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背影
来源: 阅读:3915 次 日期:2017-05-02 15:08:26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背影”,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背影》

一、作家作品。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学、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二、文体知识。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抒情散文。本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第200期,后收入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

三、中心思想。

本文回忆记叙了父亲送儿子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特别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出真挚动人的父子间的至情。

四、层次段落。

全文围绕父亲为儿子送行一事展开,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的两个自然段。主要记叙家境的窘迫,祖母去逝,父亲失业,变卖典当,偿还债务,又借钱办了哀事。即交待了事情的缘起,又宣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面写车站父子分别做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即中间的三个自然段。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当时父亲因为事忙,而吩咐茶房送子,但终于不放心,还是决定亲自去送的情景。

第二层,写父亲在车站忙着照看行李和车夫讲价钱,送儿子上车,拣定座位,铺好大衣,又嘱咐儿子路上小心的情景。

第三层,着力写父亲两次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作为儿子的我,被父亲的举动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由于家境困窘,所制造成的父亲老境的颓唐。在悲凉的晚年中,还时时惦念着儿子。作者收到父亲的来信,于伤感中回忆起父亲的背影。

五、写作特点。

1.选取《背景》作为刻画的中心,角度独特而情意深之。写父亲深情可写的东西很多,而作者却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背影。全文将笔墨的重点集中在父亲两次翻越铁道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上,给人一种别开生面之感。作者抓住了记忆中感受最深的一瞬间,将烙在脑海中的背影推到读者面前,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选取背影这一特别角度作为抒写父子深情的中心,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关键。

角度选好后,作者并没有静止的描写背影,而是通过父亲翻越月台的独特背影的生动描写,展现出父亲内心爱子的深情。作者先精实的描写了父亲的形体衣着,说明父亲体态肥胖,行动吃力,并且又穿着大棉袍,更加笨拙碍事。并以此先作铺垫,然后再刻意描模父亲翻越月台时的动作、姿态,用步履蹒跚、探身下去“爬上”月台、“攀着上面”、两脚“上缩”、身子“微倾”,这些真气逼人的描写。把父亲努力爬越的背影推到读者眼前。父亲爱子的深情自然就跃然纸上了。

2.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抒发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我对父亲的态度前后有一个变化。开始时因觉得父亲把自己当小孩看待,而不太高兴。后来却被父亲慈爱行为和买橘子时的背影感动的几次流泪。这一侧面烘托手法更加以衬出父亲爱子之情的动人力量。再有,作者两次以悔恨、自责的笔调写出自己当年少不更事,总觉得自己更聪明,而父亲“说话不漂亮”,心理暗笑他的“迂”。这种内疚、悔恨心情的袒露,反衬出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也从另一方面衬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3.结构安排颇具艺术匠心。

文章开头写家境窘迫,结尾写父亲晚境孤苦,前后照应。将整个事件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既流露出旧社会小资产阶级知识份子动荡不安、日渐下降的生活境遇和凄凉心情,又烘托出父子亲情的真挚可贵。

结尾处再次写到“背影”,不仅紧扣题目、回应开头、突出中心,使全文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而且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4.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在“背影”所运用的多种艺术手法中,白描手法最值得称道了。作者记叙父亲送行的全过程都用白描手法。尤其是父亲翻越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情景,更是精彩绝伦的白描。作者不用比喻不加修饰,只是如实的写了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翻越站台时的吃力笨拙的动作,那另人流泪的背影,给读者以身临其境、逼真之感。于质朴中体会到厚实真切的亲情。

第七、学习要点。

学习要点:(1)本文通过记叙父亲为儿子送行一事表现父子亲情的特点,《背影》一文主要通过记叙父亲送子车站分别一事,展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之情。文章除开头、结尾外,中间大多篇幅描述了父亲送子的过程,作者首先回忆当时父亲因忙而嘱咐茶房送子,确又终究不放心,决定亲自去送的情景;随后又将父亲在车站照看行李、送儿上车、拣定位置、用大衣铺好座位、反复嘱咐的细节,一一道出;在着力描绘父亲两次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其实当时作者已二十岁,况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可是在父亲眼中,儿子再大也还是孩子,总想为孩子安排的好一些,于是尽管事忙,还是坚持送行,车站上又每每替儿安顿周全,觉得为行将分别的儿子多做点事,是一种极大的慰藉,如此的牵肠挂肚,无微不至是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体贴与关怀,表现了极其真挚、细腻而深切。

