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大学语文》名师辅导材料一
来源: 阅读:898 次 日期:2017-03-17 16:29:35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成考《大学语文》名师辅导材料一”,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1, 学习目标

小说部分共六篇作品。其中重点作品五篇,泛读作品一篇;六篇作品中古典小说一篇,现代小说五篇,现代小说中包括外国小说三篇。通过六篇小说的学习,要求掌握:(1)小说写作的基础知识;(2)提高阅读与分析小说作品的能力与水平;(3)了解并掌握有关作家的基本知识。

2, 学习建议:

(1)一定要认真阅读小说原文,夯实基础。这点要求好像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但是这是自考学习掌握任何一门课的基础,不认真阅读教材,是无法学好这门课的。因此,要在扎扎实实阅读教材方面下功夫。

(2)认真阅读课文后面的“提示”。“提示”是我们学习的“纲”。考核的知识点大都在“提示”中有所体现,也就是说“提示”中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要花大力气来弄通弄懂;

(3)在对课文掌握,弄通弄懂“提示”的基础上面,再多做些练习题,学练结合,这才是学习的正路。

(4)阅读掌握《小说的特点与欣赏》。

3, 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篇小说的学习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

小说部分总的学习要注意掌握:

(1) 小说人物的刻画

小说人物描写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2) 小说的情节安排

小说的情节一般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编排的。

小说的情节发展一般是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编排的,也经常运用倒叙等手法来编排。

(3) 小说的环境描写

时代氛围:

社会环境

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

《宝玉挨打》(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曹雪芹 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楼梦》(石头记)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展示了荣,宁二府由盛而衰,对封建社会,封建礼教进行多方面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歌颂了贵族中的青年叛逆者和奴隶的反抗行为,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全书120回。后40回为高鄂所续。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通过宝玉挨打,表现在贵族大家庭中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者的镇压,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激烈,揭示了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二,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介绍宝玉挨打的原因。

一层:“开始——只是怔怔的站着。”应酬贾雨村,应对失态。

二层:“贾政见他惶耸——便忙忙的告辞走了。”贾宝玉与小旦琪官关系密切。

三层:“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贾环的挑拨。

第二部分“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经心服侍细问。”

一层:“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你们才不劝不成”

贾政恨打宝玉。

二层“众人听这话不好——我也不管了” 王夫人哭劝。

三层“此时里面的人——方渐渐的止住。”贾母来后怒斥贾政。

四层“早有丫环媳妇等——方喏喏的退出去了。”众人将宝玉送到贾母屋里。

五层。众人将宝玉抬回怡红院。

第三部分,众人看望宝玉的情景

逐一描写了薛宝钗,林黛玉,王熙凤等前来看望宝玉。

《学习要点》

1,本文选自《红楼梦》。

2, 宝玉挨打的导火索与根本原因。

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有三:不走仕途经济正路;与忠顺亲王府的小旦关系密切,得罪忠顺王府;贾环的挑唆;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与一个叛逆者之间固有矛盾的激化。

3, 宝玉的性格特征。

(1) 对仕途经济非常反感;(2)同情丫环,不分高低贵贱,(3)与伶人交往,

蔑视礼教,平等待人,尊重个性; 尤其挨打后反而在叛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 贾政的性格特征。

坚定而顽固的封建卫道士,道貌岸然,庸俗迂腐;恪守封建制度,维护封建礼教。同时又是十足的孝子。

5, 重点掌握宝玉挨打后,从各人不同态度上,来揭示个人的内心世界。

贾宝玉:虽被打,毫无改悔之意。

贾政:不顾亲情下毒手狠打宝玉,贾母的干预,使他陷入“忠”“孝”的矛盾之中。

贾母: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但出于对宝玉的溺爱,表现出亲情居于上风的心理。

薛宝钗:封建正统淑女,表露爱意,但十分矜持得体;

林黛玉:与宝玉思想相近,对宝玉真爱,情急失态,痴情可见。

《重点段落简析》

课文中“第30段——37段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人来了。”

1,通过这段描写,分析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既痴情又痛惜,强作一言之劝,又抽噎而出,突出心地真诚,痴情含蓄的性格。为避凤姐而慌忙溜出后院,表现不喜张扬。

