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庄周屈原比较论》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 阅读:1168 次 日期:2017-03-27 15:54:13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赵明《庄周屈原比较论》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赵明《庄周屈原比较论》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辩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像、浪漫情景和浓郁的抒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章>《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屈原既是诗人,又是哲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或艺术的范畴,而达到了整个文化精神的领域。

“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期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一个科学,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话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以美起真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话哲学。“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

层次上的融通。

(选自《新华文摘》1996年第6期)

9.说庄子是一位“哲诗”,屈原是一位“诗哲”,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庄子是一位“哲诗”,是因为庄子的人本论哲学追求诗意的人生,他探讨哲理时充满了艺术想像。

B.说屈原是一位“诗哲”,是因为屈原的《天问》具有诸子的探索精神,《离骚》等也充满了艺术想像。

C.说庄子是一位“诗哲”,屈原是一位“诗哲”,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分别充满了深邃的哲学的思想和艺术想像。

D.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辩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答案与提示]

10.对“互涵互动”的意思解说错误的是(  )(3分)

A.互相渗透,彼此促进。

B.彼此渗透,整体错综地发展。

C.彼此渗透,彼此促进。

D.庄骚辉映

[答案与提示]

11.战国时期文史哲互涵互动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在其中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自身兼含史哲的因素,文学表现为一种哲学状态。

B.史著文学化(或历史文学化),史传文学化(或文学历史化)。

c.哲学诗意化,哲学艺术散文产生(或哲学艺术散文产生,诗话哲学产生)。

D.文学自身兼含史哲的因素,呈现“大文学”状态。

[答案与提示]

1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哲诗”庄子和“诗哲”屈原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

B.史传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完美的体现。

C.“哲诗辉映,庄骚比翼”是我国文化上的奇观。

D.“诗意的沉思”是指屈原作品充满了哲理,“沉思的诗意”是指庄子的文章充满了诗意。

更多信息请查看高中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