(2)作者选取背影作为刻画重心角度独特而情深意切,这篇作品题为《背影》,并且文中也着重描绘了父亲翻越站台买橘子的背影,对于父亲的面貌全篇只字未提,甚至连表情也没怎么描写,与通常正面描写人的肖像、神态与动作不同,显然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视角。作品重点表现父亲的背影,并深深打动了读者,这与作者选择角度、组织材料有重要关系,作者并没有静止地描绘背影,而是通过背影描写,深入的展示了父亲的内心情感,首先抓住了父亲的形体、衣着说明父亲体态肥胖,行动不便,并且又穿着大棉袍更加碍事,以此做为铺垫,在刻意描画父亲翻越站台的动作、姿势,一则解说铁道两侧的月台有一定高度;一则描述父亲的蹒跚,行动不易与努力,父亲的体态、衣着与月台的高度形成反差,在此种铺垫衬托之下,父亲困难爬越之中的努力便越发动人,父亲的爱子深情也就自然的跃然纸上。

(3)本文对以儿子对父亲态度的前后变化来抒发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背影》是朱自清在其父送他北上念书一事的八年后才落笔成章的,文章中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态度的前后态度变化,作者以悔恨自责的笔调,写出当年总觉得自己更聪明,而父亲“说话不漂亮”,“心理暗笑他的迂”,那种内疚、后悔情绪的叙说,正是由于多年后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才油然而生的,作者的悔恨自责体现了他的情感变化,并反衬出对父亲的怀念,另一方面,也侧面衬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作者怀着内疚、自责的思父之情,描述父亲对自己的种种好处,从而使慈父之爱与思父之情交织起来,并且又互为衬托。

(4)作品中人物肖像行动描写的白描手法,本文在记叙父亲送行的全过程时全用白描的手法,作者按照送行过程的先后顺序用朴实的文字主要描写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以及细节,特别突出勾勒整个过程中难以忘怀的重要情景,即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极其真实的把当时的情状再现于读者面前。例如:对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翻越站台等动作的描绘,不用比喻,不事铅华,无直抒胸臆式的感情渲泄,只是将眼前所见照实写来,自然朴素、简洁传神,读者也因此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与质朴中体会到厚实真切的亲情。

疑难词句:

(1)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

差事交卸:卸是卸任,卸去职务;交,交待,办理移交;卸,凡事物有所解除之称。

(2)回家变卖典质。

典质:抵押,典当。

(3)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赋闲:指失去职务在家闲住。

(4)勾留了一日。

勾留:停留,耽搁。

(5)自然情不能自已。

不能自已: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已,停止。

(6)举箸提笔:箸,筷子。

(7)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大去之期,死期;大去,一去不复返,旧时也用作死亡的讳词。

9.重要段落简析。

(1)走到那边月台,需穿过铁道,需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上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描述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这段描述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2.总体看来,这里用得是怎样的表现方法?

3.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4.这里什么地方用了铺垫手法?

5.这里什么地方用了侧面烘托方法?

答案:

1.我们说这段描写表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2.总体看来这里用得是怎样的表现方法,这里用的是白描的方法。

3.主要是肖像描写和行为描写。

4.这里主要是先写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需跳下去又爬下去,又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些事”,这用得是铺垫手法。

5.这里是写儿子望着父亲翻月台的背影流泪,是烘托手法,烘托父亲爱子之情的深挚。

(2)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时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确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一段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概括这一段描写的中心意旨。

2.文章最后又写到“我”的“晶莹的泪光”,这有什么作用?

3.近几年来,父亲为什么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4.“最近两年”,父亲为什么又“只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5.这里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揭示父亲晚年的心境?

6.文章最后又写到背影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这段描写的中心意志是父亲晚年心境的颓唐。

2.这一段主要是烘托父亲晚年的凄凉心境令人心酸。烘托父亲挂念子孙感情的深挚动人。

3.因为家境日趋窘迫,父亲的晚景十分凄凉,所以心情不好容易“触目伤怀”不能自已,因而待儿子也就“渐渐不同往日”。并非真的对儿子越来越不满。

4.这主要是由于“大去之期不远”,生涯绝望,放不下儿孙,这是“人之将死,其心也善”的心境。显示出父亲晚年心境的凄凉。

5.这里是通过外在行为来显示父亲晚年心境。这叫做“以外显内”的心理刻画方式。

6.与文章开头点到父亲的背影相呼应,与中间特写父亲背影相照应,形成全文的中心线索,突出主旋律,显示出背影已在儿子的心坎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爱痕和痛点。反托父爱的真挚和力量;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给读者留下悠长而难忘的回味。

更多信息请查看专升本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