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
来源: 阅读:621 次 日期:2017-03-24 14:45:01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申论范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总目标,有三点需要明确:一是中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给出现成答案,过去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并未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二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如何治理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三是中国是一个正在深刻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复杂性。这三点表明,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明确目标任务,找到科学方向和路径。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单是中国的话题,而且是一个世界性话题。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术界曾从理论上对此作过探讨。进入新世纪,世界银行等机构制定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系列指标。据此,有人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技术性问题,不存在方向和原则分歧。很显然,这是一个误解。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强调,国家的性质不同,其治理形式也存在差别。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性质不同,国家治理模式也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是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近百年来,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变革,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种种措施再次证明,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政府、垄断资本集团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都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广大劳动人民虽然拥有法律赋予的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但作用甚微。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邓小平同志曾将我国的现代化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也在前面加上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关键词。因此,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平等,都必须在前面加上“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显著不同在于,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宗旨,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而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让我们深深明白了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坚持社会主义,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因此,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它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对此,习近平同志说得很清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设计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如果只讲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那就会丢掉原则、迷失方向,就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