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803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查学生对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计算较全面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导热部分:(约40分)
导热基础理论:掌握导热的基本概念、温度场、温度梯度、傅立叶定律应用。掌握导热系数、不同物质导热机理与导热系数排序规律,保温隔热材料导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固体导热微分方程推导及其应用。掌握单值性条件概念及其应用。
稳态导热:掌握通过单层、多层和复合平壁的导热及传热热阻。掌握通过单层、多层圆筒壁的导热及圆筒壁的传热热阻。了解接触热阻概念,接触热阻影响因素。
非稳态导热:掌握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掌握对流边界条件下一维不稳定导热的分析解结论分析,了解半无限大物体的瞬态导热。掌握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过程特征和计算,温度波和热流波,蓄热系数。
导热数值解基础:掌握导热问题有限差分法原理,掌握热平衡法建立差分方程,掌握差分方程稳定性条件。
2. 对流换热部分:(约50分)
对流换热分析:掌握对流换热过程牛顿公式,掌握影响表面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掌握流动边界层理论和热边界层理论。了解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及数量级分析,掌握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的解结论分析,掌握边界层积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掌握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应用,了解相似理论基础。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掌握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的特征及其对流换热计算,掌握管内平均流速及平均温度的确定。掌握外掠圆管对流换热的特征及计算,了解管束受迫对流换热的特征及计算。掌握大空间对流换热的特征及计算。了解自然与受迫并存的综合对流换热。
凝结与沸腾换热:掌握珠状凝结与膜状凝结特征,了解竖壁层流膜状凝结换热解析解,了解竖壁与水平管外凝结换热的计算,掌握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及加强换热的措施。掌握大空间饱和沸腾曲线,掌握临界热流密度,了解大空间饱和核态沸腾换热的热流量计算。了解热管工作原理。
3. 辐热换热部分:(约40分)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掌握热辐射的本质与特征,掌握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掌握黑体、白体和透热体。掌握辐射强度,辐射力。掌握普朗克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掌握灰体性质,掌握兰贝特余弦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辐射换热:掌握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的网络求解法,掌握角系数的确定方法,掌握角系数的定义与性质及其代数法求解。掌握灰体及有效辐射,掌握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掌握辐射换热的网络图求解法,掌握遮热板应用。了解气体辐射和吸收性质,了解太阳辐射特点及其波谱分布。
4. 传热和换热器(约20分)
掌握等截面直肋一维导热特征及其计算,掌握肋片效率,掌握肋壁传热总效率。掌握复合换热,了解换热的增强和削弱,掌握换热器的类型和传热特点,掌握对数平均温差,传热单元数。了解换热器计算方法。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 填空题(约 20 分)
2. 选择题(约 20 分)
3. 简答题(约 50 分)
4. 计算题(约 60 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3 小时。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五、参考书:
章熙民,任泽霈,梅飞鸣. 传热学(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