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1.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选拔、
培养与评价机制研究;2.拔尖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3.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形式;4.我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措施;5. 硕博连读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研究;6. 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一体化管理研究;7.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培育机制研究。
(二)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研究要点:1.学位论文评审平台建设方案,用于网上学位论文评审;2.资源库建设方案,用于建立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库、研究生精品课程库、优秀博硕士论文答辩视频库、研究生优秀教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4.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核算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类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1.基于优势资源建立和发展学科群的战略研究;2.
学科专业资源共享及其绩效评估;3.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4.研究生课程教学标准研究;5.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衔接问题研究;6.研究生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法与实践研究(重点)
研究要点: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标准;2.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方法研究;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体制机制及实现路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五)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
研究要点:1.现行基于导师身份管理的导师制度,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适应性分析;2.建立基于岗位管理的导师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3.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导师合作机制及业绩评价;4.研究生导师跨学科指导研究生的可行性研究;5.研究生导师指导业绩评价体系研究;6.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六)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与优质生源拓展的途径与措施研究
研究要点:1.我校研究生招考制度与吸引优质研究生生源措施的绩效的实证分析;2.优质研究生生源与其他研究生生源入学后发展状况、就业状况的对比分析;3.其他大学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与拓展优质研究生生源的成功经验;4.我校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与拓展优质研究生生源的途径与措施。
(七)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要点:1.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标准;2.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运行机制(必须包括资源配置形式、导师配备以及院系业绩、导师业绩评价形式);3.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经典个案分析;4.我校加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八)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1.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以激励形式;2.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的资源配置形式;3.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的导师指导形式;4.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的评价形式;5.加强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校相关改革的启示。
(九)研究生思政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1.学术型研究生、应用型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点及针对性工作形式; 2.研究生学术道德提升与监管体系研究;3.研究生就业与创业辅导研究;4.研究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性研究
(十)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1.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2.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及其职责;3.我校现行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手段与方式的有效性分析;4.加强和改进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途径与措施。
(十一)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建设与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要点:1.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建设协同发展的机理;2.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生成机制,以及未来五年我校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体系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3.以自我评估为手段促进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