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在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基础上建立并实行院所合一,资源共享,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型研究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目前拥有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以及光电子技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光学工程学科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了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2002年建立的物理电子学和2004年建立的电路与系统两个硕士点的基础上建立。学院先后建成“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高技术863光电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三个省部级实验室。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围绕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完整学科群。
光电工程学院大楼位于风景优美的文山湖畔,设施先进、专业化水准高。学院拥有近亿元的先进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建立了显微、超快诊断等10多个测试分析实验室和真空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建有“光电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下设“光学工程与测试”、“测控与传感技术”、“仪器电路”和“虚拟仪器”等四个教学实验室,以及“深圳大学-欧姆龙传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
近5年来,光电工程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232项,科研经费总计65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国家高技术863项目7项,国家高技术973项目1项,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项,0902工程国家重大专项2项,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完成了一批对国防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实验室所研制的“任意波形能量负反馈控制的YAG激光焊接机”已由深圳市联赢激光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量产,该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香港、荷兰、越南及全球各地,年总产值达到1.3亿元,公司正筹备上市。为深圳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共申请发明专利48项,获授权3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368篇,SCI收录117篇、EI收录223篇、ISTP收录40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
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子学研究所从2002年起开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培养,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3人,博士研究生35人,出站博士后5人。越来越多的毕业研究生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毕业的研究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有一批优秀毕业生正在走向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岗位。
学院从2007年开始本科教育,2011毕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中,有16%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有约50%的毕业生进入高科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目前,光电工程学院形成了以牛憨笨院士为首、由来自国内外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组成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1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被授予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获得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学院将继续向社会不断地输送多层次的、多类型的人才,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80300
专业名称:光学工程
研究方向介绍:
学科名称 | 培养方向(二级学科) | 研究内容 | 指导教师 |
光学工程 | 光电信息技术 | 极端条件下光电探测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光学新方法和新手段;成像新原理与新技术;4、显示新原理与新技术 | 牛憨笨杨勤劳刘进元 |
激光技术与系统 | 光纤激光器件;太赫兹波产生和成像技术;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放大、压缩与测量技术;4、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 | 阮双琛李积彬 | |
光子技术与器件 | 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器件;有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微纳器件及集成;4、光纤传感器件与技术。 | 郑瑞生牛憨笨王义平 | |
光学技术与仪器 | 三维数字成像及造型理论与技术;光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数字光学与计算成像;4、光学测量与仪器。 | 彭翔李学金孙秀泉李景镇 |
主要课程设置:
政治理论、外语(包括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非线性数学分析、随机过程、科学计算专题选讲、多元统计分析,电子学、超快激光技术、固体量子场论、光学信息安全导论、纳米成像、X射线光学、统计光学、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几何、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高速摄影技术,光学传感技术、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全息学原理、仪器光学、超快激光与超快电子学、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微纳光纤技术等。
高校、企业、研究所及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进入高校工作比率约80%,读博士后比率约10%,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比率约10%。
学制:标准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授予学位:博士学位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高校、企业、研究所及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进入高校工作比率约80%,读博士后比率约10%,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比率约10%。
学制:标准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授予学位:博士学位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