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网 阅读:4262 次 日期:2013-11-21 09:33:27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一、学院简介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为1946-1952年山东大学创办的地矿系;1959年正式组建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地貌系,1960年正式招生;1962年山东地质学院撤消,其部分师生及全部设备、图书资料调归入地质地貌系;1963年地质地貌系更名为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1995年5月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在学院发展历史上,著名学者何作霖教授(院士)、周明振教授(院士)、丘捷教授、白季楣教授、郝颐寿教授、张保民教授、徐世浙教授(院士)等曾在此执教,他们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庆忠院士、张国伟院士现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并聘任刘光鼎、陈运泰、汪品先、马在田、陈述彭、戴金星、欧阳自远、金庆焕、顾心怿等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外籍客座教授十余人。

学院现设海洋地球科学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和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地球化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勘察设计检测研究中心。现有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16名,教授23名。拥有地质学(海洋地质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现有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化学3个博士点;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化学、矿物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11个硕士点以及地质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高校教师学位专业领域,接收海洋地质博士后流动人员进站。海洋地质学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经过几十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以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为中心,以海洋地质和地球信息与探测技术为两翼的学科发展思路,海洋沉积地质、海底矿产资源与成矿作用、海洋地球化学、海底构造地质、海洋工程环境、地球信息处理与探测技术、深海探测等为主导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群体。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和“863”计划、大洋探测专项、西北太平洋调查专项、中国近海综合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地矿部及其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出版《海洋地球化学》、《海洋沉积学》、《大洋锰结核》、《海洋自生矿物》、《近代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海岸工程环境》、《第四纪环境演变》、《冲绳海槽的岩浆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海洋地磁学》等海洋特色鲜明的教材与专著。

二、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

联系电话:0532-66782460

联系人:洪老师

备注:1.加※者为校外博导。

2.2014年起我院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招收本校教职工、我校共建单位、青岛市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中心成员单位职工及工程博士除外)

3. 校外博导招收博士生人数不超过1人,原则上只能招收导师所在单位或我校在职学习考生。校内博导招收本校在职职工不超过1人。

三、复试方式和内容

1、复试包括业务考核、外国语考核、综合素质考核、体检等内容。其中业务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每位考生需准备10分钟左右的PPT汇报(包括个人学习与工作经历介绍、公开发表的文章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外国语考核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达到本专业的外语要求,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 综合素质考核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体检由学校统一组织。

2、复试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80%+外国语考核成绩×20%。复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和外国语考核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四、录取

按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3)×50%+复试成绩×50%。

五、参考书目

1、初试科目参考书目:(附件2)

注:1、能源与环保不设参考书目。

2、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为初试中未选的科目,参考书目相同。

六、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1. 李广雪 联系方式:0532-66782542

招生专业: 海洋地质

研究方向:海洋沉积 海底资源 海洋工程环境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11篇。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和海底工程环境研究。在海洋沉积学领域, 主要利用遥感, 现场沉积动力观测和室内模拟、测试等技术手段,开展颗粒物“源-汇”效应和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洋环境演变研究。在海底资源勘探与开发领域,以全球变化与海洋环境响应、沉积动力和工程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利用先进的高分辨率探测设备,围绕我国海洋能源重大工程, 开展资源勘探评价和海底工程的安全保障研究。

近三年主持国家重点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和海洋油田工程服务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

2. 冯秀丽 联系方式:0532-66782057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沉积与工程环境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2篇(其中1篇SCI收录,3篇EI会议收录),申请发明专利1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主要和参加有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黄河口海洋环境资料调查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及海洋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等, 经费200多万元。

