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 申论素材:山寨文化
来源: 阅读:7475 次 日期:2009-12-26 09:36:18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0年云南 申论素材:山寨文化”,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一)山寨文化的概述

在汉语词典中,“山寨”一词原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人们常常把它和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好汉联系在一起。而我们现在说的“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利用自己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力量,模仿市场上流行的手机样式,进行整合创新,生产出质量不错而又价格低廉的新颖手机。

由于这种手机不是经过官方批准生产的,没有行业执照,故被称为山寨手机。即使整合成为最先进式样,也只有相似品牌手机2/3的价格。于是,山寨手机的生产和销售,一时风头无二。由山寨手机开路,继后不断出现了各种山寨现象:山寨游戏机、山寨名牌包包、山寨周杰伦、山寨《百家讲坛》,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上述情况又被称为“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对山寨现象的高度概括,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规范的、不受政府管束的民间性、规模性、群体性模仿(当然也有盗版)、创新活动的社会现象的概括。山寨文化产品,主要出自文化产业领域。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

(二)山寨文化存在的原因

山寨文化之所以大有市场,就是因为它适应了广大草根阶层的消费需求。山寨产品虽然不能与名牌精品相媲美,但它面向了大众消费者,当所谓的“名牌”高高在上时,山寨产品正好弥补了大多数人的囊中羞涩,山寨产品几乎拥有精品“名牌”的所有功能,而价格极其低廉,让消费者享受高科技的同时,又享受到了实用价值的最大化。

山寨商品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其价格和质量定位符合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同时,山寨文化之所以能风行全国,皆因为其最平民化的时尚,最全民化的娱乐,它巧妙地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心态,形成一股备受关注的态势。实质上,山寨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就是平民文化,就是草根文化。

(三)山寨文化的利与弊

山寨文化,就是快速、模仿、低价、侵权的一种“文化”。它靠低价的模仿起家,以广大老百姓的参与致富。山寨已经无处不在,从手机到MP3、MP4再到其他产品、其他行业。有人说,山寨产品扰乱了市场,挤压了正规厂商的市场,打击了创新。也有人说,山寨降低了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也使得大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而不得不创新,以拉开和山寨产品的技术距离。然而,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预知的,山寨文化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还是阻力,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观察。

山寨文化的优点:第一,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这实惠是显而易见的,大街小巷,很多老百姓都在用山寨产品,便宜、省钱;第二,加快了数码产品的普及。以前的许多数码产品都是有钱人用的,山寨文化的发展,使得那些昂贵的产品更加普及;第三,促进了就业。大部分山寨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第四,从社会角度来说,山寨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对日益扩大的两极分化起到了调和作用,让老百姓花少量的钱用上了精英阶层用品的功能;第五,压缩了一些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促使他们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第六,山寨文化其实也给了正规品牌很多启发,“山寨文化”敢想敢做,很多创意是正规品牌军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做不到,但山寨文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山寨文化的缺点:第一,山寨文化就是抄袭文化。它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一味地模仿,最终可能走向灭亡;第二,山寨文化打击了真正的创新。有人说一些高技术行业的垄断利润太高了,但是他们同样,要承担开发的费用,而山寨产品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让这些厂商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新产品;第三,山寨文化有侵权嫌疑。与法律打擦边球,但其存在也是合理的,因为有人们的需要在里面。

更多信息请查看 申论热点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