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育学精华第六章: 课程
来源: 阅读:7313 次 日期:2009-12-31 14:30:22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育学精华第六章: 课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所谓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概念是课程论最基本的概念,在各种关于课程的定义之中,能为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课程是知识

(二)课程是经验

(三)课程是活动

二、课程的分类

(一)什么是课程

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科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课程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面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所谓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一)教育目的

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三)培养目标

它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所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

(三)课程目标

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四,操作性。

(四)教学目标

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它具有这样几个特征∶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一)对学生的研究

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②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二)对社会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课程领域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泰勒介绍的一种可行的分类是∶①健康;②家庭;③娱乐;④职业;⑤宗教;⑥消费;⑦公民。

(三)对学科的研究

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

第三节 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二)设计的意义

(1)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

(2)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一)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的概念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

2.教学计划的构成

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