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码:802)
一、考核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并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逻辑;理解并弄清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并掌握图形分析、实例分析以及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考核评价目标
1、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规定的教材和必读的参考书进行命题。
2、本课程试卷中,考核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出分数比例大概如下:识记,占35%;领会占30%;应用,占35%。
3、考试采用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论述六种题型。
三、考核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博弈论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源利用问题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具体包括: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
第五节 ISLM分析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昆合使用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第五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六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第四节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
第五节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
第六节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三节 ISLMBP模型
第四节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第五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第六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七节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九节 乘数一加速数模型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节 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第六节 名义粘性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四、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01月第五版
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01月第五版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