3. 范德江 联系方式:0532-66781956

招生专业: 海洋地质学

研究方向:海洋沉积学、海底资源与成矿作用、古海洋学

在研项目及经费:依托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项目等,主要开展了河口海岸带和陆架沉积过程的现场调查、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陆架沉积对全球变化的区域性响应,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沉积学制约、大洋中脊热液沉积成矿作用等。在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科学通报、海洋学报、沉积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2篇。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海内陆架温盐和生产力重建及其对年代际气候波动的响应. 86万;[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黄海中部环流沉积体系形成和发育与气候环境演化关系. 20万;[3] 973课题-气候变化影响下典型海岸冲淤过程及演变趋势. 25万;[4]国家海洋局公益性项目-渤海油气开发区底质环境多元地球化学评价及环境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54万;[5]国家海洋局十二五专项-非活动/隐伏多金属硫化物找矿标志和方法. 48万。

4. 王厚杰 联系方式:13869892901

招生专业: 海洋地质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沉积学,海洋沉积动力学

主要研究成果:

Wang H., Yoshiki Saito, Bi N., Sun, X., Yang Z., 2011. Recent changes of sediment flux to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from major river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arth-Science Reviews, 108(1-2),80-100.

Wang Y., Wang H.*, Bi N., Yang Z., 2011. Numerical modeling of hyperpycnal flow in an idealized river mouth. Estuarine and Coastal Shelf Science, 93(3), 228-238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H., Bi Naishuang, Yoshiki Saito, Wang Yan, Sun Xiaoxiao, Hu Bangqi, 2010. Recent Changes in Sediment Delivery by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to the Sea: Cause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in Its Estuary. Journal of Hydrology, 39(3-4), 302-313

在研项目:

1、全球变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我国典型海岸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脆弱性评估研究)课题:气候变化影响下典型海岸冲淤过程及演变趋势(2010CB951202),2010-2014,课题负责人(722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底边界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40920164004),2010-2014,主要参加人(15万元);

3、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黄河河流系统变异对三角洲沉积时空格局的影响 (JQ200912),2010-2012,负责人(50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动力分区(41376096),2014-2017,主持,89万元

5. 蔡 锋※ 联系方式:13906022788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

主要研究方向: 海岸与海底地形地貌及过程研究,海滩动力地貌过程,海滩养护与修复。

(1)Cai Feng, Su Xian-ze, Liu Jian-hui et al. Coastal erosion in 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measures for its prevention,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 (2009), 415-426, 2009

(2)Cai Feng, Robert G Dean, Liu Jian-hui. 2010. Beach nourishment in China: Status and projects. Coast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Shanghai.

(3)Hongshuai Qi, Feng Cai, Gang Lei, et al. 2010.The response of three main beach types to tropicalstorms in south China [J]. Marine Geology. 275:244‐254.

(4)Liu Jianhui, *CAI Feng, QI Hongshuai、LEI Gang. 2011.Coastal Erosion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J. Ocean Univ. China, 10(1), pp 23-34.

(5)Wu, Chengqiang, *Cai, Feng, Zhao, Guangtao, Zheng, Yongling, Lu, Huiquan. 2011. Impact of coas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on the topographic an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Quanzhou Bay, Fujian, Chin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54(7), pp 544-555.

(6)Fengyan Shi, Feng Cai, James T Kirby. 2013. Morphological Modeling of a Nourished Bayside Beach with a Low Tide Terrace. Coastal Engineering Coastal Engineering,78: 23–34.

(7)Jianhui Liu, Feng Cai, Hongshuai Qi Xianze Su, Gang Lei. 2013. Extraction and management of beach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Shore & Beach, 81(2).

(8)Hongshuai Qi, Feng Cai, Jianhui Liu, Gang Lei, Huimei Cao.2013. Beach Nourishment Planning and Practices in Xiamen, China. Shore & Beach, 81(2).

(9)Chao Cao, Feng Cai*, Yan L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marine Topography and its Profile Type of the Coast of China [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3. (accept).

(10)Luo Shilong, Wang Houjie, Cai Feng. 2013. An integrated risk assessment of coastal erosion based on fuzzy set theory along Fujian coast, southeast Chin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84(2013): 68-76. (SCI)

(11)雷刚,刘根,蔡锋.2013. 厦门会展中心养护及其对我国海岸防护启示, 应用海洋学学报,32(3), 305-315

(12)许艳, 蔡锋*, 卢惠泉, 等. 福建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现状沉积沙体特征. 海洋学报. (接收待刊)

(13)鲍晶晶, 蔡锋*, 任建业, 等. 厦门同安湾地貌特征研究. 应用海洋学学报. (接收待刊)

专著及图集:

(14)蔡锋, 曹超, 周兴华, 等. 中国近海海洋—海底地形地貌[M], 北京:海洋出版社, 490千字, 2013.

