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务信息网 阅读:11048 次 日期:2012-06-10 18:07:22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2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工作报告”,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年3月24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州 长  刀林荫

一、过去5年工作回顾

州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5年,是我州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历届州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克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自然灾害严重等困难,全力以赴保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州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精会神抓发展,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10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生产总值从91.5亿元增加到197.7亿元,年均增长12.3 %;财政总收入从7.2亿元增加到28.3亿元,年均增长3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4.8亿元增加到17.6亿元,年均增长29.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16.6亿元增加到67.1亿元,年均增长32.3%;固定资产投资从63.4亿元增加到138.5亿元,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412元增加到5327元,年均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4.9亿元增加到60.7亿元,年均增长19.5%;对外经济贸易总额从3.2亿美元增加到11.6亿美元,年均增长29.3%;接待国内外游客从359.7万人次增加到1012.7万人次,年均增长23%;旅游综合收入从27.3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3.3亿元增加到32亿元,年均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从8425元增加到14815元,年均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3个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启动实施了128个非电工业项目,总投资达到31.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72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31%提高到36.4%,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二次创业成效显著,植物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4A级景区达到7个,三星级以上酒店达到20个。西双版纳至老挝琅勃拉邦旅游环线得到国家旅游局批准,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等一批旅游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勐罕镇、嘎洒镇曼景法村分别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名村,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州召开。城乡消费市场活跃,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2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3万户,新建、改扩建8个物流配送中心、14个城乡农集贸市场、754个农家店和便民店。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4.3∶25.9∶39.8调整为2011年的28.8∶30.3∶40.9。

(二)推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发展基础得到新提升

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每年扎实抓好20个重大建设项目,保持了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4亿元,年均增长17.3%。小磨、景大、佛打、勐海至惠民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西双版纳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澜沧江码头建设全面提速,新建农村柏油路506公里,县(市)、口岸公路实现高等级化,乡(镇)公路实现油路化,行政村道路全部完成晴雨通车改造。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亿元,年均增长33 %。大沙坝、勐宋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相继建成,曼飞龙、曼岭等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黄草岭、曼满、勐仑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启动实施,新建防渗沟渠36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8900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到47 %。累计完成能源建设投资90亿元,景洪电站、流沙河梯级电站等投产发电,景洪至墨江等一批骨干电网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小黑江流域水电资源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亿元,年均增长15%。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得到国务院批准;推进澜沧江景洪段沿江开发,沧江新区建设初见成效,启动引水入城、沙河新区等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景洪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勐海、勐腊县城建设成效显著,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磨憨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热、傣、水、边”的城镇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进一步彰显,城镇化率达到40%。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累计争取中央、省各项补助140亿元,年均增长32.6%;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5年累计新增贷款112.5亿元。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村展现新面貌

“三农”工作不断加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兑现各类涉农补贴19.8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8亿元,年均增长37.5%。大规模培训胶农、茶农和特色种养殖能手,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9.5万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冬季农业开发达到48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6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4个,培育中国名牌产品3个、云南名牌农产品6个、云南著名商标23个。“大益”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勐海茶厂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橡胶、茶叶、蔗糖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汉麻、石斛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年均增长18%。推进5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9个乡(镇)的山区综合开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8.6万户,改造中低产田地28万亩、中低产林41万亩,解决了3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5年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4亿元。

“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建设农村科技活动室233个、村卫生室115个,新建和改扩建34个乡(镇)级卫生院、23个计生服务站和乡(镇)计生服务所。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亿元,解决4.5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兴边富民”工程让边境沿线各民族村寨的47.8万群众受益。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和库区移民发展,克木人整体达到当地中等以上生活水平,38个人口较少民族行政村全部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目标,投入库区移民扶持发展资金7800万元,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迸发新活力

各项改革统筹推进。顺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农垦改革稳步推进,农场承包户人均收入大幅增加。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面实施。推进供销社二次创业,供销社整体实现扭亏为盈。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教育、文化、水利等各项改革加快推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启动磨憨—磨丁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建立中老泰“三国六方”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提升为省级艺术节。打洛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磨憨联检楼等一批口岸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实施蔬菜换石油、花卉换水果、冷果换热果“三换贸易”。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妥善处理“10·5”中国船只湄公河遇袭事件,开展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企业“走出去”工作取得新成效,在老挝北部五省建立5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推进央企、民企入州,累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8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45万美元。

