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保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保山日报网 阅读:11370 次 日期:2012-06-10 18:01:30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2年保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6日在保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吴 松

各位代表:

保山市第二届人民政府任期已经结束。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不负重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刚刚过去的2011年,既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努力克服资金紧张、物价上涨、灾害频发等困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31.9%和2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20%,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1.6%和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22.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这是产业培育和经济增长卓有成效的一年。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极力扩大投资和消费,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7%。粮食总产达119万吨,增加6.6万吨,增5.9%。油菜籽总产6.7万吨,增31.1%,创历史最高水平。收购烤烟137万担,增7万担,收购香料烟26.2万担,增0.1万担,烤烟质量居全省第一名。实现肉类总产34万吨,畜牧业产值52亿元,分别增8.6%和8.7%。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增24.2%。其中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25%。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9.6%,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17亿元,增10%。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90万人次,增11.3%,完成旅游业总收入40亿元,增30%。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市场活跃。对内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列入了滇沪经济合作重点地区。招商引资突破百亿大关,市外到位资金达123亿元,增加37亿元,增43%,利用外资7282万美元,增1.2倍。

这是谋划发展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的一年。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完成了《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一批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桥头堡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贯彻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双友公司年产50万吨轮胎钢丝基材、腾冲古林木业21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云天化腾冲20万吨化肥、昌宁勐亚水泥年产60万吨熟料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路华电池、海螺水泥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苏家河口、松山河口、等壳电站建成发电,腾冲三岔河和龙川江流域水电开发正抓紧推进,境外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取消收费还贷的7条二级公路已经完成锁定债务准备工作,龙瑞高速公路已做好开工准备,保腾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最后冲刺;腾冲机场改扩建工作稳步推进,口岸机场申报工作取得进展。在建的3座中型水库进展顺利,新开工建设昌宁立觉河中型水库和腾冲大坡等水库,隆阳区西水东调工程已获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投资3.1亿元,解决13.6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移民安置工作有效推进;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6.8万亩,中低产林地改造36万亩。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精神,修改完善城建规划和土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和中心城市“四个一”工程项目规划的编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东河治理、教育园区、保山茂华义乌国际商贸城、凤凰翡翠文化产业园、高黎贡山旅游展示中心相继奠基开工,腾冲建成玉石公盘交易大厅并成功进行交易、曲石雅居乐生态旅游度假小镇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工作。

