字。从某种角度来说,“新经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策措施]
在新经济来临的时期,新型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等与传统产业有所不同,不能削足适履,强迫新事物符合旧的监管框架,应因地制宜地调整监管策略,及时清理阻碍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发展新经济,还要做好加减乘除的算术题。加法,是对科研技术的投入;减法,是砍掉低贡献、低毛利的产品;乘法,是建立多个战略平台;除法,是对闲置的资产和过剩的产能及时进行关停并转。
关注理由
新经济本质上来说是要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教育专家分析,对这一主题的考察之前比较多,比如,2008江苏省考考察了“中国制造”创新能力建设,2009国考考察了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近两年来比较少。相关的有2014年山东B卷考察了提高专利转化率,促进自主创新;2012年北京考察了转变发展方式等等。
面对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在2016年经济速度放缓,国家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经济,可见是对新的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让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得不把发展新经济作为一个必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