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标准范文: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2年10月合集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3761 次 日期:2013-01-10 14:56:58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申论标准范文: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2年10月合集”,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路桥免费岂是管理免责

王石川

免费值得鼓励。但“一撤了之”或是“一封停之”,则是一种不作为乃至乱作为

宁夏吴忠黄河大桥辅道桥撤销了存在10年的收费站,当地民众拍手称快。不曾想,日前有媒体报道,政府部门已在路口设置路障,让行人和车辆难以通行。据说,此举是担心有安全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路桥免费”一再成为公共议题的热点。看来,“免费蛋糕”吃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免费以后的问题不比收费时少。

大桥免费本来是好事,为什么却办得窝心?有的大桥停止收费的同时,也一并停止管理措施,这一停让人心生忧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谁来保障?而撤销收费站后旋即以“安全考虑”封路,这一封更让人心存疑惑:收费多年从未因安全问题而停止通行,怎么一免费就不安全了?

无论是一撤了之还是一封停之,都与民众期待相去甚远。这种态度恐怕也是一种不作为乃至乱作为,与收费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难免让公众产生有关部门不情不愿、推卸责任的印象,更会生发“既得利益阻挡改革”之类的感想。

路桥可以免费,但管理不能免责。岂止不能免责,更应强化管理、提升服务。这是因为,在公共资源免费情况下,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课题,管理部门不仅不能缺席,而且需要有所调整和创新。重大节假日高速路免费,一下子刺激了民众开车出行,如果路桥公司和交管部门没有周全的预案,没有及时的政策调整,没有完善的救济之道,高速路难免变成停车场。同样,大桥免费之后,面对蜂拥而至的车流,如果不加强安全管理和疏导,就很可能变成“危桥”。

事实上,公共政策本身就是浑然一体的系统,既需要制定之前的问计于民,也需要制定之中的反复论证,甚至充分博弈,还需要强有力的实施以及实施之后的评估。取消收费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取消之后谁来维护道路质量,谁来保证交通畅通,谁来监管车辆超载现象,都是不能忽视的管理课题。

免费有免费的问题,不能一免费就当甩手掌柜,当然也不能因为免费后出现了问题就想着重走收费的老路。切实可行的出路,还在于顺应公共资源回归公益属性的大趋势,探索和建立“免费管理学”。

当然,任何公共政策的实施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路桥免费”推行后,出现的交通拥堵、停止服务、设置路障等现象,暴露了管理转型存在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各种梗阻,不断积累经验,顺利度过磨合期。在民生善政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做好“免费”功课,真正把好事办好,已然成为考验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一个新课题。

别让“小学化”淹没了赤子之心

李泓冰

功利太盛,从稚龄起便学会书写、计算的孩子,却渐渐流失了赤子之心

别刻意评价幼儿发展好与差,别为“达标”对幼儿强化训练,为儿童成长设阶梯状标准……这是教育部日前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谆谆之教,并明确坚决取缔围绕小学招生开展的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土壤。

很多家长都有着切肤的育儿体验——倘若没有“小学化”训练,上小学之后,孩子可能就被老师视为“差生”。孩子自信尽失,家长也在陪练中苦不堪言。口口相传,敢于让幼儿自由生长的父母越来越稀少。

近年来,相关禁令出台不少,然而效果不彰。随着监管的松紧,靠奥数升学与幼儿园小学化之类的教育乱象忽冷忽热,发烧期往往远长于冷却期。为什么教育宏观层面频频“严禁”,而进了微观的校门,“严禁”却摇身变成“纵容”?

这里并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一词以蔽之:功利。

这是一条环环紧扣的功利链条:社会阶层生存状态的鲜明反差,让人人皆争“上游”,渴望成功,竞争心炽盛;而通往“上游”的途径狭仄,目下高考仍是“独木桥”,孩子们在焦虑的成年人鞭策下绝尘狼奔;对名校资源的惨烈竞争,逐渐下移到了幼儿,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的名言,变成家长们“应试要趁早”的忠告。应着这样的社会风习,学校自然要网罗优质生源,才能保证继续“优质”。于是,各种怪招纷至沓来。孩子们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教育流水线上,无论怎样闪转腾挪,都跳不出应试的如来佛掌心。偶有“严禁”的紧箍咒念诵念诵,也往往难以抵挡魔高一丈。你挡我推,法不责众,剑走偏锋的最后,便成浩荡之势。