(15)蔡锋, 周兴华, 吴自银, 等. 中国近海海洋图集—海底地形地貌[A], 北京:海洋出版社, 160千字, 2013.

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

(1)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岛旅游海滩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4418037)

2014.1-2017.12(经费1500万元)

(2)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砂质海岸生境养护和修复技术示范与研究(200905008)2009.1-2013.10(经费2159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扬子浅滩南部地形地貌精细研究及成因机制分析(41276058)2013 .1— 2016.12 (经费80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台湾海峡西岸强潮砂质海滩地貌动力学过程研究(编号:40976057),2010.1-2012.12(经费44万元).

6. 曹志敏 联系方式:18953208968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 海洋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1、海底资源与成矿作用;2、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应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CAO Zhimin,CAO Hong,TAO Chun-hui, Shu Liping,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hydrothermal chimney from Southwest Indian Ridg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31(2): 1-8,2012

于小刚,曹志敏,江巧文,蒋玉波,贾培蒙.太平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地球化学特征,《海洋地质前沿》2012年第8期,p27-33

曹红,曹志敏, 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热液活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1(1):67-75, 2011

曹红,曹志敏,李军,陶春辉,于增慧,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沉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报,686-687,2011

温春齐,曹志敏,罗小军,霍艳.攀枝花铁矿床稀土元素特征,矿床地质, 第21卷增刊,833-835,2002

曹红,曹志敏.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热液活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Vol.31,No.1, 67-75,2011

朱明亮,曹志敏, 张晓东, 董振芳, 于新生.PC-104模块在水下原位化学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海洋科学, 第35卷,第6期8-12,2011

王珊珊,曹志敏,兰东兆,郑志昌,珠江口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演化过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35,No.2,2010,261-267

龚建明,曹志敏,陈建文,张敏,李谨,杨贵芳.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沉积物生气量的模拟实验,中国科学D辑, 第39卷第2期:204~211,2009

龚建明,卢振权,曹志敏,陈建文,杨艳秋,李武,张胜.北黄海地球化学勘探及含油气远景预测,地 质学报, Vol.81,No.10,1314-1422.2009

李桂海,曹志敏,蓝东兆,许 江,关 伟.厦门西港沉积环境变化及重金属的污染累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 33,No. 1,124-129

孙美琴,蓝东兆,曹志敏.兰彬斌.南海西南陆坡末次冰期以来的硅藻及其古环境意义,自然科学进展,Vol.19,No.7,768-772

在研项目及经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基于自动识别(AIS)技术的个人便携式海上搜救系统的研制》,2013-2015,国拨400万元(校内100),科技部;

委托项目:《四川石棉碲(铋)矿产资源》,2011-2015,50万元,阿波罗太阳能科技公司。

7. 赵广涛 联系方式:0532-66786207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化学,海底探测技术。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组织完成海底边界层原位环境监测系统样机一台,申报知识产权登记。

主要研究项目与经费:专项协作课题:我国南海陆坡近海底原位多参数监测与研究(负责人),经费:50万元

8. 杨胜雄※ 联系方式:yangshengxiong@hydz.cn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深海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

近三年主要成果:

(1)杨胜雄主编,2013,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北京:地质出版社,pp437.ISBN 978-7-116-08379-0

(2)WU Lushan, YANG Shengxiong, LIANG Jinqiang, et al, Variations of pore water sulfate gradients in sediments as indicator for underlying gas hydrate in Shenhu Area, the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China, 2013,56(4):534-540

(3)何高文,孙晓明,杨胜雄,朱克超,宋成兵,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及其地质意义,中国地质,2011,38(2):462-472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973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编号2009CB219500),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总经费3600万;