这是民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卓有成效的一年。坚持民生至上理念,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年投入民生领域资金71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增24.7%,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6.5%。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开发就业岗位1.8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47万人次。继施甸、昌宁之后,又启动了腾冲、龙陵两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多渠道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0.6亿元,实施试点村建设510个。投入扶贫开发资金近5亿元,解决了8.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小学校安工程持续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和滇西抗战纪念馆等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展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腾冲芒棒两次地震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充分肯定和资金支持,隆阳瓦马灾后重建圆满完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随着“十二五”实现开门红,本届政府任期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六年来,我们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同心协力、负重奋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坚定不移调结构、增总量,经济发展跃上新水平。坚持调整产业结构与促进经济增长相结合,努力壮大经济实力,实现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财政收支、金融存贷款余额等11个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与2005年相比,预计全市生产总值从117.9亿元增到317亿元,增1.1倍,年均增13.2%,比“十五”期间快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从4954元增到126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60.2亿元增到269亿元,增3.5倍,年均增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6亿元增到101亿元,增1.8倍,年均增18.8%。进出口总额从1亿美元增到2.3亿美元,增1.3倍,年均增14.9%。财政总收入从12.3亿元增到47.4亿元,增2.9倍,年均增25.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6.5亿元增到28.2亿元,增3.3倍,年均增27.6%。财政总支出从24.7亿元增到119.7亿元,增3.8倍,年均增3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从22.8亿元增到106.4亿元,增3.7倍,年均增29.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从121.3亿元和103.7亿元增到422亿元和271亿元,分别增2.47倍和1.6倍,年均分别增23.9%和18%。三次产业结构由36.4:24.2:39.4调整为30:33.1:36.9,二产比重上升8.9个百分点。重点产业培育成效显著。粮食总产连续8年增长,人均占有粮食连续6年位列全省第一,隆阳、腾冲成为全国产粮、产油大县,实施国家农户科学储粮试点项目51200户,占全省总量的39%。“两烟”和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烤烟收购量从77.5万担增加到137万担,跨入全省重点骨干烟区行列。保山猪、腾冲槟榔江奶水牛、龙陵黄山羊入选“云南六大名畜”,继隆阳之后,腾冲、昌宁又被列入全国生猪调出奖励大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91个,保山小粒咖啡获国家知名产品地理标志。工业园区建设已见成效,电矿一体化有力推进,初步形成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及农产品加工为骨干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主导地位日渐显现。工业总产值从46.6亿元增到223亿元,增2.8倍,年均增24.8%。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从32.3%上升到39.6%,提高7.3个百分点。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从12.7亿元增到40亿元,增2.1倍,年均增21.1%。腾冲成为全省旅游新兴热点亮点地区,腾冲经验和模式得到各级各界充分肯定。文化产业增加值从6.1亿元增到1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提升1个百分点。黄龙玉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龙陵黄龙玉雕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柏联和顺公司成为西部省份唯一的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坚定不移强基础、增后劲,发展条件得到新改善。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腾冲机场建成通航,保山成为全国拥有2个民用机场的极少数州市之一;保龙高速和昌永、施孟等9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保腾高速公路和大瑞铁路大保段开工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2254公里,新增2318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641公里。能源建设成效显著,水电开发成就辉煌,电网建设明显加强,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累计增加101.5万千瓦,形成了以220千伏连接省网、110千伏辐射县区、35千伏覆盖乡镇的供电网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鱼洞和大城2座中型水库,新开工红岩、甘露寺、龙陵三岔河、立觉河4座中型水库,完成了4座中型和1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五小水利”工程,新增库容2.6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 解决了6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低产田(林)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扎实推进,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建成区面积扩大15.7平方公里,累计达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1.7%,比“十五”末提高9.9个百分点。通信、互联网、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坚定不移拓空间、增活力,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华侨农场改革、农垦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组建了富滇保山分行、邮储保山分行和6个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永昌投资公司和市土地收储中心,村镇银行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投融资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获全省优秀表彰,腾冲获全国林改先进百县表彰,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腾冲旅游发展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市、县区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供销体制改革成绩优异,市供销社被评为全国供销先进集体。桥头堡建设正式启动实施,“三头在外”钢铁项目、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以保山为关键节点的两大对外通道和经济走廊、怒江水能开发、跨境旅游商贸物流、替代种植、宝玉石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了国务院支持云南建设桥头堡的文件,得到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等43个重大项目的相关工作正相继展开。腾密路、腾板路建成通车,甘拜地口岸实现对等开放,与密支那缔结为友好城市。对缅甸交流合作取得新的进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云南煤化、云天化、云冶、昆钢等省属大型企业相继入驻保山,引进了海螺、雨润等17家国内500强企业及世纪金源、路华、茂华、鼎基、凯达、雅居乐等一批著名民营企业,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由“十五”期间的36亿元增到364亿元,增9.1倍,实际利用外资由860万美元增到1.46亿美元,增15.9倍。2008年全省实行招商引资综合质量考核以来,连续3年居第二位。

(四)坚定不移建生态、重环保,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累计造林3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9%,比“十五”末提高5.8个百分点,被评为全省唯一的“绿化模范市”,腾冲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殊荣。深入贯彻《丽江宣言》,认真落实《腾冲纲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市创建工程,建成全国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3个。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旅游等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连续6年被省政府考核为合格以上,获全省2011年度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坚定不移促增收、惠民生,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全市财政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4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6.5%,不断有效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40元增到16222元,增79%,年均增10.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79元增到4439元,增1.4倍,年均增15.4%。人民群众的住房、通信、家电、小汽车等消费显著增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扩面提标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4个县。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救灾、救助、救护、红十字工作有效开展。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改善城镇职工住房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兴边富民”行动计划、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就。公共危机管理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健全,有效处置多起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

(六)坚定不移抓统筹、促繁荣,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施“创新型保山”行动计划,全民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卓著,排除中小学危房74万平方米、新建85万平方米;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两基”通过国家验收;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高中毛入学率达58%,比2005年提高19.3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达97.8%,比2005年提高35.5个百分点;保山师专和卫校分别升格为本科学院和专科学校;各级各类教育有序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迈出新步伐,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腾冲大村成为全国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实施外来拍摄影视作品以奖代补制度,《杨善洲》、《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等一批保山题材的影视剧赢得广泛赞誉,提高了保山知名度。成功承办了省第六届城运会,举办两届市运会,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健康发展。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力度加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健康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制度逐步完善。统计、史志、档案、地震、气象、人防、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妇女、少儿、外事、侨务、接待、决策咨询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

