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及专业简介
来源:重庆大学招生网 阅读:1614 次 日期:2014-03-12 14:45:05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4年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及专业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学院介绍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是重庆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授36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67人。学院拥有矿业工程、力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共建)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矿业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生态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采矿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矿业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是重庆市重点学科。

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基础力学系和环境科学系;设有矿山工程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拥有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非均质材料力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与工程灾害重点实验室、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环保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大学与美国利宝集团共建的重庆大学利宝互助职业安全研究中心、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平台。学院现设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和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

采矿工程

采矿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自然资源并加以利用的一种方式。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固体矿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勘探,可研,开发,复垦等)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数学、力学和逻辑素养,熟悉行业基本规范,具有采矿工程的基础理论、查阅资料、设计绘图与科技写作等基本技能。本专业修业年限四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岩石力学、爆破及井巷工程、固体矿床地下开采、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矿井通风、矿山机械、采矿系统工程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如下能力素质:1.掌握和理解数学、物理、力学、地质学、测量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2.掌握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原理;3.在地质学科、矿物处理、采矿方法、地质力学、通风、测量、环境、安全及管理方面拥有坚实的基础;4.在实验及实习设计基础上,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理解和综合运用;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矿业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就业能在矿业工程、路桥岩土工程等企业、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及国土局、安监局等国家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安全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安全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掌握工业事故防治技术,重点培养掌握建筑行业、机械行业、矿山行业、化工行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监测监控技术、防火与防爆工程、化工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工业通风及除尘等。

培养目标:该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素质:一是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具有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三是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四是能运用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就业方向: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在国家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管理、研究、开发等工作。亦可在安全科学与工程、或其它相关学科方向继续深造。近5年来的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8%,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大于30%。

工程力学专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个工业和工程技术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复杂和关键力学问题,急需越来越多的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工程力学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学科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及力学基础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及力学基础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重庆市重点学科和非均质材料力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拥有重庆市力学标准化实验室,面向21世纪基础力学教学实验基地。有一支出色的教学科研队伍和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承担了大量国家级、部省级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创造了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国家、省市和企业的高度评价和奖励。自1978年设立工程力学专业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他们正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和高等工科院校中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研和教学工作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属于技术科学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程力学专门人才,与一般工科专业相比,有更系统而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知识,更强的计算与力学实验能力,并具有必要的工程知识与基本工程训练。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与力学相关的各种工程领域或设计、科研单位中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工作。与一般工科专业相比,有更系统而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知识,更强的计算与力学实验能力,并具有必要的工程知识与基本工程训练。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与力学相关的各种工程领域或设计、科研单位中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工作。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振动力学、板壳理论、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结构优化设计、结构分析软件基础、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课程等。此外,还开设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可在机械、土木、建筑、交通、冶金、船舶、车辆、飞行器、化工设备等行业的研究院、设计院、大中型企业和公司等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强度分析、软件开发、计算机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事务处理,计算机管理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工作。本专业部分优秀毕业生可以保送直接攻读力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还可以继续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工作,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也可以报考力学和相关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年来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升学率均大于30%。

环境科学

重庆大学环境科学系创建于1986年,前身是原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下设的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专业是重庆大学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之一,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部分,获得了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的支持,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先进,目前共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及实践基地。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重要影响,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形成了以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环境规划与管理、湿地生态与生态工程等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发展方向,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来,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的长期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环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综合实验技能及工学素养,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掌握解决实际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科学方法,能在环境科学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科学领域从事管理、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生态工程学、环境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环境系统分析、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生物技术实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实验、环境评价课程设计、环境污染控制(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课程设计;环境监测实习、环境生态学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环境咨询及环境影响评价公司、企业环境污染防治部门、农林水等生态保护与建设部门等。

网址:http://www.res.cqu.edu.cn/zh/

电话:(023)65102421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更多信息请查看 2024年重庆市高考招生录取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加入群交流|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