于是,孩子们渐渐流失了创新能力、独特个性、人文素养,以及“能够接受不同意见”等公民意识。更重要的是,从稚龄起便学会书写、计算的孩子,却渐渐流失了赤子之心。一个心态健康明朗的人,常有童稚气,像孩子一样,带着天真、纯净、宽容的眼光处世为人;而一个社会心态健康明朗的民族,也常有童稚气,天真、纯净、宽容。功利太盛,淹没了赤子之心,也导致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

不久前故去的周汝昌先生,曾是一个9岁才开蒙的村童,却由于热爱学术而改变了人生。以他的西文功底去当个洋人买办,足可舒舒服服“捞世界”。相反,他抱定一部《红楼梦》,宁为“满纸荒唐言”,付出一生心血。谁能解得了这份孩童般的、毫无功利之心的痴迷?

如今的九龄童,比开蒙较晚的周汝昌要“强”得多了,不乏中英文俱佳、奥数钢琴兼通之才,有的都会用小恩小惠“贿选”班干部了。两相比较,这样耽于竞争的孩子,与九旬老翁周汝昌比起来,谁更有赤子之心?

这样一想,还是希望着,教育部这一回的“禁令”,真的能管用。毕竟,兹事体大呵。

【新闻背景】

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赵婀娜)近日,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了科学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将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指南》强调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

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

消除病根,“黑救护车”才会绝迹

徐立凡

“黑救护车”横行,实际上是“地下经济”部分代行了公共服务的职能

日前,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城市各大医院周边,一些“山寨救护车”、高仿“黑救护车”频繁出没,根据病人病情漫天要价、坐地起价,甚至与正规急救车争抢病人。

“黑救护车”设备简陋、隐患不少,决定了其发生医疗或安全事故的高风险。因此,查处“黑救护车”,维持正常公共医疗秩序是有关部门应尽职责。但是,仅凭严格监管能否彻底治理“黑救护车”?或者说,“黑救护车”横行的病根到底在哪里?

“黑救护车”大行其道,固然有设租牟利的驱动力,但更源于市场供给失衡和价格体系失真。

从供求来看,公共医疗资源集中度过高和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导致患者就医集中度过高。即使加快医疗急救网络的建设,强化医院接转能力,但就目前情况看,其效果也会稀释。从成本效益看,据记者调查,目前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急救车有偿服务,与“黑救护车”相比,正规救护车并不具备明显价格优势,如果管理不善,那么运转效率上或许还低于后者。

可见,公共医疗运行机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除,即使查掉了一批“黑救护车”,但在庞大市场需求刺激下,仍可能催生出下一批“黑救护车”。

实际上,类似“黑救护车”的“地下经济”,并不鲜见。比如,在郊区和农村等公共投入不足的地方,总有“黑校车”出没。即使家长明知有安全隐患,但依然让孩子登车上路。又比如,在许多城市,“黑出租”屡禁不绝。打车难,让许多市民不得不选择“黑车”。

从供需角度看,“黑救护车”、“黑校车”或“黑出租”,实际上都是“地下经济”部分代行了公共服务的职能。而这种“职能”之所以成立,源于两种“不够”:一是公共管理效率不高,二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地下经济”顽固生长的土壤,往往由此产生。

所以,治理“黑救护车”等“地下经济”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效率,不仅需要整合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更意味着管理方式的创新。如果公共医疗急救系统突出义务而非效益属性,其相对于“黑救护车”的比较优势就会凸现;如果出租车运营体制降低门槛,市场发现功能就会找到供需平衡点,从而消除人们对于“黑车”的需求。

同样,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增强,也不只是加大财政投入那么简单。政府投资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推手,但常常面临支付不力、效果不彰等风险。对冲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入社会投资。有序开放救护市场,让更多可靠的社会资本进入急救领域,使之成为正规急救的有益补充,那么险象环生的“黑救护车”就会逐渐丧失横行动力。

总之,公共服务越不漂浮,“地下经济”就越难以滋生。这既需要政府服务意识的提升,也需要对市场自主能力体现出更多的尊重和借重。

更多信息请查看 申论范文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