(2)中国大洋协会课题:富钴结壳成矿演化模型研究(DY125-13-R-05),课题负责,经费260万。

9. 韩喜球.※ 联系方式:13073646557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 海洋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底资源与成矿环境、海洋环境记录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主要从事海底矿产资源与海洋环境记录研究,在海底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她与她的合作者提出太平洋多金属结核是生物成因和生物-化学二元成矿机制;首次发现并证实锰结核的生长韵律包含了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提出利用结核(壳)中的地球轨道周期印记对结核(壳)进行高分辨率定年;通过对大陆边缘海底冷泉碳酸盐岩的研究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是地球“空调机”的假说;2011年我国成功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到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她及其团队在探矿和选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她已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Earth &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Marine Geology》、《Science》、《Resource Geology》、《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cience in China》和国内一流的《中国科学》、《海洋学报》、《沉积学报》和《地质学报》等期刊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60篇,出版专著1部(独著),参与编写专著5部,发表详细论文摘要52篇。经在《Web of Science》检索,其中的9篇代表性论文已被SCI论文引用130余次。 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浙江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海洋工程技术一等奖等荣誉和学术奖励。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在研项目及经费:

1)2013-2015:南海西南次海盆残余扩张中心 MORB 研究:对地幔源区性质和海底扩张历史的约束,1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资助号:91228101

2)2011-2014: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潜力与资源环境评价,560万元,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项目研究课题。

3)2011-2014: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破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控作用研究,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0万。资助号:R5110215.

10. 张国伟 联系方式:0532-66781971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 构造地质

研究方向:1)原特提斯演化与重建;2)洋陆交接转换过程;3)大陆动力学。

在研项目:

2012年1月-2016年12月,项目: Pangea的东亚重建(41190070),课题:原特提斯洋-陆格局与微地块早古生代拼合(41190072). 总经费约280/2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11年1月-2015年12月,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构造地貌过程研究(1212011120103),2011年100万元,2012年130万元,总经费约500万元,中国地质调查局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2013, 张国伟, 郭安林, 王岳军, 李三忠, 董云鹏, 刘少峰, 何登发, 鲁如魁, 姚安平. 关于中国华南大地构造与问题.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版,43(10):1553-1582(SCI收录).

2011,李三忠, 张国伟, 周立宏, 赵国春, 刘鑫, 索艳慧, 刘博, 金 宠, 戴黎明. 中、新生代超级汇聚背景下的陆内差异变形:华北伸展裂解和华南挤压逆冲. 地学前缘, 18(3): 79-107.

11. 李三忠 联系方式:0532-66781971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 构造地质

研究方向:1)原特提斯演化与重建;2)洋陆交接转换过程;3)洋底动力学。

在研项目:

2012年1月-2016年12月,项目: Pangea的东亚重建(41190070),课题:原特提斯洋-陆格局与微地块早古生代拼合(41190072). 总经费约280/2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11年1月-2015年12月,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构造地貌过程研究(1212011120103),2011年100万元,2012年130万元,总经费约500万元,中国地质调查局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2012,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Dai Liming, Zhou Lihong, Liu Xin, Suo Yanhui, M. Santosh. Cenozoic faulting of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its bearings o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47: 80-93 (SCI收录)

2012,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Dai Liming,Liu Xin, Zhou Lihong, M. Santosh, Suo Yanhui. Mesozoic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ir Bearings on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47: 64-79 (SCI收录)

2012, Sanzhong Li, Guochun Zhao, Xin Liu, Liming Dai, Yanhui Suo, Mingchun Song, Peicheng Wang.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Jiao-Liao-Ji Belt, North China Craton. Precambrian Research,200-203:59-73(SCI收录).

2013, J.D. WANG, S.Z. LI, SANTOSH M., L.M. DAI, Y.H. SUO, S. YU, S.J. ZHAO, B. LIU and Q.J. WANG.. Lacustrine turbidites in the 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 North China Craton. Geological Journal, 48(5):561-578 (SCI收录)(corresponding author).

