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2018年专业课考试大纲 《教育学》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 阅读:4800 次 日期:2017-09-18 17:11:03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首都体育学院2018年专业课考试大纲 《教育学》”,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三、教育规律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二、独立阶段

三、发展阶段

四、深化阶段

第二章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起源及职能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三、广义与狭义的教育概念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的特点

二、现代教育的特点

三、未来的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主要规律

一、顺序性与教育

二、不平衡性与教育

三、阶段性与教育

四、个别差异性与教育

五、整体性与教育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生态功能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三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论

二、社会本位论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第六章 学制

第一节 学制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

二、学制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现行学校制度

一、我国学制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二、课程的文本组成(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

三、课程设置的发展

四、课程发展上争论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课程改革

一、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

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三、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第四节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二、直观性原则

三、启发性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七、发展性原则

第五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二、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特点

三、课的类型与结构

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七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理论

二、几种常用的教学评价类型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特点

三、德育的历史发展

四、德育的功能、任务及内容

第二节 品德发展规律

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第四节 德育原则

一、疏导原则

二、长善救失原则

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四、因材施教原则

五、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七、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第五节 德育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途径

二、德育方法

第十章 美育

第一节 美育的概念

一、美育的内涵

二、美育内涵的争论

第二节 美育的价值

一、美育使教育走向完善

二、美育使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

三、美育促成人的自由与解放

第三节 美育的任务及内容

一、美育的任务

二、美育的内容

第四节 美育的实施

一、美育的原则

二、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十一章 班主任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二、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 班集体的培养

一、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二、班集体与学生群体

三、集体的发展阶段

四、培养集体的方法

五、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第十二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二、教师劳动的价值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四、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第二节 教师素养及其培养

一、教师素养的要求

二、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参考书目: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