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一
科目代码:339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一)生态学
本课程主要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生态过程;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指导生活与生产实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土壤学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本课程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关土壤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植物学
本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植物组织的特征、结构和功能等基本知识;掌握被子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各器官的形态发生、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理解和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与进化特征。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生态学
1、生态系统(约25%)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动态与平衡;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
2、生物与环境(约25%)
环境与生态因子(包括环境、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关系;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水分和光等)与生物的关系;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3、种群生态学(约20%)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与动态变化;种群的空间分布和扩散;种群的行为生态学;种群进化生态学;种间关系。
4、群落生态学(约5%)
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5、全球生态学(约5%)
全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
6、应用生态学(约20%)
清洁生产的内涵;生态农业的技术和类型;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危害;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恢复;生态旅游;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学
1 绪论(5%)
土壤基本概念、土壤学的基本任务。
2 土壤矿物质(5%)
土壤学的地学基础知识、土壤的矿质土粒和土壤质地分类。
3 土壤有机质(15%)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腐殖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腐殖质的组分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
4 土壤水、气、热状况(5%)
土壤水分状况及其运动、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土壤通气性、土壤热性质、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土壤热状况的调节。
5 土壤孔性、结构性及耕性(15%)
土壤孔隙的类型、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类型、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和土壤耕性。
6 土壤胶体和离子交换(15%)
土壤胶体、土壤吸附性、离子交换、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及其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7 土壤溶液(15%)
土壤的酸度和碱度、土壤缓冲作用、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8 土壤养分(15%)
土壤养分概念、土壤氮素、土壤磷素、土壤钾素。
9 土壤形成原理与分类(5%)
植物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与小循环、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
10 我国的土壤资源状况及其保护和管理(5%)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资源的管理。
(三)植物学
1、植物细胞与组织(10%)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过程和特征,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2、植物营养器官(30%)
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发育与解剖结构,芽的类型与结构;茎尖分区;叶的生态类型。
3、植物生殖器官(30%)
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态与结构,种子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发育与类型。
4、植物界基本类群(30%)
植物各类群的生活史特征。
三、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生态学
考试满分50分,包含多种题型,其中:填空题约20分、名词解释约10分、简答题约20分。
(二)土壤学
考试满分50分,包含多种题型,其中:填空题约10分、名词解释12分、简答题12分、问答题16分。
(三)植物学
考试满分50分,包含多种题型,其中:填空题约10分、名词解释约10分、简答题10分、问答题约2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1、考试形式为笔试,考生无需携带计算器参加考试。
2、本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五、参考书目
http://210.41.225.22:8080/Lib/GetNewsPic.asp?Table=News&Id=20295&Pic=0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