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网 阅读:3075 次 日期:2013-11-21 11:10:34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一、学院简介

法政学院是学校文科重点建设单位。法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品牌专业,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社会学是山东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并拥有法律硕士、MP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法学理论、刑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和公共政策与法律五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设有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公共管理学系,海洋法学研究所、海洋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所、极地政治与法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国际课程办公室、海洋法学文献资料中心、《环境资源法学评论》编辑部等10余个教学、科研和法律服务单位,拥有一支由国内外著名大学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队伍。学院以理论与应用并重,重点突出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忠实执行国家有关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强调外语教学,既重视法学理论,也重视实践和案例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并致力于塑造学生的法律职业品格,先后与美洲、澳洲、欧洲以及东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联系,在司法、检察、海关等机关、部门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

二、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

联系电话:0532-66781851

联系人:解老师

注:各个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历人员。加※者为校外博导。

三、复试方式和内容

1、复试包括业务考核、外国语考核、综合素质考核、体检等内容。其中业务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每位考生需准备10分钟左右的PPT汇报(包括个人学习与工作经历介绍、公开发表的文章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外国语考核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达到本专业的外语要求,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 综合素质考核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体检由学校统一组织。

2、复试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80%+外国语考核成绩×20%。复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和外国语考核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四、录取

按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3)×C+复试成绩×D。

(初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比例C为30%~50%,复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比例D为50%~70%)

五、参考书目

1、初试科目参考书目:(附件2)

注:2201法律与社会科学(一)(法学理论)、2202法律与社会科学(二)(国际法学)、3278法理学、3302海洋政策、3303国际海洋法不指定参考书目。

六、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每人300字左右)

1.崔 凤 联系方式:0532-66781255,cuifeng@ouc.edu.cn

招生专业:公共政策与法律。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政策、海洋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变迁:一种环境社会学视角的考察,《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2)海洋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的影响——一个研究框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3)美国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美国环境教育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5)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行为的社会学阐释,《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3期。(6)论人类的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基于环境社会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7)环境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在研项目及经费:(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体系框架研究》,经费15万元。(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海洋环境与渔村社区变迁》,经费10万元。

2. 徐祥民 联系方式:电子邮箱:xuxiangmin58@163.com.电话:0532-66781857.13953208675.

招生专业:环境法学理论、海洋政策与法。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学、海洋政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金后期资助项目“宪法实施研究”。批准经费15万元。

(2)司法部“国家法治建设和法学理论”重点课题“基于区域海治理的渤海管理法研究”,批准经费15万元。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批准经费80万元。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环境法制发展报告”。第一批经费5万元。

国际海洋局等批准横向课题2项,在研经费约50万。

3. 娄成武 联系方式:13704052087

招生专业:环境资源政策与法律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资源政策与法律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1、海权、海洋权利与海洋权益概念辨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5;)

2、公众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及其应对,社会科学辑刊2012(4);

3、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公共治理变革研究,当代财经2011(10);

4、西方国家跨界治理的内在动力、典型模式与实现路径,行政论坛2011(1);

4、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政治学研究2010(6);

5、论网络政治动员:一种非对称态势,政治学研究2010(2);

6、社区医疗服务政府治理的期权模式,中国软科学2010(8);

7、我国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现实障碍及对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8);

项目:

1、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

2、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沈阳市软科学。

4. 刘惠荣 联系方式:13953293996

招生专业:国际法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环境法,国际海洋法,极地法律制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海洋法视角下的北极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北极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出版。

《China and the Arctic: The Pa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aw and Policy》, Ocean Yearbook 2012卷。

在研项目及经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国际法环境与实践研究”,15万,

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极地周边国家主张和现状分析”,3万/年,

国家海洋局极地办项目“西北航道适航问题研究”,3万。

5. 高之国 联系方式:0532-66781257。zgao@cima.gov.cn

招生专业:国际法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法,国际法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海洋出版社。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海洋出版社。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海洋出版社。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维护海洋权益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80万。

6. 王琪 联系方式:13687663116

招生专业:公共政策与法律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资源政策与法律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出版著作:《海洋行政管理学》人民出版社,2013.7;《变革中的海洋管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3。

三年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浅析我国海洋环境应急管理政府协调机制----以2008年浒苔事件为

例《海洋环境科学》2011(2);我国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政府横向协调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11(4);我国实施区域海洋管理面临的困境及破解之道《太平洋学报》2011(9);提

升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12(6);.海洋软实力的战略价值—兼论与海洋

硬实力的辩证关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3);海洋公共管理学:缘起及其框架体系设想《中

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1);海洋危机管理政府协调机制构建探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5)

主持在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和平崛起视阈下的中国海洋软实力研究”;中国海监“海洋行政执法体制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管理哲学研究—海洋公共管理专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海洋强国建设中如何加强海洋软实力研究”等。

7. 田其云 联系方式:13553095796

招生专业:海洋环境保护法

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资源法和生态保护法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多年来一直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和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资源法和生态保护法。结合中国海洋大学的特色,近三年来主要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海洋生态保护法、海洋能开发政策与法律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洋生态恢复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经费8万元),主持并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浙江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经费4万元),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洋权益法律保障”的子课题“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中的法律问题”(项目经费3万元)、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项目“海洋能开发利用政策与法律制度研究”( 项目经费4万元)等科研项目。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海洋渔业资源保护规程初探,《法学杂志》2011年第4期;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法律制度的生态学基础,《海洋科学》2011年第4期;《我国海洋生态恢复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法律制度研究——¬¬兼论浙江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法制建设》,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海洋能源开发法律制度设计,载《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10年等。

8. 于阜民 联系方式:18678617958

招生专业:刑法学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发表论著:1.于阜民:雪佛龙公司巴西近海原油泄露案分析及借鉴.北京:《中国审判》

2012年第2期. 2.于阜民:专利权刑法保护:回顾与展望.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于阜民:惩治当代海盗的法律对策研究----以中国刑法和国际刑法为视角.济南:《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4.于阜民:公海上的国家刑事管辖权:且议刑法学教材内容滞后与缺失.《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 2012年年会论文集》2012年10月. 5.于阜民:反海盗国际刑事法动态与我国的对策.北京:《检察日报》2011年6月17日. 6.于阜民(主编):《刑法学》(第二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 主持研究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与防范研究--侵犯专利权犯罪惩治与防范对策》(批准号:09BFX067 ),批准经费10万元; 2.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参与反海盗国际行动的法律对策研究 —以国际刑法视角》(项目编号:AOCOUC201002),批准经费3万元。

9.桑本谦 联系方式:0532-66781251

招生专业:法学理论

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法律经济学和刑事法律制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或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项。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10. 曲金良 联系方式:13969881665,qujinliang@ouc.edu.cn

招生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文化理论、文化遗产保护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近三年主要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出版《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五卷本(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2013)等多种,论文若干。

在研主要项目及经费:国家大典办《中华大典•海洋分典》编纂项目,2009年立项,12万;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世界“文化线路遗产”视野下的我国“海上文化线路遗产”及其跨国保护与利用研究》,2010年立项,9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机制创新研究》,2011年立项,15万;教育部人文社科发展报告培育项目《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1年立项,10万;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海洋强国建设的文化建构》,2012年立项,15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2012年立项,80万。

附件: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博士学位招生专业目录

附件: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博士学位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更多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