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1)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阅读:5108 次 日期:2009-09-05 10:27:20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1)”,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评价目标】

1.识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理解健康、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术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3.掌握有效地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学习行为、恋爱与性、择业与求职等问题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但正常与异常并无明显的界限,只是在量方面的差别。“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一切不良的心理倾向。在适应的同时,努力改进环境,不断完善自我,以促进心理健康,使心理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融于集体中,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情绪稳定,他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

5.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如独立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其行为具有理智性和一贯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二、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实质上是一个概念。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未成熟期,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人际关系、恋爱、职业选择,等等。以这种尚禾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问题会更复杂多变,更具独特性。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