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实行合署管理。2003年学校整体迁入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坚持应用研究型、特色型的办学定位,教学科研医疗实力雄厚。拥有21个直属学院,8所附属医院,附属及共建研究所23个,研究中心15个。学校拥有700多名专家和教授,3名两院院士,76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84名上海市名中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医史文献学(培育)和针灸推拿学(培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高峰高原学科4个。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4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研究生占35%,长期留学生占15%。
学校坚持外向型、国际化办学特色,拥有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iso-tc249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常设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医医疗服务监测中心、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在2017年最新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
“十三五”期间,学校继续秉持“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2017年学校相继入选“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市共建地方高校”。学校将全力引进一批院士、杰青等战略科学家和中青年杰出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杏林中青年才俊,高端柔性引智汇聚一批国际名流智库,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竭诚欢迎海内外各方英才齐聚中国上海浦江之畔,共谋中医药事业发展大计。
一、招聘学院与岗位
部门
二、招聘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热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备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资格、技能等条件;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心身健康。 三、招聘办法 (一)报名及资格审核 1、应聘人员简历和求职信,连同相关材料(个人简历、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获奖证书、科研成果的复印件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各人才需求二级部门。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9月30日。 2、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30日。对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可不受本市居住证满一年的限制。 (二)院校两级招聘 1、二级部门对收到的应聘材料进行审查,按照一定比例,在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人员中择优选拔。 2、二级部门在组织面试时应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并进行相关的专业面试与考察(招聘教师必须有试讲环节)。 3、校级综合面试审议各二级部门拟推荐人选。 4、校长办公会审定拟录用人员。 5、全校公示。 (三)办理录用 1、拟聘人员需到本市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参加体检。对拟聘人员在21世纪人才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无异议,报上级主管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公示有异议、影响聘用的,根据查实结果确定是否录用。 2、在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等报到程序后,方可到岗上班。 四、相关待遇和其它事宜 1、录用人员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相关待遇按上海市事业单位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高层次人才视应聘者具体条件,另协议薪酬、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依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彭老师 电话:+86-021-51322036。 学校网站:http://www.shutcm.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