2013, Sanzhong Li,Yanhui Suo,M. Santosh,Liming Dai,Shan Yu, Shujuan Zhao, Chong Jin. Mesozoic to 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dynamics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Geological Journal, 48(5): 543-560 (SCI收录).

12. 刘保华※ 联系方式:0532-88967022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

研究方向:近三年来,主要从事海底沉积声学、深部地质结构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方向研究,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海洋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

在研项目:(1)重点基金:海洋界面的声散射特性研究;(2)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潜航员选拔、培训及定级标准研究(3)海洋公益行业专项:海底底质沉声学特性现场测量系统产品化及深海应用示范. 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

13. 张训华※ 联系方式:13906391841

招生专业: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块体构造学说”并指导“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1:500万)”,撰写并发表 “中国及邻区重力特征与块体构造单元初划”(2010,中国地质)、“南黄海地震波组与地震层序特征”(2011,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我国海岸带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2011,海洋地质前沿,27卷1期)、“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by marine source rock in Southern depression of Southern Yellow Sea Basi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Vol 616: 26-31)、“Lower Paleozoic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Middle Uplift in Southern Yellow Sea Basi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Vol 525: 1252-1255)、“Types and acoust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hazards in the western of the North Yellow Sea.”(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37, 374-381)、“深海典型地质环境和资源概述”(2013,2,海洋出版社)、“东海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2013,8,32卷4期)、”南黄海区域地质”(2013,海洋出版社)。

在研项目及经费:主持“中国海陆地学系列图编制”项目(2008-2015),年度经费1000万。

14. 翟世奎 联系方式:0532-82032865

招生专业: 海洋地质 海洋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1.海洋地质学-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作用;

2.海洋地球化学-河口及大陆架环境地球化学,海底岩石学等;

3.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数字海洋、数字城市。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十二五”海洋公益专项课题1项。

15. 孟凡顺 联系方式:13953227028

招生专业: 海洋地球物理学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地球物理(侧重于地震、测井、油藏描述、无损检测等领域的数值模拟和反演成像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侧重于地震、测井、油藏描述、无损检测等领域的数值模拟和反演成像研究。主持多项山东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课题,以及多项油田公司资助项目。在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中,系统地建立了层状介质在各种震源作用下的传递矩阵,为国际地震界所重视;利用超低频电磁波的测量原理,开展了井间电磁测井和过套管电磁测井的理论和实验,解决了油田生产测井中,由于有套管对电磁波的屏蔽作用难以测量地层电阻率的问题;首次利用磁测技术检测套管应力分布做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比较各种测试技术,提出目前用磁测技术检测套管应力的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预测套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对微沉积相和大孔道自动识别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力学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其中有多篇被EI收录,有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获专利两项。

在研项目:

1 承担国家863课题《海洋深水立管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SQ2009AA09Z3487852)》

2 主持国家基金课题《石油套管应力磁测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41174157)》

3主持多项油田测井、地震和油藏描述的横向课题。

研究经费:180万元

16. 杜德文※ 联系方式: 13625425718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

研究方向: 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近三年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1篇,学报论2篇,软件版权3套。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2名毕业,1人在读。

在研项目及经费:负责课题《富钴结壳潜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及评价》 ,《渤海地球化学环境评价及信息系统》等课题,总经费300万元。

17. 李庆忠 联系方式:0532-66781556 lqz@ouc.edu.cn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信息技术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18. 王修田 联系方式:0532-85901260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海洋石油物探、海洋工程物探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基于模型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Model Based Processing)”研发系列

在研项目及经费: XXXXXXX精细地震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等(280万元)。

19. 刘怀山 联系方式:13708982356 lhs@ouc.edu.cn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信息技术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①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②地震资料分析;③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识别与预测;

④随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⑤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在研项目及经费: ①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立体探测技术(国家863项目)2013—2017;550万元。②国家基金项目(41176077)2012-2015;72万元。③海洋调查等项目2011-2015;800万元。④随钻地震信号处理技术2012—2014;150万元。