薛宝钗:待人体贴周到,八面玲珑;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稳重,理智的性格特征

2, 采取的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方法。

《风波》(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鲁迅 见前面《灯下漫笔》介绍

《风波》选自小说集《呐喊》。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没有注意教育广大民众觉悟。广大民众对这场革命毫无认识。而辛亥革命对于 封建残余势力也没有采取及时消灭的策略。1917年,原清朝的将军张勋率领效忠于清王朝的几万辫子军杀回了北京,又恢复了清王朝,史称“张勋复辟”。这场恢复帝制的闹剧,只进行了12天,就失败了。

小说《风波》描述了1917年张勋复辟在江南农村引起的一场有关“辫子”的风波,突出表现农民对“辫子”的缺乏认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一些事情,反映了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农民觉悟,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从而指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表明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在广大农民觉悟的基础上。

二,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描写风波的起因。“皇帝坐龙庭”的消息是没有辫子的七斤感到大祸临头。

第二部分“从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书上一条条写着。入娘的。”

风波的高潮。赵七爷在临河土场掀起风波。众人听信赵七爷的胡言,幸灾乐祸。七斤一家痛苦不已。

第三部分“第二天清晨——我想,不坐了罢。”

人们获知皇帝不坐龙庭了,七斤一家松了一口气。

第四部分:描写辫子的结束。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学习要点》

1,“风波”的含义。

本篇是以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农村激起的风波为题材的。风波由辫子问题引起。七斤的辫子在辛亥革命中被人剪掉,在张勋复辟时,听说皇帝要辫子,而全家惶惶不安。村里人对其态度也改变了,封建势力的代表赵七爷恫吓他,引起一场风波。最后张勋复辟失败,一切又归入平静。表明民主革命如果不是建筑在广大农民觉悟的基础上,即使像剪辫子这种事情,也会在风吹草动之中引起慌乱与骚动。

2,重点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层次。

小说以辨子风波为中心事件,依照事件发生,发展,平息过程的时间顺序,自然分为四大部分。(1)引发风波的起因与发生;(2)表现风波的发展与高潮,着意描写七斤一家的恐慌及村里人种种表现,使辫子问题发展成一场吵吵闹闹的风波;(3)描写辫子风波的逐渐平息及原因;(4)表现风波消解后的影响和村中的情况:一切又恢复如故。

《风波》具有结构完整紧凑,脉络清晰有层次。

3,重点掌握七斤的性格特征。

七斤是一个愚昧无知,麻木,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

4,掌握赵七爷的性格特征。

顽固守旧,投机,不学无术,善于韬晦,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余孽。

5,分析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的性格特征。

七斤嫂:因循守旧,落后无知,粗野泼辣;

八一嫂:热心善良,却受到孤立;

九斤老太;极其守旧,看不贯新事物,整天唠叼的老一代农民的代表。

6, 掌握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

人物对话不仅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而且展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作品主题。譬如;作品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末尾都有一段七斤,七斤嫂之间关于皇帝是否坐龙庭的对话,既展示了风波的发生与平息,又塑造了两个愚昧无知农民形象,还说明张勋复辟与辫子风波的关系。

7, 重点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开头部分环境描写,(1)为风波发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2)以开始的平静同后文的风波相对比;小说结尾描写环境,一切恢复了原样。开始与结尾前后呼应,深入说明小说的主题。

8, 掌握小说的细节描写。

赵七爷的竹布长衫,穿与不穿,都有寓意;赵七爷的辫子盘与放,深刻表现他的性格特征;七斤口里含着的湘妃竹烟管时的神态,表现他不同的心情。等等。

9, 运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简洁的笔墨,直接写出人物的言语,行动,细节,肖像,而不用大段的心理分析,浓彩重墨的描写。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最后一段。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1, 风波过后,农村又走上原来的老路,与开头介绍的情况没有不同;说明辛亥革命,张勋复辟都对农村传统状况没有丝毫影响。