(五)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

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优先投向民生领域,全州各级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30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科技进步通过国家考核,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3%。“两基”教育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免除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享受生活补助的学生达43.3万人次。州民中新校区和景洪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启动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州一中、州二中标准化建设和15所乡(镇)幼儿园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4.5%,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71%。中小学校安工程和区域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累计投入20亿元,排除中小学危房21.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2.1万平方米。州傣医院完成搬迁重建,州、县(市)、乡(镇)卫生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累计补贴资金3.2亿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标扩面,最高支付限额达到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下降到33.9/10万、13‰和267/10万。傣药材标准研究取得新成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惠民政策,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中国贝叶经》100卷出版发行,1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文数字化研发取得新进展,《西双版纳傣文报》居全省民族文报发行之首。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新建和改扩建400块篮球场、40个村文化室、244个农家书屋、31个乡(镇)文化站。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5万户,入网比例全省第一,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0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9.3万农村贫困人口和2.6万城镇低收入人群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人数达到102.9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对60周岁以上失地农民发放生活补助,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保健补助和长寿补贴,对6700名残疾人实施救助。州社会福利院建成投入使用,新建9个农村敬老院和120个老年活动场所。投入救助资金6.1亿元、救灾资金6740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房公积金为1.5万职工发放住房贷款18亿元,5年累计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2.8万套,垦区危旧房改造2.2万套,解决4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完成3.4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危旧房改造。

(六)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态保护成果丰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建立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省级“平安林区”。新建53万亩“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与老挝南塔、丰沙里共建164万亩联合保护区域。国家、州、县(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03.7万亩,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7.6%。实施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建立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完成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一期项目建设。将310万亩集体天然林和有林轮歇地全部纳入公益林管理并实施生态补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8.3%。景洪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勐海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勐腊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勐罕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园林城镇,创建29个省级园林单位和园林小区,29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比例居全省首位。

强力推进“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划定县(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景洪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州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勐腊和勐海县城垃圾处理场等一批环境保护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严格审批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橡胶加工行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对机场周边11个小胶厂进行搬迁重组,依法关停并转32户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平安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

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954件,提请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族自治地方法规4件。“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启动实施,完成29个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严厉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479项。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全面实施,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达8.2万户,占全州农村总户数的61.5%,500支农村篮球队和2200支农村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广大农村的文化体育舞台。把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纪念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结合起来,“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州委、州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大接访活动,信访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一等功。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推进。部队、民兵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和平安创建取得新成效,一市两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双拥工作先进县”和“平安县市”。

2011年,我们抢抓桥头堡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乘势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5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增长12.2%,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18.7%,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2.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略高于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

5年来,我们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主旋律;二是坚持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三是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四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坚持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作为重要保障;六是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实践经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和运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州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和艰巨,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够快仍然是最大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基础脆弱、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城乡之间、山区与坝区之间、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还很突出,农村与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水利化程度和山区自然村公路通达率偏低,扶贫攻坚和山区开发任务艰巨。三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偏低。维护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禁毒和防艾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

二、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5年,是我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5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和实施跨越发展“六大战略”的黄金期,也是缩小差距、追赶先进的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对西双版纳的发展寄予厚望,全州各族人民对西双版纳的未来充满期待,我们肩负的使命重大而光荣。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桥头堡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西双版纳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谱写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州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西双版纳”的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六大战略”及“两个率先”、“两个为主”、“两个定位”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加快推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建议为:

——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到2016年,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与全省同步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番”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农场承包户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从全省偏低转到中等水平,与全省同步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目标;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占三分之二以上,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率先建成生态州,有效解决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问题,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左右,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兴边睦邻的目标。

围绕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努力在10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着力在加快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推进农业产业化。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重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合作,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生物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大企业带动为支撑,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天然橡胶、傣药南药、生态食品、生态用品、文化旅游、电力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橡胶、傣药南药、生态食品、生态用品“四个百亿元产业”发展,全面改善3个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工业企业,成为全省生物产业特色基地。创新和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用好用足桥头堡战略差别化产业政策,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高信息网络传输能力和覆盖率,促进三网融合。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打造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和“金四角”旅游圈,改造提升一批景区景点,推进建设20个五星级酒店,旅游产业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进入全省领先地位,成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主战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以景洪为中心,勐海、勐腊为重点,口岸、码头、通道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更多信息请查看 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