(七)坚定不移保稳定、促和谐,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 “五五”普法教育,依法治市工作深入推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积极支持国防建设,顺利完成驻保某部整体迁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连续六年被省政府评为一等奖,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平安保山”、“和谐保山”创建卓有成效。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各项制度,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并有效开展工作,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信息公开化进程。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三查三看”、“四比四促”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习型政府建设,通过外出江浙学习和深入基层蹲点,广大公务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工作作风逐步转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提高。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督促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和腐败案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工作,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502件,政协提案925件,办复率100%。

过去的六年,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六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六年,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六年,是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六年。实践证明,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挑战多么严峻、任务多么繁重,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方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的决策,坚持推进“四化五加强”,坚持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回首市二届人民政府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加强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和各级各部门各方面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驻保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属驻保各部门各单位,向关心、支持、帮助保山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财政自给率低,加快经济发展任重道远;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增收基础不牢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基础设施薄弱,支撑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不强,发展通道经济和外向型产业任重道远;极少数干部思想观念、胸襟气度、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与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凡此种种,容不得我们盲目乐观。正视差距,直面挑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仍然是新一届政府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

二、立志赶超,奋力跨越,争当桥头堡建设排头兵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推进桥头堡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国际化和特色城镇化的提速期,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黄金期,也是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坚持加快转型、推进跨越发展,坚持民生至上、推进和谐发展,坚持科技引领、推进创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发展,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好字当头、快字当先,以快为要、能快则快,努力实现保山发展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板块经济呈现新格局、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特色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为抓手,更加突出投资消费,更加突出产业培育,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更加突出城乡统筹,着力实施六大战略,全面落实“四化五加强”,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立志赶超、奋力跨越,强势突破、乘势而上,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保山而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到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个翻番”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达33000元和89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20%和18%。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过五年的努力,把保山基本建成全省重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优势生物资源生产基地、进出口加工和商贸物流基地、国际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滇西边境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和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成为桥头堡建设排头兵。

围绕上述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跨越发展的支撑力

跨越发展,产业为重;产业发展,园区为重;园区发展,民营为重;民营发展,开放为重;开放发展,特色为重。推动跨越发展,必须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特色经济,加快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转型发展,构建起城乡区域分布合理、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大体调整为20∶40∶40,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两个抓手,实施大集团带动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开发战略,以一体化、实体化发展为取向,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产品链条化的路子,发展壮大能源产业,优化提升冶金矿产业,做深做精农特产品、翡翠及黄龙玉加工等轻工业,做强做大建材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天然气化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施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达83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达240亿元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4%,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0%左右。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稳定粮油基础产业,提升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加快“两烟”、畜牧业、核桃、蚕桑、红花油茶、咖啡、石斛、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确保收购烤烟180万担以上。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201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40亿元,年均增4%以上。

强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一个中心,两翼推进,带动全市”的思路,着力推动全市旅游业全面发展和转型升级。深化腾冲旅游发展改革综合试点,建成中国一流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隆阳、龙陵优势资源开发,建成滇西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滇西精品旅游线路上的关键枢纽;建设施甸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培育昌宁生态休闲旅游;立足于打造世界品牌,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扶持发展荷花、板桥、龙山、田园、姚关等10个特色旅游小镇和30个特色旅游村、100个特色旅游农庄,积极支持烟草黄金走廊腾冲界头园区、清水华叶庄园建设。到2016年,实现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重点发展珠宝玉石、SPA文化、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民族民间工艺、节庆会展、抗战文化、影视基地、茶文化体验等特色文化产业,培植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壮大文化支柱产业。以物流、商贸、金融等为重点,以高技术和大通道为支撑,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0亿元,年均增长14%。

强市之基在于强县区,县区兴则全市兴。立足县区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是全市跨越发展的重要空间支撑。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县域产业,改善发展条件,落实扶持发展政策,支持各县区赶超发展、争先进位。不断促进市域经济块状、组团式发展。隆阳、施甸板块依托水长工业园区和保山工贸园区,重点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加工和制造等产业,带动城镇化和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腾冲、龙陵板块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推进矿电结合,大力扶持轻工业,以旅促工,以工带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边境环型经济带;昌宁板块西连隆阳、东接凤庆,以农促工,以商活农,突出核桃、畜牧、茶叶等优势农产品,努力建设澜沧江流域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交易中心。

更多信息请查看 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
手机网站地址: 2012年保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