20 . 姜效典 联系方式:13708985912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 构造地球物理研究和油气地球物理勘探。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前者以国家自然基金和国际合作为支持,着力于对青藏高原深部构造的认识,综合运用重力、地震和地面地质资料,探讨高原岩石圈的动力和流变过程;后者以国家“863”计划和石油业界为支持,开展油气藏的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工作。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公益项目和中石化集团胜利油田、中海油上海公司委托横向项目若干项。 在研经费600万元。

在研项目及经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主持“十二五”863项目2项、主持国家公益项目1项;主持中海油上海公司、中海油服勘探事业部、中石化胜利油田委托横向项目若干项。

21. 李予国 联系方式:0532-66782862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电磁场数值模拟及资料解释方法;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近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五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Geophysics》、《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及《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发表论文 5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油气资源的可控源电磁探测方法研究”,2012-2016,270万。

22. 周华伟.※ 联系方式:h.zhou@ttu.edu, 0532-66782551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 海洋地质学

研究方向:石油地震勘探、地震学及壳慢结构和地球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美国休斯顿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石油地震勘探和地震学及应用方面的论文10多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美国国家基金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石油公司项目。

23. 张建中 联系方式: 0532-66782551,zhangjz@ouc.edu.cn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地震勘探和重力勘探的正演、反演、处理、解释方法及应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IEEE Transaction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Computer & Geosciences等国际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地震勘探和探地雷达方面的论文10余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多项。

24. 李家彪※ 联系方式:jbli@sio.org.cn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

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多波束测深和海底地震仪(OBS)探测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要获奖:

1、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2011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李家彪为第一完成人

2、GB/T 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 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李家彪为第一完成人

3、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找矿与评价研究, 2012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李家彪为第二完成人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海西南次海盆中脊3D地震成像及其构造演化”(91028006,2011-2014),450万,课题负责人;

2、国家大洋专项“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资源评价”(2012-2015),350万,项目负责人。

25. 张金亮.※ 联系方式:13869892901

招生专业: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油气藏形成理论与评价技术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技术 开发地质学与剩余油挖潜技术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长期不懈研究储层沉积学,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建立了多种储层沉积相模式,发展了沉积动力学分析技术;提出了深盆气和深部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发展了单一油气包裹体分析技术,深化了对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和富集分布规律的认识,推进了流体历史分析的定量化;提出了基于断裂力学和多场趋势克里金方法的随机扩展有限元裂缝建模方法,发展了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随钻油气识别技术和储层综合评价技术。近三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部,获得授权和实审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以第一和第二排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目前承担有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基金课题和横向课题多项,科研经费500万元。

在研项目及经费:山东省基金5万元,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250万元,横向科研课题200万元。

26. 孟宪伟 ※ 联系方式: mxw@fio.org.cn

招生专业: 海洋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1)稳定同位素在红树林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2)放射性成因同位素(Sr-Nd-Pb)在古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

(1)孟宪伟 等著. 广西近海环境资源基本现状. 2013. 海洋出版社。

(2)Meng Xianwei, et al.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its response to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ince 1.8 Ma recorded by major elements in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547-551

(3) Peng Xia, Xianwei Meng, et al. Eighty-year sedimentary record of heavy metal input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from the Naliu River estuary, Beibu Gulf of South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1,159:92-99

(4) Peng Xia, Xianwei Meng, et 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in coastal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rn Beibu Gulf (SW China): The background levels and recent contamination.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2012, 66:1337-1344

(5) Peng Xia, Xianwei Meng, et al.210Pb chronology and trace metal geochemistry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Qinjiang River estuary,China, J. Ocean Univ. China, 2012,11:165-173

在研科研项目

(1)973课题:气候变化情景下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及景观格局演变(699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黄海不同粒级表层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对环流的示踪意义(49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全新世以来广西典型红树林群丛林分结构演替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的沉积物埋藏叶片C、N、O同位素示踪(84万元)

附件1: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博士学位招生专业目录

附件2: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博士学位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更多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