2, 九斤老太做过八十大寿。说明复古保守思想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

3, 六斤的变化,说明新一代仍在走着老一代的老路,她们的生活世代相袭,如死水一样。

4, 使人思考,如何变革农村,唤醒农民的重大问题。

5,这段描写采用细节描写。

《断魂枪》(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老舍本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等等。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的京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政治经济压迫,西方的物质文明涌进了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所代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品描写一个老拳师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于是只能用温旧梦来慰藉自己的痛苦的心灵,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与时代抗衡的一种手段。

二,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

描写时代变迁,沙子龙的落寂,徒弟们对他的崇拜。

第二部分:“王三胜,沙子龙的大徒弟——他独自上了天汇。”

描写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街头卖艺败给孙老者,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

第三部分:最后两段。描写徒弟们对沙子龙的失望,沙子龙被人们遗忘。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小说开始部分环境描写的意义。

展示了时代背景,有三层意思。(1)时代发生了急剧变化;(2)传统文明正逐渐被西方文明所替代;(3)落后的封建文化无力抵御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侵入。

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落伍孤寂,保守固执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

孙老者;执著进取,爽快利落。

小说主人公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对沙子龙性格起了鲜明对照的,反衬的作用。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白描手法。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如对孙老者,王三胜的肖像描写;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如王三胜“扣枪,向前躬步,枪尖直奔老头子的喉头去”。“抄起枪,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真切地表现了王三胜急于求胜的心情,鲁莽好胜的性格。

掌握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孙老者的眼睛“黑得像两口小井”,后来“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这个比喻,赋予人物动感,活力,对丰满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结尾“夜静人稀,——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这段的意思及意义。作品结尾,交代了结局。沙子龙已被人们遗忘,然而他仍像从前一样,既沉湎于往日的旧梦,又报定不传的宗旨。他的复杂心态,再次展现,强化了主题。

这段运用画面描写,剪影勾勒的手法。

《苦恼》(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与莫泊桑齐名。代表作《变色龙》《万卡》等等,剧本《三姐妹》等等。

《苦恼》写于1886年。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小说描写马车夫姚纳无处述说自己的苦恼的故事,表现了黑暗现实中的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的孤寂的心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

二,课文串讲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马车夫姚纳和他的小母马呆立街头,等候雇主。

第二部分:“姚纳和他的小母马有好久没动了。——她们虽然都是蠢货,可是听不上两句就会哭起来。”描写姚纳想找人诉说自己丧子之痛,但接二连三遭到别人的冷眼,蔑视,痛骂。

第三部分:描写姚纳向小母马诉说内心的痛苦。

《学习要点》

掌握马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地位低下,连遭不幸;(2)无处述说他的苦恼,这种心灵的孤寂和折磨比现实生活的不幸更难以忍受,也更加苦恼。

重点掌握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小说题材是一件平凡的小事。题材虽小,但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暖,同情。军人,三个青年不同情姚纳,是社会地位悬殊造成;看门人,青年车夫也不同情姚纳,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

掌握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姚纳与军人,三个青年的对话,简洁生动,符合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并能恰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掌握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有两处:姚纳回到院子里一段心理描写,用第三人称描写姚纳想讲述他儿子去世的经过;小说最后姚纳对小母马述说,属于内心独白。

细节描写有多处,比如“姚纳回头看着他的乘客,张开嘴唇——分明想要说话,可是喉咙里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是哼了一声”。这出细节描写了急于向别人述说,又不敢说的心情。“姚纳抖动缰绳,把嘴唇嘬得啧啧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公道的——”表现处于十分孤寂的境地,很想向人述说他的苦恼。等等。

重点掌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相对比的表现方法。

人与马对比:没有一个人听姚纳述说他的苦恼,只有马在听。这是人与马对比。

人与马类比:姚纳的遭遇,心事,与小母马的遭遇,神态有着相类似的经历。这是人与马类比。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开始第一段。“暮色晦暗——它大概在想心事。”

划分层次。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始到“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描写雪景:“——仿佛他也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描写姚纳的神情;最后为第三层,描写小母马的外形。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是点明时间地点;二是表现姚纳悲苦处境的作用。

这段采用白描手法。

马与人的描写有内在的对应关系,属于类比写法。

更多信息请查看成考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