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9)
来源: 阅读:2155 次 日期:2017-05-11 14:55:31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9)”,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前赤壁赋》

苏轼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2.写作背景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有名的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三年前,作者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虽免一死,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窘迫,没有自由。他在政治失意,思想苦闷的情况下,寄情诗酒,放浪山水,曾两次泛游赤壁,写了两篇文赋,此为前一篇。赋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达观看法。

3.情感变化线索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作者感情由乐到悲,再由悲到乐的变化为线索,可看作三个层次:第一段为第一个层次,写作者因泛舟江上而产生的自由快乐之感,仿佛“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第二段、第三段为第二个层次,写作者因客人所吹洞箫的呜咽之声而引出客人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悲观的一面。第四段、第五段为第三个层次,是对前一种态度的否定,引入庄子齐物的思想,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主张应采取一种委运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的生活态度。

4.作者的思想矛盾

本文虽然设了主客问答,其实反映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客人的观点,表现了内心悲观的一面,而主人的观点反映了作者思想乐观的一面。客人说的是他内心的烦恼,而主人所说的是对这种烦恼的超越。最后客人欣然接受了主人的观点,说明了他内心的矛盾得到了疏解。

5.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这篇文章成功地描写了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对抒情和说理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是借景物描写抒情。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江水构成一个优美的意境,使人们置于这种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感受,从而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快乐心情。第四段是借景说理。如“江上之秋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自然之美,是人们天然的朋友,是造物者对人的恩赐,人们可以尽情地享用它。

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人类的幸福,从而使主人所主张的人们应该快乐地生活的观点有了无可辩驳的力量。

6.主客问答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中往往是客人说出一套,有理有据,显得很雄辩,而主人则后发制人,说出一套更玄妙的道理。这种主客对话,互相补充,互相生发,妙趣横生。

本文也采用了这一方式,设主客问答。其中客人所说的代表了作者思想的一面,而主人所说的代表了其思想的另一面。其中主人说服了客人,客人对主人的议论表示心悦诚服的接受,表明其思想上的矛盾达到了统一。

7.骈散相间

《前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语言骈丽、押韵,用韵时疏时密,却又极尽变化之能事,骈散结合,流畅婉转,用韵自由,疏密相问,极见艺术功力。

更多信息请查看专升本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